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景泰芦阳芳草村,攒劲

 奎林说 2024-03-26 发布于江苏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芳草村,是离我老家涝坝岘村子不远的一个地方,走路过去,大概十二公里,当然骑自行车和走路是一条道。小时候听到地名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围绕着村子不远的地方,石门小口自不必说,那是妈妈的故乡;其他听到多的就是周窑、沈庄、碾轱辘屲、红庄、十里沙河、芳草等。

芳草村和十里沙河离得近些,差不多四公里,但是走路也要好久。

小时候听到妈妈说芳草的时候,我应该已经会写“芳草”二字了,当时在想,我们农村还有这么浪漫文艺的村名。

据说村名来历是这样的:因村西南头泉水四周蓬草丛生,每当深秋时节,秋风吹过,蓬草此起彼伏,颇为壮观,因此当地人们称此地为荒草渠,简称荒草,解放后当地群众寓意村庄发展的更好,芳草遍地,故名。

我们村涝坝岘和芳草村同属芦阳镇,离得不远,几乎所有的土地、水文、气候、民俗都一模一样,看芳草村就是看到了我的老家。芳草村一帮有心人编写了《芳草村志》,真是不容易。

看地图,就能看出我们两个村离得有多近,我去过十里沙河,但是我居然没去过芳草。

这是芳草村管辖区域,看看都是熟悉的地名。

芳草村看上去不小,要知道如今的很多农村,萎缩得不成样子。看上去到处是良田,这都得益于景电水利工程啊。

村子后面的地名吧。

村子一角,庄稼长势良好。

这是编写村志的一帮出力者,挺赞的。

家乡最常见的一种草,它的秆秆是做扫帚的好材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岑参的一首诗,白草就是我们西北的芨芨草。冬天的时候,芨芨草就变白了,风一吹,茅茅草草到处飞舞。

这是芳草堡的遗址。

村志记载:芳草堡子坐北向南,立向壬山丙兼亥巳门出巽宫,宏伟高大,虎踞龙盘。是芳草村地标性建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受了战争、灾害、乱世的考验,坚固沉稳,岿然不动,护佑一方平安。但在进入和平时期以后,随着堡子功能失去而被人们为修建房屋逐渐蚕食直至完全毁损。

我靠,你看看,好多东西都是人破坏掉的,目光短浅说的就是这个。

村子一角,上面的尖尖,取名都是依照地势地形的。

典型的老家农居,摆放在院子里收回来的油葵,吃过葵花籽油吗?这就是原料。

哎,遍布家乡大地的最常见的植物,大名鼎鼎的水蓬!牛肉面为什么好吃?用了水蓬烧的蓬灰啊。我以前写过《牛肉面里的秘密武器》。

老家重要农具之一,犁地的用具。俗称桄子,是最古老的耕地农具之一,由犁辕、犁身、扶手和撑杆、犁铧组成,除铧是铸铁外,其余为木制品。犁身与扶手为一体,由两头牛抬着木杠牵引:又叫“二牛抬杠”。有的驾两匹马或骡,有的驾两头驴或马、骡、驴互相搭套。耕型土层深度为 15厘米左右。

种地用的。籽耧,播种有独脚耧、双脚耧、三脚耧3种。由扶手、连耧脚、种子箱、辕杆和耧铧组成,耧铧铁制,其余均为木制,畜力牵引。

其它农具还有:

耖耧:由双扶手连双耧腿、耧辕和耧铧组成。用于砂田耖地除草,松土保墒。70年代以前,耧腿和耧辕都是木制品,之后逐步由钢管和钢筋代替。

耙:由铁耙齿和长约1.1米、宽0.5米的木制框架组成,耙齿向前固定在耙框上,畜力牵引,用于松土、碎土,耙深5~8厘米。框架逐步由钢管、槽钢或三角钢等代替,耙齿由钢筋代替,有钉子耙、铁耙。

耱:古老农具之一,由柳条或硬质灌木条加3根木质耱杆、3根木质耱鱼连接编制而成,形如梳篦,畜力牵引,用于耱碎和耱平地表士层。土块大时,在耱上放上石块或土袋,以增加压力。

刮板:由几块木板粘合而成,用于刮平地块表土层。

石磙:大青石做成的一种石器农具,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的中间有磙眼。直径30~40厘米,长120~150厘米。用于小麦、胡麻脱粒和土地镇压保墒。

