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州之雍州

 zqbxi 2024-03-26 发布于江西

       黑水、西河惟雍州黑水,今陕西肃州卫西北十五里有黑水河。在古雍州东曰西河者,主冀州而言也。雍州,今陕西州郡皆是。(此黑水非上黑水乎?)孔氏曰:雍州,西据黑水,东距河。正西曰雍州。山岳山吴岳山也,在陕西陇州南百四十里,薮弦蒲弦蒲薮,在陇州西四十里,川泾、汭泾水,出陕西平凉府西南开头山,至高陵县西南入渭。详陕西大川。汭水,出弦蒲薮,至汭州长武县合于泾水。亦详见大川泾水,浸渭、洛渭水,出陕西渭源县西南谷山,至华阴县北入于河。洛水,出陕西合水县北白于山,南流合漆沮水,至朝邑县南入渭水。此雍州之洛水也。俱详见陕西大川。

雍州,中国九州之一,名称源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书·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 。"孔颖达疏:"计雍州之境,被荒服之外,东不越河 ,而西逾 黑水 。王肃云'西据 黑水 、东距西河 ',所言得其实也。" 黑水 ,或谓即 张掖河 ,或谓即党河 (均在今甘肃 ),或谓即大通河 (在今青海),诸说不一。 西河 ,西河指古代少梁(韩城)以西的 西河 。其位置相当于现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部分、青海东北部以及宁夏部分地方。

东汉末始置刺史部。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唐时仅有关中的一部。开元时升京兆府。东晋南朝时侨置雍州以襄阳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

雍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史料载,其名来自于陕西省凤翔县境内的雍山、雍水。 《辞海》地理分册有注:"黑水所指,自来说法不一,有张掖河、党河(在今甘肃)、大通河(在今青海)等说。西河指古代少梁(韩城)以西的 西河 孔子弟子子夏在这里教学。"

凤翔古称雍城,位于关中西部,北枕千山,南带渭水,东望西安,西扼秦陇。这里曾是周室发祥之地(周室的发祥地是岐,当年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居于岐(即今天的岐山县,西面就紧挨凤翔县)),嬴秦创霸之域(秦国在凤翔建都时间达290多年),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以"三绝"(西凤酒、姑娘手(指的是姑娘心灵手巧,手工艺品很出色)、东湖柳(凤翔东湖的柳树)而闻名于世。

辖域变迁

先秦

《辞海》地理分册有注:“黑水所指,自来说法不一,有张掖黑河、酒泉党河(在今甘肃)。西河指黄河、天水西河等诸说法不一,“禹贡所载《随山浚川图》”,古黄河分段标注名称:甘肃段标“河”,龙门段标“西河”,河南段标“南河”,山东段标“东河”,《禹贡》有载:“龙门,雍州之城也。“战国诸侯称雄图(公元前350年)”,均在古黄河分段标注名称:甘肃段“河水”,河套段“北河”,龙门段“西河”,山东段“河水”。”《汉书》虽记“使黄河发带,泰山如厉”。西河广义指的是黄河,狭义上讲古代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扬雄《雍州箴》云:"黑水西河,横截昆仑”也有明确界定。主要是甘肃的河西地区为核心、青海东北部以及宁夏、内蒙部分。在《水经注》(北魏公元五世纪)时代称“黄河”为“河水”。西河指黄河以西的关中地区,孔子弟子子夏就曾在这里教学,《禹贡》有载:“龙门,雍州之城也。”北方大河全流程称“黄河”,那是《水经注》(北魏公元五世纪)以后到唐宋时代,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所以雍州的西界可以确定为黄河,由于其初期姑臧(凉州)在历朝历代和建国后的文革时期屡遭浩劫,大量古代文物破坏流失殆尽,再者由于北京对雍州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造成雍州州界的界定模糊。同时又由于民国以后凉州的没落,导致很多对甘肃河西的雍州凉州重叠的历史研究不足,这方面未来需要北京亟待加强。 禹贡九州图 雍州境内有西岳华山及西镇吴山。

汉代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的凉州本来是属于雍州的;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而司隶则分别属于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雍州州域范围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全境。新朝雍州,治姑臧。

