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吴语区:从东海边到上饶

 邹蓝茶座 2024-03-26 发布于广东

              吴语区,及其人口数量  

    我国使用吴语的地方,称为吴语区。吴语区大致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饶丽水(上丽),瓯江(即温州)和宣州六大片。

    吴语区的核心片区是太湖东部和南部的苏沪嘉小片,即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有2300万人。

    太湖北和西北的常州和宜兴,归入太湖片毗陵小片,800万人。

    太湖西南面湖州则属太湖片苕溪小片,300万人。

    杭州单独算一片,太湖片杭州小片。这估计是因为宋室南渡后定都杭州,杭州本来的吴语混合了开封中原话而与吴语区其他小片的吴语有明显区别。

    绍兴一带,被列为太湖片临绍小片,780万人。

    接下来是浙东的宁波一片,太湖片甬江小片,400万人。

    继续往南,与太湖不沾边了。

    台州片,500万人。有一年我在台州及其下辖的天台县调研呆过几天,那里的吴语,当地人讲话快的时候,我一大半听不懂。不过太湖边几小片包括绍兴宁波和杭州,我绝大部分能听懂。

    曾看到一个饼图,列出了一个东区片,我弄不清其地理区位的具体所在,就不多说了,直接列上饼图的数字,420万。希望有方家指教。

    浙西的金华和衢州,是吴语的处衢片。务州及金华和衢州,有650万人。这一片实际上包含了江西的上饶一些地方。有一年我在浙西丽水的遂昌旅游,呆了三五天。发现当地人说的吴语,几乎听不懂。顺便说一句,大戏剧家江西老表汤显祖,在遂昌当过县令。

    宣州片,是皖南的宣城,含皖苏浙三省交界地区的一些县。308万人。

    这是个大致的分片,实际上到县或市的层面,每个县或市,都还有口音的差异。比如无锡市,西部的马山与胡埭阳山等地,口音带毗陵小片的常州武进口音特征;而无锡东北方面,与江阴常熟接近处,口音带江阴常熟特征,而无锡东南方向的厚桥甘露荡口鸿声一带,口音又带苏州吴县特征。有几个特定汉字的本地发音,足以证实其口音与本地地域的关系。

    这些差异,只有无锡本地人能感知,常州人和苏州人未必感觉得到。上海人更不可能感知。

    同样,苏州,常州、嘉兴,湖州乃至于绍兴、宁波各县区的口音,也有微小的差异,只有本地人能感知察觉。

    还要补充说的是,方言学研究里,我看到对于吴语,还有一个特殊类别,西部吴语或曰三线吴语。因为上海与江浙不少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因为三线建设而迁入中西部的三线地带。而他们的工厂与生活区与地方隔离(我们这些研究西部发展问题的人,术语是二元结构,城乡互不关联,墙内军工科技,墙外有的是刀耕火种),原来江浙人依然使用原来的方言口音。前一阵我看到无锡有人翻腾出无锡动力机厂部分员工内迁重庆组建红岩机床厂的旧事,说当当网的重庆妹子俞渝,祖籍无锡,是无锡动力机厂即后来的红岩机器厂子弟。核查下来,果然是。她与这些迁移三线的江浙吴语区人口,即三线吴语人口。

    我在贵州青岩古镇不远的惠水县,特地去看了无锡机床厂内迁建设的险峰机床厂。那里曾经也是一大批无锡籍员工集中的地方。

    说明,上述吴语区各片的人口数量,是1987年数据。一方面那之后人口继续增长,另一方面因为普通话的影响扩大,吴语区各片区少年儿童能说本地吴语方言的在减少。甚至连广东广府白话区也一样,都有抱怨。方言承载着区域文化。一旦方言消逝,区域文化也就随之而去。实非文化之福。

吴语区,苏沪嘉片太湖小片,无锡鼋头渚,乍暖还寒。

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天宁寺塔

吴语区,太湖片毗陵小片,宜兴屺亭,徐悲鸿故里

吴语区,上丽片,丽水遂昌县,南尖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