这是有名的“和尚头”小麦种植地,砂地,养活西北人的重要耕地。

这个拖拉机有年头了,小时候我们村也有,可是山区的好多地用不起来啊。这个拖拉机发动起来声响特别大,我在村尾,拖拉机在村头,早上发动的时候,能把我吵醒。

沙枣花香啊,香飘十里不过分。

骡子。有的人把马、驴、骡分不清。我以前写的《尕骡子》。

商店不是每个村都有,有的是大队才有,那时候这里面的售货员可令人羡慕了!羡慕得口水直流。

木匠的重要工具之一,刨子,刨平木板。

家乡的农民工为祖国建设付出了很多。

皮匠的重要工具,皮铲子。

铁匠的工具,支撑物,一般架在一个坚实的木墩上,这个我熟悉,我大姑夫既是铁匠也是木匠。看这篇文章《我的大姑父和大姑姑》。

涝坝是老家很多村子的标配,有水啥都好说。

这是老家炕上经常铺的羊毛毡,擀毡匠擀的,为了省点钱,一般人用的都是白毛毡,没有图案没有字的。

也叫漫水地,主要是靠下雨流来的山水、洪水积攒成的土地,长庄稼还是很给力的,那是要雨多的年下才成。

引导山水、洪水走向目的地的摆坝。

遍布西北的风力发电,举目一望,到处都是,壮观之极。

景电提灌工程,造福景泰人民。

芳草堡子复原图,看起来规模有点小。

电影上见过,没摸过,算是可以进博物馆的摆件了。

三等功。

这个证书挺有范!

工作做得很细致,很有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初中高中应该有不少同学出自这里。

焕然一新,这里有这么多人,真不容易。

珍贵的两张照片,那时候的早期知识分子。

芳草学校历任校长名单。

芳草学校历任教导主任名单。其中的沈景林是我们红光大队第二小队沈庄村的,给我小学教过语文课。

这也是那个年代乡村的标配,秦腔吼起来,多带劲啊!千百年来,农村人的教化就是靠的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戏本子啊,比如《三娘教子》、《铡美案》、《三滴血》、《双锦衣》、《黑叮本》、《斩秦英》、《花亭相会》、《红梢林》、《安国夫人》、《火焰驹》、《焚香记》...太多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真好。

近些年的秧歌、社火是越来越火了。

这个可厉害了,非遗!百度一搜,有很多文章介绍。

赤脚医生的百宝箱,头疼脑热的希望。赤脚医生,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时代的记忆!

听过好几个名字。

一站式服务,挺好,服务型政府。

时代产物,谁家还没个民兵呢?

芳草堡子遗址,比前面那张看起来好点。

典型的老家房屋,新的住人的要好一些,这废弃的看上去是那么沧桑。

砖瓦新屋子,新农村,阳光走廊,不错。

老家农村的道路都硬化了,水泥做的,不过有的地方偷工减料,太窄了,两辆车无法会车。

典型的老家农院大门,当然是经济条件好了之后,我小时候家里的大门是篱笆。

脱粒之后是小米。

糜(mei)子。脱粒之后是黄米,比小米糙一些,我不是很爱吃。

我没见过。

小时候,家乡的奶奶们都穿。

这个不常穿吧。

铡草的利器,冬日给牲口铡草很重要。

还有一些农具:

收割、脱粒、清选农具:传统收割工具主要是镰刀,由铁制刀和木把组成;脱粒工具主要是石磙子和棒槌等;清选工具有木锨、大扫帚、木杈、铁权、竹筛、簸箕等。

驮鞍:早期用于大牲畜驮东西的木制衬背支架,50年代普遍使用,70年代末基本结束使用。

独轮推车:由车轮、车架组成,全木结构,后发展为胶轮木架、胶轮铁架推车。由一人推行,用于短途运输。

架子车:分人力车和畜力车两种,人力车较小,畜力车较大。其结构大同小异。由车辕、车厢和胶轮组成。

胶轮马车:由一匹辕马和二三匹挽马(骡)牵拉。50-70年代,是主要的长途运输工具。

铁锨:由铁制锨头和木把构成,用于翻、平土地,扛埂、修渠,装、卸沙土等。

镢头:由铁制镢头和木把组成,挖刨沙土。后多用洋镐。

铡刀:由木制铡墩和铁制铡背、铡刀及铡栓组成。两人操作铡饲草。

撬杠:用粗钢筋制成,一端呈窄扁形,一端呈人脚形。直径3厘米左右,长度 1.6米左右,用来撬动、破碎。

捣碎东西用的,比如草药、调料、豆子等,大石头做成,重,有小孩子去玩,把手砸坏了的。

老家农村主要用具之一,常用来做糁饭、熬中药等。芦阳乱山村的砂锅出名。

空桶子就很重,后来逐渐被淘汰,小口村驴驮水用的木桶比这大,样子稍有不同。

糜子脱离后剩下的秆秆做的笤帚,柔软耐用,扫得干净。

用纸一层层糊的?可以用来装杂物,当然不能装水。

古朴之美啊,也是一种砂锅。

闺女出嫁,有个双头柜可有面子了,一般上面都有精美的油漆画,用的木料也不错,主要用来装粮食和杂物;贵重的东西要锁起来。

度量粮食的用品。解放后,人们或用升,斗,石计算产量。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在我老家,一升为7斤小麦,一斗为70斤小麦,一石也就是700斤小麦。

农村常用的灯,防风,晚上外出走路、浇水的好伙伴。

口胎?这不是口袋吗。用麻线、毛线或棉线织成的专门用来装粮食或其他用品的袋子,一般宽度一尺多、长度五尺左右。一边开口,装上粮食后,再将开口绑扎起来。盛放粮食后,不能单独直立在地上,如有需要,或者靠墙或者几条口胎互相倚靠方可直立。可以人扛,也可以用牲口驮。