三国

三国时候的雍州包括今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陕西、新疆部分、内蒙部分。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 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东汉时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治所姑臧(凉州),但是不久取消。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为正式行政区,李傕控制下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分凉州河西的武威(凉州)、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武威凉州区)。

晋代

晋代的雍州范围与汉代的雍州范围相当,按《晋书·地理志上》所描述,西晋雍州州域如下: 雍州∶雍州、凉州、秦州。

隋代

按《隋书·地理上》所述,隋代的雍州州域如下:扶风郡(后魏秦平郡,西魏歧山郡)、岐山(周曰三龙县)、陈仓(魏曰宛川,西魏改曰陈仓)、虢县(魏武都郡,西魏改县曰洛邑,周置朔州)、郿县(平阳县,西魏改曰郿城,周废入周城县)、普闰、汧源(西魏置陇东郡及汧阴县,周又曰汧阴,开皇三年郡废,五年县改曰汧源)、汧阳。

明代

洪武帝认为雍州(秦陇)是“ 中国封疆”(汉地)组成的一部份。 雍州∶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部分、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庆阳府、延安府、宁夏卫、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靖虏卫、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府部分。

行政区划史

两汉设立

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部时,官方初设雍州就设在甘肃境内,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只不过被凉州所覆蓋,该地区以西属凉州,东归司隶校尉。东汉时汉光武帝定都洛阳,设立过雍州,治所姑臧(凉州),但是不久取消。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雍州再度成为正式行政区,李傕控制下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分凉州河西的武威(凉州)、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设立雍州,治所在姑臧(武威凉州区),东汉末年的治所一直都是姑臧(凉州)(《后汉书孝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省凉州(西凉),与司隶校尉部的三辅一起并入雍州。治所就在长安。 曹魏雍州 东汉末始置刺史部,汉献帝兴平元年,诏分凉州河西四郡置雍州,治武威姑臧,从此遂正式改十三州为十四州,这是官方第一次设立雍州的明确记载。

魏晋时期

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唐时仅有关中的一部。开元时升京兆府。东晋南朝时侨置雍州以襄阳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 雍州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分河西8郡复置凉州,曹魏时期的雍州其范围固定在原凉州黄河以东和司隶校尉部的长安及附近的三辅,后曹魏名将雍州刺史车骑将军郭淮率领陈泰、邓艾等名将阻挡蜀将姜维多次北伐。曹魏、西晋不变。十六国的前秦、后秦一度将雍州迁至安定郡(今甘肃镇原)和蒲坂(今山西永济),北魏、西魏、北周仅将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设为雍州,治所在长安。 雍州,中国五胡十六国时设定的州。在今陕西省境。后赵置雍州,治所在长安,即曹魏、西晋时雍州刺史部旧治。北魏、西魏、北周时所置的雍州为长安及其附近地区。 而东晋和南朝将雍州侨置襄阳。东晋大元中在襄阳(今属湖北)侨置,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割荆州北部为境,治所在襄阳,辖境相当今湖北均县、南漳以东,钟祥北境以北,大洪山、枣阳以西和河南浙川、内乡、方城以南、泌阳以西地区。梁以后缩小。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改为襄州。南朝时控扼南北,为汉水上游重镇。

隋唐时期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复置雍州。大业三年(607年),天下改州为郡,改京兆郡。唐朝初年,天下郡改为州,复为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改京兆府。

雍州地域

武威郡;永建四年(129年),凉州刺史部,原属九州中的雍州地域[1]。始设于西汉,其行政长官为凉州刺史,属汉代十三刺史部之一。因在中原之西,故又称西州。其管辖范围在今甘肃省及宁夏全境、青海东北部、新疆东南部及内蒙古阿拉善盟一带。

西汉凉州刺史部

西汉时,辖域约为今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湟水流域,陕西省定边、吴旗、凤县、略阳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地。

人口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2年),凉州地区总户口有26万6799户,总人口107万1325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86%。各郡户数、人口如下:

郡级行政区

秦代时在陇右一带设置了陇西、北地2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开辟了河西地,置酒泉郡。元鼎三年(前114年)置安定郡、天水郡。元鼎六年(前111年)置

