分享

从《金刚》到《哥斯拉大战金刚》,怪兽电影的发展之路

 迷影生活 2024-03-25 发布于广东

不知不觉,距离传奇影业“怪兽电影宇宙”的奠基之作《哥斯拉》上映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这10年里随着《哥斯拉》、《金刚:骷髅岛》、《哥斯拉2》、《哥斯拉大战金刚》四部作品的推出,“怪兽电影宇宙”已然渐趋成熟。

从第一部《哥斯拉》中,哥斯拉一挑二与雌雄穆托的生死之战,到《金刚:骷髅岛》金刚与骷髅岛众怪兽的艰难之战,再到《哥斯拉2》中,遍及全球的怪兽现身出战。电影的格局与精彩程度与日俱增,进入了系列电影发展的高潮期,《哥斯拉大战金刚》把系列电影推向顶峰,并成为怪兽电影发展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从昨日的不堪到今天的辉煌,回顾怪兽电影的发展,一路走来,怪兽作为人类恐惧的立体表现,对社会政治的发泄,对时代发展的影射……这些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始终如影随形,为这个题材增添着复杂而特殊的表现力和无穷的生命力,这些才是怪兽电影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大萧条下的人性泯灭

1933年,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失业、停工,饥饿……扑面而来的问题裹挟着停滞不前的工业废墟,使努力拼搏在辉煌年代的人们瞬间进入了迷茫的恐慌。一只无形的怪兽仿佛扼住国家的咽喉,人们愈加挣脱,这只怪兽就愈加强壮。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之下,一只史无前例的大猩猩金刚就此诞生,它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与野蛮,是身处大萧条时期里的人们纯真的人性在无助与迷茫中的惊人蜕变,而对金刚生活地骷髅岛荒茫场景的描述则会让观众联想到遭遇了经济危机后的人们同样荒芜的内心。

然而,一味地躲避注定无法逃离最终的命运,象征着复杂内心的金刚在骷髅岛这座充满了奇异与幻想的内心堡垒注定是无法长久下去的,在危机降临的时候,如同踏上骷髅岛土地的探险队最终将金刚拉回工业文明之中,大萧条下的难民们也会在饥饿与悲凉的侵扰下,不得不重回现实,面对生活。这是一曲终将演奏的悲歌。

当人类驾着战机与金刚在帝国大厦顶端即将殊死搏斗的那一刻,这时的金刚作为在象征着工业文明顶峰的大厦顶端,全然不再是那个怪兽,而是披着怪兽外衣下一个普通的平凡人,面对经济危机和生活困境,在脆弱的人性与一触即发的愤怒之中反复的抉择。

这样贴近时代,引起共鸣,且超越时代的效果烘托与幕后制作,让1933年版的《金刚》一经推出,就成为了名利双收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怪兽电影历史上的开端之作。

二、科技发展下的现实忧虑

“生命不受束缚,它会扩张到新的领域,冲破一切障碍。尽管痛苦,甚至危险,但是结果就是这样,生命自会寻找到出路。”

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太空飞船……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逐渐变得快捷而便利。但是在这样的便利之中,有人却觉察到了潜在的威胁,倘若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应用违背了自然规律与伦理道德,科技发展带来的不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是物种毁灭与地球危机呢?克隆技术如果被用于希特勒的复活,人工智能如果成为人类未来的主宰,基因合成如果被用来创造物种……

一个个看似科幻却又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引人深思。一纸空文或许不能够让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银幕上的剧情呈现成为人们了解问题发展结果的最好途径。科幻电影作品创作中关于探讨现实,关注现实,同时又超越现实的思想理念由此建立。真正优秀的科幻电影注定是与时代发展,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

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中,这个带着科幻与理想主义色彩的问题讨论,从恐龙的复活与再生开始。而恐龙这个地球曾经的主宰者,作为超越了神话与传说故事中怪兽形象塑造,具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在电影中,它的再次降临,源自人类的自大与疯狂。

对于一般电影和幻想故事中的许多可怕动物,银幕前的观众或许一面接受着紧张刺激的惊吓,一面还能试着安慰自己说:“说实话,那不是真的,不用怕!”但是对于恐龙而言,我们无法这么想,因为它们是真实存在过的生物,这就带来更加深刻的惧怕感。

