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错|“下降40倍”是错误表达

 昵称503199 2024-03-26 发布于湖北

原创 王寿斌 语言文字报 2023-08-03 16:01 北京

图片

某媒体发表一则题为《武大团队:奥密克戎致病力比原始毒株下降40倍》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很明显,这种表述犯了一个关于数字增减倍率的常见错误。

图片

为了弄清文章中“下降40倍”想要表达的本意,笔者研读了全文:奥密克戎流行之后,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势是,其传染性在明显增强,致病性在显著下降。小鼠实验中,奥密克戎致病力“下降40倍”。

那么,这“40倍”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文中说:在小鼠模型上,原来感染25—50个剂量单位的原始毒株就能使小鼠死亡,最新的奥密克戎毒株需要2000个以上剂量单位才能导致小鼠死亡。也就是说,在小鼠模型上,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比2020年初武汉疫情时原始毒株“下降至少40倍”。

该新闻中表示数量降低幅度的相关表述还有4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小鼠在感染奥密克戎后的肺部病毒含量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11月初,全球报告的新冠死亡人数略高于9400人,与今年2月每周死亡人数超过7.5万人相比,死亡人数已经减少了近90%”;“研究结果显示,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概率要下降20%至50%”。

这是典型的关于增加或减少“倍率”的表达问题,相比于增减某一绝对数字,“倍率”的表述更容易吸引眼球、引发共鸣、引起重视,但也要做到科学规范,以免词不达意。原来只要感染50个剂量单位的原始毒株就能使小鼠死亡,最新的奥密克戎毒株需要2000个以上剂量单位才能导致同样的结果,从病毒“毒效”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最初的毒株“更毒”,而现有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已经很弱。换言之,新毒株的致病力仅为原始毒株的四十分之一(1/40)。

图片

那么,“下降40倍”的表述究竟对不对?假设初始值是100,从字面上看如果要“下降40倍”,即减少4000,其结果是-3900,这显然不是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同理,上文中的“低10倍以上”和“比感染原始毒株低至少100倍”等表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图片

相反,上文中的“死亡人数已经减少了近90%”,则可以将90%换算成0.9倍,然后得出相应结论。比如,初始值是100,0.9倍是90,下降以后的终值是10。同理,“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概率要下降20%至50%”,也可理解为下降以后还剩50%至80%。

相对于“减少”倍率,增加的表达也有特定的说法。如初始值是100,现在要“增加40倍”“提升40倍”,则现值应是4100,即是原来的41倍。

由上可知,当变动的“倍率”小于1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述,如减少1/3、降低4成、节约35%等;而当变动的“倍率”大于1时,我们则用倍数来表述,如增加15倍、翻番等,如果增加的“倍数”不是整数,也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如增加2.4倍、提升130%、提高8成等。

疫情防控的实验数据,对国家制定和调整防控政策举足轻重。我们既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也要保证数据呈现和结论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形象、生动、“接地气”而出现表达差错。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1月4日文章《“下降40倍”是错误表达》;作者: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王寿斌;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编辑、校对:王晶;微信编辑:晋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