张掖郡、敦煌郡。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在今甘肃省置凉州刺史部,下辖陇西、天水、安定、酒泉、张掖、敦煌6郡;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地节三年(前67年)置武威郡;元始四年(公元4年)置西海郡。西汉末计辖9郡。

陇西郡秦朝旧郡,秦末可考领县为狄道、西、兰干、略阳、上邽、冀、邸道、故道、临洮、獂道、绵诸、襄武、阿阳、下辨、辨道、戎道、武都道、予道、薄道、成纪、枹罕21县[参 2]。汉时治狄道县,继承秦代领县。西汉时概增置安故、首阳、大夏、羌道、白石等县;元鼎三年(前114年),兰干、略阳、冀、獂道、绵诸、阿阳、戎道、成纪等县移属

天水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故道、下辨道、武都道等县移属武都郡;始元六年(前81年),白石、枹罕2县移属金城郡。西汉末领狄道、上邽、氐道、予道、襄武、临洮、西,安故、首阳、大夏、羌道11县。

天水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兰干、略阳、冀、獂道、绵诸、阿阳、戎道、成纪等县置,治平襄县。西汉末领平襄、街泉、戎邑道、望垣、罕幵、绵诸道、阿阳、略阳道、冀、勇士、成纪、清水、奉捷、陇、豲道、兰干16县。


安定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郡治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西汉末领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祖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

酒泉郡元狩二年(前121年)所置。治禄福县,西汉末领禄福、表是、乐涫、天衣、玉门、会水、池头、绥弥、干齐9县。张掖郡元鼎六年(前111年)

分酒泉郡置[参 3]。治觻得县,西汉末领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居延、显美10县。

敦煌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治敦煌县,西汉末领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武威郡? ?地节三年(前67年)置。治故臧县,西汉末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乌、扑褱、媪围、苍松、宣威10县。

金城郡? 始元六年(前81年)分天水郡榆中、金城2县,陇西郡 白石、枹罕2县,张掖郡令居、枝阳2县合置[参 4][参 5]之后逐步向西增置临羌、浩亹2县。神爵二年(前61年),置允街、破羌、河关3县,并置金城属国管理内附羌人。治允吾县,西汉末领允吾、浩亹、令居、枝阳、金城、榆中、枹罕、白石、河关、破羌、允街、安夷、临羌13县。西海郡元始四年(4年)置,治龙夷城。领龙夷等5县。县级行政区

西海郡元始四年(4年)置,治龙夷城。领龙夷等5县。县级行政区

凉州地区在秦末可考县数,计陇西郡21县。随着西汉开扩河西,大量增置县份。西汉末计辖101县。

陇西郡? ? 白石、枹罕2县,张掖郡令居、枝阳2县合置[参 4][参 5]之后逐步向西增置临羌、浩亹2县。神爵二年(前61年),置允街、破羌、河关3县,并置金城属国管理内附羌人。治允吾县,西汉末领允吾、浩亹、令居、枝阳、金城、榆中、枹罕、白石、河关、破羌、允街、安夷、临羌13县。

东汉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辖域等同于西汉。汉献帝建安初年,分凉州河西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张掖居延属国5郡置雍州刺史,辖域缩小至仅存今甘肃省黄河以东、宁夏南部的地区。建安十八年(213年)省凉州入雍州。治所陇县(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直到汉献帝时,才迁治到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

人口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永和五年(140年)时,凉州地区总户口约10.3万户,总人口约47万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87%,与西汉时期相比,户口减少13万户,人口减少60万。各郡户数、人口如下:

东汉时,复改雍州为凉州。增置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即西海郡),并领武都郡。永和年间,计有12郡国,98县。汉献帝、汉献帝时期增置南安郡(188年置)、永阳郡(193年置)新平郡(194年置)。建安初,分凉州河西的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张掖居延属国5郡置雍州刺史。建安十八年(213年)省凉州入雍州。


陇西郡(25年 - 220年)

郡治狄道县,因羌乱,永初五年(111年)三月,郡治由狄道县内徙到襄武县,延光三年(124年)还治狄道县。初领狄道、安故、氐道、首阳、大夏、襄武、临洮、上邽、西、羌道、予道11县。东汉初省予道县。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其枹罕、白石、河关等13县属陇西郡,次年(37年)以允吾、浩亹、令居等10县复置。