从《侏罗纪公园》开始,对怪兽电影的塑造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并开启了怪兽题材电影的另一个分支。

怪兽不再是来自于人们纯粹的幻想,而是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来源于真实存在过的生物,这可以称得上是斯皮尔伯格成功来源之一。

伴随着《侏罗纪公园》中广角镜头的向后拉伸,一头巨大无比的恐龙展现在人们眼前,作为观众的我们和片中的角色有着完全一样的经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见活的恐龙,同样会为眼前的情景激动的不住落泪。

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恐龙的混乱逃脱和侏罗纪公园中众人的表现与反应为我们展现着人性的善恶美丑。

电影中侏罗纪公园的创始人约翰·哈蒙德迫切想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复活消亡已久的恐龙,来证明自己能够做到前人从未做到的事情。最终,他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人为地创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怪兽,导致了一系列的灾难,人类的自大与无知最终反噬了人类自己。

“让这些物种复活,他的出发点是纯洁的。他想让每个人都看到恐龙,他想让孩子们眼中,因看到这些令人惊奇的动物而充满惊讶的泪水,因为他们之前只能在故事书中读到。而与此同时,就像所有疯狂的科学家们一样,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谈到创作《侏罗纪公园》时,曾如是回忆道。

而与之相反的,是剧中另外一个科学家杰夫·哥布伦,他始终对复活恐龙持有保守而警惕的态度。即便当公园的生物学家对他说,公园内的恐龙都是同一性别,无法生殖繁衍,完全处于人类的掌控之中。他依然会说:“生命自会寻找到出路。”

毫无疑问,结果是他说对了。这个充满幻想和现实意味的情节设置,使电影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科幻电影,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和科学思考。

生命自会寻找到出路的概念,表明了电影对生命与科学的态度,进化是不断寻找生存之路的创新者,即使是在极度不可能的情况之下。所以人类永远不应该去试着征服自然,也永远不该去尝试着扮演上帝的角色。

这样的主题探讨和思想内核一直延续在《侏罗纪公园》系列,以及如今的《侏罗纪公园》系列之中,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为电影持续注入新的思考点和创新之处,成为系列电影发展的生命源泉。

三、重塑经典

时隔七十余年,在拍摄了“指环王”三部曲的彼得·杰克逊指导下,新一版《金刚》于2005年上映,新版的《金刚》相比当年身处经济危机中的现实寓意,更多了几分浪漫与柔情。

原版电影中直指现实、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骷髅岛土著、充满工业文明盲目自大的寓意与韵味在彼得·杰克逊的重新架构和穿插中,成为了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爱情悲剧。

而金刚的寓意同时在旧貌换新颜中,从直指大萧条中蜕变的人性变成了暗喻先进文明重压中沉沉坠下的落后种族。他们被所谓的善良诱骗,又最终成为善良背后利剑下的牺牲品。

同时,区别于原版单纯娱乐的表现手法,电影充满了对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际遇和变化的描摹。充满野心、意图出人头地的卡尔,向往于电影创作的话剧剧作家,阅历丰富、沉着冷静的船长,严厉且正直的黑人大副,充满野性与激情的年轻船员,更不用提剧中那个极度自恋、带着搞笑色彩的男演员……对这些本无足轻重的角色描摹占据了电影的前一个小时。

这样别有用心的安排,显然是彼得·杰克逊刻意而为的结果,在表现出大萧条下的众生相之后,对于金刚以及后续情节的带入也就合情合理,反转不至太过突兀,并流露出电影的人文主义关怀。

在渐趋疯狂的人性表现之下,唯独女主充满着对未来与明天的期冀,金刚这个象征着人们面对现实,内心挣扎的现实化身也终于在众人惊恐的话语中随着骷髅岛缓缓登场。

四、美女与野兽的魔幻悲剧

在女权主义和现实思考影响之下,彼得·杰克逊版《金刚》不仅完美延续原版情节设置,更增添和突出女主与金刚的情感交流。使原本只是突出影片惊悚程度,充当花瓶,只负责尖叫的女演员,成为了金刚性格与形象转变的重要原因。

