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福荫子孙事例8:身在公门好行善,君子当权易积福!

 我的书海601 2024-03-26 发布于广西
图片
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好修行
在一般人的认知和理解中,最适合修行的地方,应当是名山大川、古刹道观等远离人烟之处,而不应当是利益交织、熙熙攘攘官府衙门,因为这个地方最容易滋生人的欲望和贪念!
其实不然。在元代杂剧“敦朴自然”的“本色派”作家岳伯川,所作《铁拐李》(注:又称《铁拐李岳》。其主人公岳寿,即神话传说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该剧主要讲述宋代郑州清官六案都孔目岳寿因被新官魏国公韩琦误会,惊恐而死;又在吕洞宾的帮助下借尸还魂,随师父吕洞宾朝元修仙而去的故事)二折中,就有这样四句俗语:
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好修行。
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意思是说,人们都说官场不能进,我却说朝廷里容易行善修德。如果能让是非曲直没有颠倒,那么每走一步脚底都会有代表修行有成的莲花相伴。

这句话中的“公门”,在古时候指的就是官府衙门。由于在“公门”内容易接触更多的人和事,无论做好事、做坏事,都比一般人有更方便的条件。在风气好的时候,不难做到秉公办事,而风气差的时候,本性就显现出来了。因此,在“公门”这种机会多、诱惑大的地方,一个人还能保持操守,才是真正的修行!

图片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这一辈子能当个公务员或公职人员,其实是很大的福报。因为作为公务员或公职人员,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如果秉承公道做事、尽心履职负责,常怀为民便民、利民惠民之想,可以比大多数人能更好地积累福报。哪怕就是一个窗口的普通职员,如果在工作中对来此办事的人需要提交的材料,能够一次都讲清楚,避免人家来回跑冤枉路,也是一种善举。

同时,由于令一出门,通常不是针对一人一事,而是涉及千家万户,若是君子当权、正念正行,产生的效果会成百上千倍地放大。因此,正人君子在“公门”里修行的功德,不仅丝毫不亚于大师们在清静寺观里的修行,也远比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功德来得快、大得多。
执法不枉谋善策,利益众生福绵延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的第八个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公门”中人执法不枉谋善策、利益众生福绵延的故事。原文如下: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图片

这个故事讲的是,嘉兴人屠勋,还在刑部做主事的时候,经常晚上到牢狱里,仔细了解各个囚犯的情况,结果发现里面有十几个无辜的人,屠勋不贪功,而是把这些人的冤情写下来,悄悄报告给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按照屠勋写的情况重新审理这些案子,果然都有冤情,于是释放了这十几个人。因为这件事,朝廷上下都称赞刑部尚书办案公正。

屠勋趁机向尚书建议:“天子脚下,尚且有含冤之人,天下之大,百姓众多,哪能没有冤案呢?建议朝廷每五年派一批减刑官核实案件,如有冤情要及时纠正。”尚书上报朝廷,皇帝准奏。
后来,屠勋也被派去出任减刑官。一天夜里,梦见一个天神跟他说:“你命里本应无子,但现在你提出减刑的建议,合乎天道,老天赐给你三个儿子,都是身穿紫袍、腰系金带的富贵命。”后来屠夫人果然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屠应埙、屠应坤和屠应埈,后来果然都做了高官。
常举善令惠在人,秉公执纪名在史

屠勋何其人也?屠勋,生于1446年、卒于1516年,字元勋,号东湖,天性聪颖,少年时学贯经史,名闻乡里。明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调刑部,先后任员外郎、郎中。弘治年间,历任南京大理寺寺丞、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左侍郎,尚书,太子太保。卒后赠太保,谥康僖。

图片

根据《明外史本传》记载,明朝弘治初年,屠勋升任南京大理寺寺丞,后进少卿。此后,屠勋不仅秉公执纪,还针对当时刑政中存在的大量弊端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六年,久旱,求言。勋上十事,如南京暑月,一体疏决罪囚。五年,遣官录天下刑狱,皆著为例焉。”由此可见,袁了凡讲述的屠勋建言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并非空穴来风、个人杜撰。

弘治七年(1494年),屠勋被提拔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永平。屠勋任巡抚期间,发现京郊役重民贫,便上疏请求减轻劳役;因昌平县近皇陵,每年上供浩繁,屠勋上疏请求停止牧马。同时整饬蓟州诸路边备,合理调配驻军,使各地能快速联络,互为支援,从此外敌不敢轻犯。
弘治十年(1497年),迁刑部右侍郎,转左侍郎。当时外戚寿宁侯张鹤龄与河间百姓争夺田地引起诉讼,屠勋奉旨核勘,进言:“食禄之乡不言利,况母后诞毓之乡,而与小民争寸地,臣以为不可”(注:参见明天启《平湖县志·人物》)。明孝宗采纳了意见,最终把田归还给老百姓。

在屠勋从政近四十载中,无论是在刑部,还是在大理寺、都察院,都能做到清廉勤政、秉持公正,心系百姓、常举善令。因此,朝野上下皆对其赞誉有加。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官至内阁首辅的大学士杨一清,在为屠勋所撰墓志中称赞其:“公惠在人,公名在史”

图片

屠勋不仅做官刚正不阿,而且家教有方。其三个儿子都是进士屠应埙官至湖广按察司屯田副使,屠应坤官至云南布政司参政,屠应埈官至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据明天启《平湖县志·风俗志》引《涌幢小品》一文记载,屠勋致书侄儿屠垚的书信,中间有这样一句话,“进则尽忠,退则补过”,可见屠勋家教家风之严。

屠氏一门七进士、五御史,除屠勋外,其孙屠仲律、屠叔方与族侄屠奎、屠垚等四兄弟皆为监察御史。

图片

正所谓:

身在公门好修行,应怀正念勤廉政。
心系百姓举善令,惠人荫后岂容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