金城郡。永元元年(89年)

前置鄣县。永初五年(111年)以前,上邽、西2县移属汉阳郡,羌道县移属武都郡。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后归属雍州管辖。建安末因乱而废白石县。东汉末,领狄道、安故、氐道、首阳、大夏、襄武、临洮、鄣、枹罕、河关10县。

天水郡(25年 - 74年)汉阳郡(74年-220年)

本天水郡,永平十七年(74年)更名为汉阳郡,郡治冀县。初领冀、望恒(汉书作望垣)、阿阳、略阳(《汉书》作略阳道)、勇士、成纪、陇、兰干、平襄、豲道、街泉、清水、奉捷、罕幵、戎邑道、绵诸道16县。东汉初省街泉、戎邑道、绵诸道、清水、奉捷、罕幵6县。建武八年(32年)以前置显亲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陇西郡上邽、西2县来隶。中平五年(188年),豲道县移属

南安郡。初平四年(193年)

武都郡(25年 - 219年)

原治武都道,东汉初迁治下辨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徙治右扶风武功县内小槐里。初领武都、上禄、故道、河池、沮、下辨道、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9县。东汉初省平乐道、嘉陵道、循成道3县。永初五年(111年),陇西郡羌道来隶[参 18]。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汉中后,曹操以“武都孤远”,令太守杨阜前后迁徙居民1万余户,安置于京兆、扶风、天水交界处,各县逐废。

金城郡(25年 - 220年)

治允吾县,因羌乱,永初四年(110年)内徙陇西郡襄武县,元初五年(118年)复还。初领允吾、浩亹、令居(《汉书》作令皇)、枝阳、金城、榆中、允街、枹罕、白石、河关、临羌、破羌、安夷13县,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郡;次年(37年)复置,领允吾、浩亹、令居、枝阳、金城、榆中、允街、临羌、破羌、安夷10县。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析金城郡临羌、破羌、安夷3县置西平郡;同年归属雍州管辖。东汉末,领允吾、浩亹、令居、枝阳、金城、榆中、允街7县。

安定郡(25年 - 220年)

东汉时移治临泾县,因羌乱,永初五年(111年)内徙右扶风美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复还;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内徙右扶风,建和年间复还。初领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祖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并复累、安俾、抚夷、泾阳、卤、阴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鹯阴、祖厉2县移属

参栾县移属北地郡,北地郡鹑觚县来隶[古 7]。延熹四年(161年)左右复置泾阳县;中平年间末,阴槃县移寄治京兆尹新丰县,故地遂废;兴平元年(194年)分鹑孤县置新平郡。东汉末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氏、三水、彭阳6县。

北地郡(25年 - 220年)

治马领县,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重归旧土,郡治富平县。建武十年(34年)到二十年(44年)间被迫放弃领地,郡民内徙,省马领、直路、灵武、昫衍、方渠、除道、五街、归德、回获、略畔道、郁郅、义渠道、大要13县。建武二十六年(50年)恢复北地郡旧土,郡民重归本土,永初五年(111年)北地郡内徙至左冯翊池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重归旧土,安定郡参栾县来隶[古 9],鹑觚县移属安定郡。永和六年(141年)北地郡再次内徙至左冯翊祋祤县境,并设富平、泥阳二侨县,终汉世未再返回旧地。东汉末,领富平、泥阳、弋居、廉、参栾、灵州6侨县。

武威郡(25年 - 220年)

治姑臧县,初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朴褱、媪围、宣威、仓松10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安定郡鹯阴、祖厉2县及张掖郡显美县来隶,设有左骑1官治1城,至东汉末未变。张掖郡(25年 - 220年)治觻得县。初领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显美、居延、日勒、骊靬、番和10县。永初年间(107 - 113),显美县移属武威郡,居延县移属张掖居延属国。建安中,日勒县移属西郡。东汉末领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骊靬、番和7县。


酒泉郡(25年 - 220年)