原本作为土著人献祭贡品的安,在与金刚的相处之中,从最初的恐惧与惧怕,也渐渐被金刚缓慢咀嚼竹叶时,站在高崖之上独自眺望远方的孤寂与无奈所吸引,逐渐走近了金刚的内心,从巨大的野兽外表中看到了它具有人性的另一面。

不同于原版女主在整部电影中都处于惧怕与无奈之中,新版电影从最初的相处之后,女主与金刚更有着一种超越友情与爱情的特殊情感维系。

当它孤独寂寞时,安会为它表演舞蹈,在它违背安的意志时,安也会生气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安让它明白了,与以往土著人所献祭的“玩具人”完全不同,它与安是平等的玩伴,而不是一方高于另一方的关系。

当独自眺望远方,吹拂冷风的生活变成了与安在一起幸福而开心的日子,金刚完成了自己的初次转变。这一段情节的展示,让电影充满了传统怪兽电影所不曾具有的温情,金刚与安,犹如少不知事的男孩与女孩懵懂中,所期望的纯真恋情 。

银幕前引起共鸣,暗自羡慕的观众们有多少在自己年少的青春岁月中,怀着强装的坚强与内心深处的孤独,渴望有那样一个他或者她能够默默的来到你身后,一路陪伴于这段独自走过的人生岁月。那一瞬间,相依在高崖,凝望落日余晖的幸福,又不知成为多少人所期望的幸福。

金刚可以为了心中那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安,忍受一切,来到陌生而怪异的都市,成为如蝼蚁般人类们的玩物。但当它寻不到心中所爱,它同样会大闹都市,横行街头,掀翻汽车,抓起一个又一个身穿白裙的少女,又愤怒地抛下,在茫茫人海中,野蛮而急切的寻觅……

黑夜中,美女与野兽在冰面上,超越了种族和世界的约会短暂而幸福,但轰鸣的巨炮,破碎的冰面,把残酷的现实带到金刚与安、银幕前引起情感共鸣的无数观众们面前,这注定是一出悲剧。

五、危机下的无奈抉择

相比前面几部电影对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和人性善恶的隐喻与讨论。《环太平洋》系列更多的突出了人类在面对无法避免的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勇气与抗争精神。

面对从海底不断冒出的巨型怪兽,人们可以用无数种方法去解决,但当怪兽愈加猛烈的袭来,人们想到的是最后一招,就是造一个二十五层楼高的巨型机器人去对抗、杀死二十五层高的怪兽,看似简单的思路却展现出人类作为一个在许多方面都没有优势的物种,能够成为地球主宰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以及超越其他物种的智力。

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纪录片里曾这样说:“绝大部分怪兽电影中,都会在结尾杀死怪兽。我认为我们在怪兽电影中创造了一种看似不可能毁灭实际上却可以被毁灭的元素,来展现人性的伟大。所以我们直面恐惧,然后消除它用智慧,用意志,用勇气,不论什么,坚持到底……”

如果说《环太平洋》中的巨型怪兽让人们惊叹于自然伟力,那么巨型机甲则展现了叹为观止的人类力量。

电影中的巨型机甲带着浓烈的蒸汽朋克色彩,在完全由机械组成、行动有力而缓慢,所有零件有条不紊地运转,维持着机甲的运作。这样的设置,很明显是将《攻壳机动队》、《高达》、《超时空要塞》等诸多日漫作品中的机械元素结合于一体形成的。

以展现出人类对力量与机械的依赖与崇拜,而怪兽可怖的体形与形象像极了哥斯拉与奥特曼作品中怪兽的合体。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环太平洋》系列可以称得上是好莱坞版本的“奥特曼大战怪兽”。

然而,电影所表现和展示的内容又远不止机甲与怪兽对战这么简单。

毁灭的都市、荒芜的战场、暴雨倾盆下的对战……这样充满后现代主义的末日景象让观众情不由己的联想到今天的世界如果不秉持和平团结的思想,人类所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战争阴霾。

《环太平洋》用幻想中的世界危机,烘托出人类团结一致的无畏决心同时,也超越电影本身表达了反战思想。

这一系列的怪兽电影发展在表现各自主题和思想,引起观众共鸣的同时,也为怪兽题材电影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观众基础。并且为传奇影业打造“怪兽电影宇宙”奠定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