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名家|跟鲁迅学为师之道

 昵称503199 2024-03-26 发布于湖北

原创 孟祥海 语言文字报 2023-09-08 16:00 北京

图片

1909年7月到1910年7月,鲁迅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留下了许多轶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循循善诱,务实求真

许寿裳回忆:“鲁迅教书是循循善诱的,所编的讲义简明扼要,为学生们所信服。”鲁迅曾应学生要求,加讲生殖系统内容。他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上课时不许笑。他对其他教师说:“在这些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的人的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这次教学,学生配合得很好,纪律严明,效果极佳。鲁迅编的讲义也非常简明。这种求真务实的教学态度堪称榜样。

图片

身先士卒,爱护学生

一次,鲁迅教学生做氢气点燃实验。他把烧瓶中的纯氢拿到教室,发现忘了拿火柴,就回办公室去拿,告诉学生千万不要放空气进烧瓶,否则烧瓶要爆炸。鲁迅拿回火柴,一点火,烧瓶就爆炸了,鲁迅的手被炸伤。他不顾自己的伤痛,急忙环视教室,看有没有受伤的学生,学生却都退到了教室后面。原来是学生在搞恶作剧,放进了空气。作为教师,面对危险时,鲁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这是一位师者最优秀的品质。

图片

调和矛盾,因势利导

学校一位数学教师,因为有学生上课打呵欠而要给这个学生“记大过”,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鲁迅知道后,积极做双方的疏导工作。他这样分析:“从教师方面看,学生打呵欠,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从同学方面看,是教师教得不够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既然记一个人的过大家不同意,为使全班安心听课,全班都记过好了。”鲁迅提出的“全班记过”,维护了教师的面子;在学生看来,法不责众,也就等于不记过了,双方都接受了鲁迅的方案。鲁迅调和矛盾,既保护了教师的尊严,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鲁迅提倡教育要“立人”,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一年里,真切地贯彻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透过百年沧桑,我们看到,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教师的楷模。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9月6日文章《跟鲁迅学为师之道》;作者: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孟祥海;

(文字编辑:王晶;微信编辑:晋力;校对:贺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