治禄福县。初领禄福、表氏、乐涫、天衣、玉门、会水、沙头、绥弥、干齐9县。东汉时省天衣县,新置延寿县,绥弥县改名安弥县,至东汉末未变。

敦煌郡(25年 - 220年)治敦煌县。初领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至东汉末未变。张掖属国(113年以前 - ?)汉安帝永初年间(107-113)分张掖郡置张掖属国,设侯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5官,各治1地(治今地均不详),无具体城名。

张掖居延属国(25年 - 213年)西海郡(213年 - 220年)

汉安帝永初年间(107-113)分张掖郡居延县置张掖居延属国[古 13],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改为西海郡。南安郡(188年 - 214年)中平五年(188年),分汉阳郡豲道县置、豲道、新兴(析豲道县置)、中陶(析豲道县置)3县。建安十九年(214年)郡废并入天水郡。


永阳郡(193年 - 214年)

初平四年(193年)十二月,分汉阳郡上邽县置[古 17],领上邽、清水(析上邽县复置)、罕幵(析上邽县复置)、绵诸道(析上邽县复置)4县。建安十九年(214年)郡废并入天水郡。西平郡(213年 - 220年)本金城西部都尉治地,建安十八年(213年)以前置郡,领临羌、破羌、安夷、西都(建安中分破羌县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4县。

新平郡(194年 - 220年)

兴平元年(194年)析安定郡鹑觚县,右扶风漆县置新平郡,郡治漆县。西郡(?年- 220年)建安中分张掖郡置,领日勒县。

县级行政区

东汉初凉州辖县数,计陇西郡11县、天水郡16县、武都郡9县、金城郡13县、安定郡21县、北地郡13县、武威郡10县、张掖郡10县、酒泉郡9县、敦煌郡6县,合计118县。东汉初省35县(陇西郡1县,天水郡6县,武都郡3,安定郡11郡,北地郡马13县,酒泉郡1县),新置鄣县、显亲、延寿、新兴、中陶、清水、罕幵、绵诸道8县,复置富平、泥阳、弋居、廉、灵州5县,绥弥县改名安弥县。东汉末,废枹罕、白石(以上2县属陇西)、阴槃(以上1县属安定)3县。至建安十八年(213年)废凉州为止,合计下辖16郡、101县。

凤翔府(雍州市)

凤翔府地图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王朝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公里。凤翔县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和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和麟游县,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簘的华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西府"三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享有“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凤翔,唐初置岐州,改为扶风郡。至德二年(757),肃宗幸临扶风郡,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十二月设置风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合称五京。

府治所在今凤翔县。辖地相当今宝鸡、岐山、麟游、扶凤、郿县、周至等市县。唐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

宁夏镇北堡影视城凤翔府衙

清代凤翔府治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辖区东界乾州直隶州及西安府,西及北连甘肃省平凉府及秦、泾2直隶州,南邻汉中府,东北与邠州直隶州接壤。下辖:凤翔(今凤翔县)、岐山(今岐山县)、扶风(今扶风县)、郿县(今郿县)、麟游(今麟游县)、汧阳(今千阳县)、宝鸡(今宝鸡市)共7县;陇州(今陇县)1散州。1913年废。后设凤翔县至今。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凤翔府》

凤翔府东至西安府乾州二百里,南至汉中府六百三十里,西至巩昌府秦州五百里,西北至平凉府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庆阳府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三千二百里,至南京四千八百里,至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禹贡》雍州地。周曰岐周。春秋时为秦地秦德公元年,初居雍。雍盖秦都也,至献公始移居栎阳。始皇并天下,为内史地。汉初为雍国。二年,更名中地郡。九年,复为内史。景帝二年,分为主爵中尉。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右扶风。后汉因之《献帝起居注》:中平六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领雍、俞糜、杜阳、陈仓、五县。三国魏为扶风郡。晋因之《志》云:汉右扶风治槐里,在今西安府兴平县界。晋郡治池阳,在今西安府三原县界。惠帝初,改曰秦国晋太康十年,封子柬为秦王,因置国于此。

堂琅旧址 雍州古地

会泽县城堂琅横街是东川府会泽县县衙,县衙坐南朝北,其正堂大门外是一堵照壁,两侧是两道牌坊,其东上书“堂琅旧址”,其西则书“雍州古地”,对映成趣的八个大字说明了会泽古代建治及属地的情况。

