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老话“人过七十不上坟”,清明节也不能去吗?有啥说法禁忌?

 农民的小帮手 2024-03-25 发布于河南
清明节快到了,祭祖扫墓是多年以来的习俗,我们这边的农村,一般把扫墓称为上坟。
清明节上坟的时间,按照不少地方的说法,讲究“早清明”,意思是不必等到清明节当天再去上坟,而是要提前几天。和其相反的则是十月初一,讲究“晚十一”,也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上坟时,不必在当天进行,可以晚几天再去。
除了上坟时间外,不少地方还有这样说法,那就是“人过七十不上坟”。从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人一旦到了70岁之后,就不能去上坟了。
可能有朋友对此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是70岁之后?有啥讲究吗?在农村也看到很多超过70岁的老人去上坟,并没有遵照这种说法啊?


笔者询问了我们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人过七十不上坟”的说法都有耳闻。这一说法的流传年代难以确切追溯,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人们的平均寿命相对较短,七十岁已算是高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自然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
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七十岁的老人往往面临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他们的骨骼可能变得脆弱,肌肉力量减弱,这使得他们在行走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时更容易感到疲劳或受伤。上坟通常需要爬山或长时间步行,对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从心理情感方面的角度考虑。上坟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悼念,容易引发悲伤和情绪波动。对于七十岁的老人来说,他们可能已经经历了许多生离死别,对亲人的离世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面对亲人的坟墓,他们可能会陷入深深的思念和悲伤之中,这种情感冲击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从安全方面的角度考虑。墓地往往位于偏远地带,可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道路湿滑、蛇虫出没等。老年人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发生摔倒或其他意外。此外,一些墓地可能位于陡峭的山坡或复杂的地形中,进一步增加了老人上坟时的安全风险。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可考虑。“人过七十不上坟”也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关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尊老敬老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老年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照顾,避免让他们承受过多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不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上坟,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和遵循。


如果七十岁以上老人坚持要去上坟,需要注意什么?

在上坟之前,老人应该选择舒适的服装和鞋子,避免穿着过于厚重或过于紧身的衣物。鞋子最好选择有防滑功能的,以预防在墓地可能发生的摔倒。
如果老人的行动不便,可以携带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以减轻行走的负担。在墓地时,老人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悲伤或情绪激动。
在前往墓地的途中,老人应注意交通安全,到达墓地后,要留意周围的环境,避免走入危险区域。如果上坟的地点较远或需要爬山,老人应该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老人上坟时最好有家人陪同,如果没有家人陪同,也要提前告知家人自己的行踪和预计的返回时间,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


人过七十上坟和不上坟,哪种做法更合理?

对于七十岁是否应该上坟的问题,笔者个人观点,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每个家庭和个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人过七十不上坟”这一说法可能更多地是出于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考虑。
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老人虽然年龄已高,但身体状况良好,自己也非常愿意亲自前往墓地祭拜逝去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人自己愿意,并且身体状况允许,上坟也是可以的。
此外,是否上坟还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在一些地区或家庭中,上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被认为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纪念。因此,即使老人年龄已高,他们可能仍然会坚持去上坟。
综上所述,“人过七十不上坟”的说法是出于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情感、安全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的综合考虑。
对此,你怎么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