长条木桌,在堂屋上方靠墙放置的一种仅作为摆放祖先牌位或仅仅作为陈设队的方形桌子,一般长为2米左右、宽为50厘米左右、高约80、90厘米。

娃娃们滚着耍的铁环,我没有过自己的铁环。

乡村闻人。李宗经,生于1841年。字仿古,号协戎。自幼失怙,祖父李继颜为其延请两名教师,一文一武,读《四书》《五经》,好学习善书画,后就读于蒋家湾六德书院(在今白银市水川乡)。国子监太学生。从小喜爱武艺。长大成人,身材魁梧,且善骑射,练就一身好功夫。

郝有铭,生于1925年2月。小学文化程度。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6日至9月12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59年11月至1962年8月,担任村生产大队长。后担任第一生产队队长。

李焕堂,生于1911年。在芳草私塾读书四年余。民国时任村甲长等职。民国三十年(1941年),与地方贤达共同出资出力创建芳草村初级小学,被聘为校董。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一条山乡、兴泉乡副乡长,1950年,担任芳草村农会主任;1953年,武威地区在芳草村试点,成立全地区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李焕堂互助组。

张万宝,生于1919年2月。高小文化程度,1955年6月1日加人中国共产党。1959年任芳草村党支部副书记;1960年9月负责米山村党支部工作;1962年1月任芳草村党支部书记;1968年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后兼任管委会主任。上任伊始,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团结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展开以寻找新的地下水源和辅压砂田为主的抗旱增收措施。

姚凤英,女,生于1941年。祖籍陕西省大荔县。生于景泰县芦阳镇东关村,1963年1月兰州师范学校中专毕业,分配到兴泉小学任教;1970年1月调芳草小学任教。1988年评为优秀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3年,在芳草小学工作25年。任教期间,长期担任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课教学工作。认真备课,教学扎实细致,课堂效果良好,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和蔼可亲。特别是对刚人学的小学生不厌其烦,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写字,一对一地教读书。

李俊财,生于1941年8月。1951年至1954年在芳草初级小学读书;1954年至1956年在兴泉高级小学读书。1961年至1999年在芳草小学任教。1997年7月转为公办教师。从小家境贫寒,缺吃少穿,坚持读完高小。担任乡村教师后,为了教好学生,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长期坚持自学初、高中课程。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严格要求学生,耐心教育,尽职尽责。

李有仁,生于1935年2月。小学文化程度。1952年7月参加工作,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共青团景泰县委副书记、书记;正路公社、中泉公社、寺滩公社党委书记;景泰县委农村工作部长;景泰县委组织部长;景泰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5年2月退休。受到过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

李树桂,生于1918年12月。小学文化程度。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人。1952年12月,在芳草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至1959年,任芳草初级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芳草大队党支部书记;1960年任芦阳公社党委委员兼芦阳大队党支部书记。1962年景泰县良种繁殖场成立,任党支部书记、场长,直至1979年退休。

李作荣,生于1950年5月。初中文化程度。1997年3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至1992年任芳草一队、二队队长;1993年2月至1998年12月任芳草村委会主任;1998年12月至2004年6月任芳草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12月中国共产党景泰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韦守仁,生于1930年11月。祖籍靖远县兴隆乡。小学文化程度。1954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带头加入互助组,担任互助组长;1958年到索桥村工作;1959年任麦窝村党支部书记;1961年任芦阳公社小红山石膏矿矿长。1965年3月至1968年4月任芳草村管委会主任。一生热爱农业,精通农事,应时而为,样样农活不挡手,件件农事能亲力为,一年四季不离土地,从早到晚侍弄庄稼。

张治安,生于1938年。小学文化程度。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村上选派到一条山村卫生所学习医学拜化廷树医生为师。1960年回到村里,在村上的支持下创办村卫生站。1969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后,在村合作医疗站当赤脚医生;1983年参加全县赤脚医生统考,取得赤脚医生证;1985年后改称乡村医生。

李有权,生于1940年2月。1957年毕业于白银三中,高中学历。1969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8年在芳草小学教学;1962年任芳草大队第三生产队保管;1965年任会计1966年至1989年,任芳草大队文书、卫生员、会计以及农村信用社代办员。1990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任党支部书记。

康秀英,女,生于1929年2月。原籍芦阳镇麦窝村,1949年5月和丈夫携长女从麦窝村来到芳草居住。在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同时,21岁开始为村上的产妇接生,曾在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参加了培训,四十多年间一直为村上的产妇接生直到六十多岁。接生全是义务服务,不管家里有多忙,只要有人来请请,都义不容辞,立即前往。

当年劳模的奖章,我第一次见。

这个李继颜,我尽然没搜到什么信息出来。

贤德。

树皮画作品。

高手在民间!小时候炕围上的画、柜上的画,都是民间艺人来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