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你的喜欢,不能用“喜欢”

 走读生日记 2024-03-25 发布于浙江
引发阅读触动的因素很多,借由一本书去阅读另外一本书,借由一句话去阅读这句话的来源去处,甚至被一树桃花引发阅读所有与春天相关的诗歌……都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由此及彼”联想无穷的道理吧。

李白大辞典》中关于“桃花开东园”这个词条,之所以引发我又翻出郁贤皓先生这部《李太白全集校注》,找到这首诗的全文,不单纯是因为“李白”这个巨大的标签,还因为此刻就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同时还因为这里提到了“南山松”。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我就不再重复了,词条已经解释得很清晰。
针对“南山松”感触几句。
在给老人祝寿时,有一句祝词的使用率特别高,那就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当然了,如果去掉“长流水”和“不老松”的祝词自然更胜一筹。“东海”和“南山”的生命与体量,自然非“长流水”和“不老松”能够相比的。
总之,这不过就是一种美好的祈愿。换个角度,祝词里加上“长流水”和“不老松”似乎更具有具象化效果,尤其以“松”做比,不光是祝福老人像“松”一样长寿,而且多少也有借“松”来赞美老人德行品性的意味。
这就是汉语典故的力量,在使用某些特定汉语词汇的时候,典故就自然蕴于其中,绝不刻意,天衣无缝。
词条中提到荀子这句话:
桃李菁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
咱就不絮叨荀子的师承关系了,那是一团至今也理不顺理不清的乱麻。但这并不影响让我们理解荀子的思想,甚至不影响我们对他顶礼膜拜。
荀子老师写过一篇《劝学》,上学时候语文课本中有收录,是必背篇目。这篇文章,以时下“金句”的观点来看,通篇都是含金量十足的“金句”,来,随便复习几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是不是可以一下子想到高中时代背诵这篇课文的情景?我也想到了,才感觉到那时候除了会背诵之外,根本没有整明白荀子老师到底在说些什么。如今总算明白一点了,就立刻有了“老之将至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在朋友圈里时常会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自勉,原因就在这里。
再说回荀子对“松柏”的那段评价。
其实,蕴含在文字里的观点,也并不是荀子的原创。来看看这句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看着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是孔子老师说过的话,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中。
不管荀子的老师到底是谁,也不管荀子的思想到底与儒家学说有多大冲突,单就对“松柏”观点而言,荀子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去世166年之后,荀子出生。166年时光,并不会导致闪光的思想走向暗淡,反而会照亮更多人。
包括我最喜欢的大唐诗人李白,他之所以以“南山松”自比,这种观点的来源也同样是孔子。
孔子去世1180年之后,李白出生。
这就是真正的千年传承

 链接开哥 李白铁杆粉丝  

20243月2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