公元前135年,即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朝为了达到扩大疆域的目的,于今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地置犍为郡,“犍为郡领县十二”,十二县中的“堂琅县’即今会泽县。“堂琅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有堂琅附子”。

堂琅县因金沙江东岸的堂琅山而得名,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了今会泽、东川、巧家等地。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在云南最先设立的四县之一,从此,中央的集权制与地方性区域自治开始在这些地方施行。从设置堂琅县到唐朝初年改为唐兴县止,堂琅县名沿用了七百多年时间。《新纂云南通志)载:按《水经·若水注》'朱提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则其地在今会泽县”。清朝于县衙前的牌坊上悬书“堂琅旧址”,说明了会泽两千多年的历史和变迁情况。

我国最早的部地理书(禹贡》,记载传说中的夏朝时期到战国时代(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这一历史阶段的情况。《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指的是战国时期,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逐渐发展,政治上也逐步呈现统一的趋向, 到大禹王时,分别九州的界限,随其所至的山川和河流,划定范围,定其贡赋。

《禹贡》又载:“黑水河西惟雍州”。《元和郡县志》说:“《禹贡》,雍州之地,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关于黑水河,后人有几种解释,或说是金沙江,或谓为澜沧江,但都在云南境内。

据这两则记载,雍州即今云南所辖范围。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禹帝把一国划为九州,今天的云南地域,属于九州中的雍州,并派了其中的“牧”官进行管理。县衙牌坊上的“雍州古地”,意即会泽在远古时代,属于雍州所管辖的地方。

书写“堂琅旧址,雍州古地”的牌坊,建国后已被拆除,堂琅街一名,“文革”时曾改名为“团结路”,1981年又复旧名。堂琅街在繁华喧嚣中,不断散发着历史文化的回响。

雍州宝地

《山海经》中的《西山经》主要描写的是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地理。这里是古代雍州之地,是周族人活动的地区。在《西山经》中,主要记载了4座山脉,分别是华山(秦岭)、六盘山、崇吾山(甘青一带)、白于山。其中对崇吾山的描写最多,崇吾山是上古时期黄帝活动的地区,这里有著名的不周山,昆仑山,天山等。

1,华山(秦岭)

这里指秦岭,今天的华山只是其中一个山头。这里的河流“北流注于渭”,并且记载“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秦岭是渭河和汉江分界线,正好和《西山经》记载符合。其中:“皋途之山……其阳多丹粟”,秦岭南部就是荆山地区,多丹粟,和西山经记载符合。这里记载了华山(秦岭)上有太华山、小华山、南山(终南山)、嶓冢山等山峰。其中,嶓冢山是汉江的发源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

秦岭西部有河流向西流,“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 、“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周人不知道秦岭西南的世界,认为是西海。实际上是嘉陵江等水系,流向了巴蜀地区。

六盘山

西次二经部分讲述了应当是现在的六盘山。这座山的主要山峰有钤山、泰冒山、数历山、高山、女床山、龙首山、鹿台山、鸟危山、小次山、大次山、薰吴山、众兽山、皇人山、中皇山、西皇山、莱山等山。在河流方面,有“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的记载,可见此山应当位于黄河、渭河、泾河的分水岭,还有一个重要线索就是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此山是泾河的发源地,那么高山就是今天泾源县境内的大山。那么这座山脉就应当是现在的六盘山。但是其中有迷惑的地方就是记载了一条河流“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这里的赤水经常出现于《山海经》,但是具体是哪一条河流不是很清楚。六盘山最高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地处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之上,呈东南——西北走向,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是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故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

六盘山

3,白于山

西次四经描写的是黄河几字形内部的一座大山。该山的主要山峰有阴山、劳山、罢父山、鸟山、中山、上申山、诸次山、号山、盂山、白於山、申首山、泾谷山、刚山、中曲山、鸟鼠同穴山、崦嵫山。这些山的河流基本都是“西流注于洛”、“东流注于河”,还有“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的记载。既然该山的河流能够向东流向黄河,而且还能流向渭河和泾河,那么此地只有是现在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一带,大约就是古长城所在的位置,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线,应当是白于山为主的山脉。这里发源了无定河、延河等均向东流入黄河,在定边附近,还有河流流向渭河和泾河。另外这里还有一支洛河“北流注于河”,该河可能是鄂尔多斯的古代的一向北流入黄河的河流。迷惑的地方就是这里居然有一条河流“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为什么有河流会流入汉江,这可能古人的错误。

