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和汤】治疗阴疽及阴寒证的疗效

 长廊观海 2024-03-26 发布于广东

阳和汤新用

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适用于治疗阴疽及阴寒证。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用其治疗各科杂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举例如下。

'乳腺增生症'

王××,女,35岁。5月8日初诊。

乳房有包块伴胀痛2年,每遇情绪波动或月经期即胀痛加重,痛连胸胁,伴有月经不定期,色黑,有少量血块。曾在上级医院行乳房穿刺和X线造影。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给予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要求中药治疗。

症见:面色青黄,舌淡红、苔薄,脉沉弦。左右乳房外上象限分别有3cm×3.5cm和2.5cm×2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触痛明显。诊断为乳癖,证属阴寒凝结,气滞血瘀。

处方:瓜蒌、牡蛎、熟地黄各30g,麻黄、炮姜各6g,肉桂5g,甘草、穿山甲各10g,白芥子、鹿角胶(烊服)、郁金、青皮各12g,王不留行15g。

上方共服药30余剂,肿块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痊愈。

按:

乳腺小叶增生以乳房胀痛和月经不调为主症。主要与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引起乳腺组织的增生和退化复原周期变化失常所致。中医学认为多与肝郁、痰凝、血瘀有关。

《疮疡经验全书》中指出:“此疾症不成脓,结毒,莫用凉剂敷贴”。

《外科真诠·乳癖》中认为“皮色如常,遇寒作痛,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积聚不散所致。”

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外科教授尚德俊认为本病为阴毒内结所致。据此笔者采用温阳散寒之阳和汤加化痰活血、软坚散结之品而收效。

'痔疮'

某男,50岁,9月21日初诊。

便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肛门直肠镜检见截石位3点左右肛门齿状线以上有一0.5cm×0.3cm大小溃疡面,表面糜烂,有出血点,肛门齿状线以下有一1.5cm×1cm×0.5cm大小的暗褐色外痔核。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故试用中药治之。

诉便血鲜红,每遇劳累或食辛辣即加重,伴有肛门部不适,坠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混合痔、证属阴寒瘀结肛门。治宜温阳散寒,化瘀散结。

处方:熟地黄、鹿角霜、地榆、土茯苓各30g,肉桂、麻黄各6g,白芥子、炮姜各9g,甘草10g,全蝎12g,赤芍1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9月25日复诊:便血减少,其它感觉亦减轻,上方稍事加减共服药近20剂,外痔核消失,内痔溃疡面愈合,至今未复发。

按:

痔疮有内、外、混合痔之分,主要是外痔以疼痛为主,内痔以出血无疼痛为鉴别点,混合痔两者均有。

本例以阴寒瘀结为主要病机,与阳和汤所主治病机相似,故收效满意,方中加全蝎消肿化瘀散结,加地榆以止血解毒,因有瘀久化热之征,加赤芍、土茯苓以解毒活血,收湿敛疮。全方共奏温阳化瘀,活血止血,利湿解毒之功效。

'大叶性肺炎'

李×,男,21岁,5月12日诊。

因咳嗽咯痰,胸闷痛5天,以“肺内感染”收入院,缘于5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咳嗽咯白痰,于发病后第3天咳嗽加重,伴有胸闷疼痛,咯痰不爽,经服药(不详)疗效不显来诊。

诊见急性病容,听诊双肺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X线摄片双肺纹理增强,右侧肺底部有一均匀的密度较高阴影,血液分析WBC 11.0×10⁹/L,N 0.81,L 0.19,入院后给予抗菌和对症处理,一般情况明显好转,住院10余天,X线透视仍见右肺底散在阴影,其它各种检查未见异常,邀余诊治。

诊见患者精神不振,面色㿠白,舌红、苔白稍腻,脉细。综析见症以胸闷痛咳嗽为主,舌脉无热象,结合X线体征考虑此乃寒湿郁滞胸中所致,拟阳和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熟地黄各30g,鹿角胶(烊)10g,白芥子6g,肉桂3g,炮姜炭、麻黄各1.5g,葶苈子、浙贝母各15g,试服3剂。

3天后旁人说病人已痊愈出院,后随访属实。

按: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治阴证疡疮之代表方。本例据X线阳性体征而无热象为辨证要点,切中病机,用药灵活,实属笔者所始料未及,可见中医辨证施治之奥妙无穷。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