白于山

 4, 崇吾山

在黄河以南。在现在甘肃和青海东南地区。这里有许多传说中的名山:不周山,昆仑山,天山等。“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不周山在黄河泑泽以西。传说不周山本来名为“周山”,是天柱之一,该山应当是中国最高的山之一了,后被共工撞断。《淮南子· 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周山被撞断之后,才称为不周山。

崇吾的峚山记载有黄帝的活动“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崇吾的峚山记载有一场战斗,“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爫缶>崖。”

崇吾山的有很多河流“西流注于流沙”,向西流入沙漠,符合西北的自然状况。

而这里一带也是古代黄帝居住的地方。其中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

昆仑山,“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是黄帝在人间的都城。又记载昆仑山是黑水、赤水、黄河的发源地。“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古人实际上也不知道黄河到底发源于何处,因此可能只是黄河的一条支流。赤水河黑水都西南流。据此判断,这里的昆仑丘应该位于甘肃和青海一带的岷山地区。如果按照现在的地理来说,昆仑山就应当是巴颜喀拉山脉,该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且是长江的发源地,山海经中记载了一条河流为河水,流向了西海(巴蜀),那么黑水也发源于昆仑山,那么金沙江就很可能是古人所说的黑水。

巴颜喀拉山(昆仑山)

“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尚书》:“窜三苗于三危”,三苗被俘虏的被流放到三危?具体不清楚,争议很多。

“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汤谷是传说中最西的地方,为日落之处。而天山是英水发源地,英水流到暘谷,暘谷可能为一个大湖,很可能是青海湖。根据这个地理现象,我们可以推测现在的青海湖最大的支持布哈河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英水,那么天山就是布哈河发源的祁连山。

祁连山(天山)

除了名山,还记载了西王母,“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古代传说西王母住在瑶池,可能是现在的青海湖。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主要神话人物之一。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

青海湖

文中多次提到这一带产玉,这一带的确是中国产玉的好地方。这里出产昆仑玉。

5、吴山

西镇吴山,原名岍山,亦称岳山、吴岳,位于陕西省宝鸡县新街乡西北的庙川村。

宝鸡为古雍州之地,吴山为古雍州第一大名山。其山山势巍峨,高峻清秀,丛林苍郁,云海荡。《山海经》称:“吴山之峰,秀出云霄,山顶相杆,望之常有海势。”

吴山峰峦连绵,逶迤排列,有十七座。其中以镇西峰、大贤峰、灵应峰、望辇峰和会仙峰最为著名。镇西峰位于其他四峰之中,卑而独秀,诸峰列峙,被视为吴山主峰,历代帝赐封吴山之号,即为此峰。大贤峰位于镇西峰之左,凝峭插天,秀拔突起,有俨然拱肃之状,故之名贤峰。峰右有四座山峰。灵应峰在镇西峰之右,峰下有湫池,值岁天旱,乡民来此祈祷雨水,每每灵验而名。峰左有二小峰,右有一峰。

会仙峰在应灵峰之南,层峦叠翠,林窈幽窕,时有高士逸人,游栖于此,故名会仙。峰北有一小峰,南有四座小峰。望辇峰在大贤峰之上,秀并群峰,形若北顾,好似有所盼企。故名望辇。左有几座小峰。

吴山自隋以后,便有许多建筑。这是为历帝卫祭祀方便而为。这些建筑以吴岳庙为主,成一颇具特色的古建筑群。《隋书札记》记载:隋开皇十六年正月,朝廷准许西镇吴山造建庙字,后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修建。明洪武十二年,降勅增修,建筑焕然一新,明王朝并遣官颁赐金香炉一座,永乐、正统年间,均有修建,永乐皇帝以后各帝登基,皆遣重臣祭祀。

吴岳庙在吴山下二公里处。庙宇鳞次栉比,巍峨堂堂。

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后五代时遭兵,屡毁屡建,明代大为扩建,庙东十华里处还修有远门殿。殿建筑辉煌,亦甚壮观。庙内的吴岳塑像中堂而坐,文武大臣手持笏板,肃立两旁。人物塑像,栩栩如生,有的庄重严肃:有的凶悍;有的沉毅果决。所塑士卒,有的稚气未脱,有的苍老削瘦;有的微微含笑,有的愁眉不展:有的默然豁达,有的茫然无措。立射、跪射的“武士”,出严肃认真的神情。

山门前有陶马,马腿直立,四蹄攒动,马耳短促,跃跃欲奔,正如杜甫的两句诗中所说的“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庙宇大门两侧有坐狮两座,两根盘龙铁旗杆顶端铸有二层方斗,四角竖有四支小铁旗,下垂四个铁马。每当夜深人静,铁马烈风,颇有雄壮悲烈之气。庙内建筑分两部分,东院有翠竹莲池,西院为钦差馆。吴山还有御香亭、仰止亭、激玉亭、振衣亭、啸月亭、望海亭、珍珠娘娘庙等建筑。

漱玉亭翘立溪水之旁,可观直泻而下的瀑布。倚云楼周围,白云缭绕,立于楼中似站立云头,有飘飘欲仙之感。振衣亭于一天门上,站在一天门可观主峰。啸月亭头有山月朗照,望海亭上可远眺秦川万顷碧波。上有三十八盘,中有七十二司,水帘映日,天柱插空,乃吴山一大美景。

庙宇院内还有碑石130余通,多为宋、明、清各代所立。

这是历代皇帝来此祭祀的见证。尤其清代,祭祀频繁,三年小祭,五年大祭,每祭必立石碑书刻诏旨、祭文及主祭人姓名。明成化四年,曾刻吴山全图碑一通,清康熙帝亲笔手书的“五峰挺秀”碑一通,尤为吴山石刻中之珍品。山上现有千斤古钟一口,颇为奇伟,对于吴山美景,历代诗人赞不绝口。明人扬时笃诗日:“天外英雄五朵开,崔巍山势亦雄哉。凤凰巢上云初聚,鹦鹉峰前雨欲来。望辇几思通帝座,会仙何必羨蓬莱。数重烟雾建峦境,雅与相携谢屐回。”

吴山,山峰挺拔俊秀,既有西岳华山之险,又有桂林山峰之秀,实在是一座不可多见的风景名胜山。除了建筑、风景外,这里还流传唐太宗长孙皇后与昊山的动人故事。

据说吴山先称岍山。唐初,秦王李世民娶大将长孙无忌之妹为妻。长孙的老家在现在的宝鸡县香泉公社孙家村。李世民登基后,长孙氏被封为皇后。

一年,长孙皇后患奶疮,久治不愈,太宗十分着急。长孙皇后见自己非但无法替太宗分忧,反而使他长伴病榻,就推说自己一则思乡心切,一则到民间寻偏方治病,便回到故里。途经贾村西塬吴家沟酒店时,得知该店有陈年黄酒,可洗治奶疮,小店老板昊岳,老实厚道,见皇后疮伤甚重,就用自己的蛇酒洗治,不到半年,皇后病情痊愈。


皇后回宫后,念念不忘吴岳之恩,派人接他进宫领赏。

吴岳听信谣言,皇上因他触过皇后乳房,要捉他问罪。便吊死在山下的一棵柏树上。

太宗、皇后听说吴岳已死,十分伤感,传下御旨,封吴岳为成德王,把岍山改名吴山,并增设吴山县,并派尉迟敬德在吴岳自然之处监修庙宇,塑造金身。从此以后,这里香火不断。每年三月十三日(吴岳自缢日),陕甘人民来此赶庙会。据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还亲自上庙祭奠。

吴山不仅风景宜人,而且还有许多珍奇的植物、动物;烂漫的山花,婆娑的修竹,北山坡上的牡丹,橡林坡上的灵芝草,锦鸡、白鹤、大鹏、羚羊、黄羊、麝鹿等等,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