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温除热法治疗痔术后身热不退案

 史仁杰大夫 2024-03-26 发布于江苏

  苗x,男,26岁。

  初诊(202437日):患者1月前因便血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03g/L,诊断为混合痔;轻度贫血。219日住院行“痔切除术”,出院后出现发热,体温 39.1摄氏度,在凤阳县人民医院行抗感染、镇静清热、抗病毒等输液治疗,身热未退。就诊时仍有低热,测体温37.8 摄氏度,伴汗出,全身乏力,畏寒怕冷,肌肉酸痛,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近来食欲欠振,大便成形,日行23次,伴排便不尽感,夜寐易醒。专科查体:手术创面引流畅,创缘无水肿,无渗血,创面已近愈合,肛内指尖未及新生物。舌脉:舌淡,苔薄腻,脉细右弱。中医诊断:发热(脾虚气弱);西医诊断:发热;混合痔术后。

  处方:黄芪30g 炙甘草8g 炒陈皮4g 黄柏8g 焦六神曲 10g 党参15g 柴胡8g 蜜升麻4g 茯苓10g 煅牡蛎20g 生山药15g 法半夏10g 当归6g 炒白术10g 墨旱莲10g 大枣10g7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二诊(2024314日):患者诉三剂药后发热止,汗出减少,7剂药后,疲劳乏力改善,食欲好转,排便较前通畅。

  处方:予原方14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按:发热为肛肠术后常见并发症,在术后一周内常有轻度体温升高,尤其在术后三天以内体温略有增多。术后体温增高多为手术创面分泌物被吸收所致,体温多在38.5℃。如术后一周左右体温突然增高,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话,要考虑手术创面存在感染加重的情况,这种感染常引发术后大出血。此时,在监测体温和血常规的同时,需要使用抗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的药物,如果大便干硬难解还要服软化大便的药物。

  本案患者在术后二周以后发热,已经在他院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感染等治疗措施,但仍身热不退,伴有神疲乏力、易汗、便溏、寐差等症,来诊时舌淡,脉细右弱。老师认为,根据术后时间、症状特点,结合舌象,本案患者的发热与创面感染有关,乃体虚有关的气虚发热。对于气虚发热,老师常会询问患者足底是否怕冷,足底怕冷是气虚发热与实性发热的重要鉴别诊断依据。

  对于气虚发热,李东垣认为多因劳倦内伤所致。他宗《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甘温能除大热”之法,结合“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创用补中益气汤,后世医家皆为推崇并应用,成为甘温除热之代表方。对于本案患者老师也师法东垣,采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本案方中以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中;辅以党参、炙甘草、生山药加强健脾益气之力;佐以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健脾化湿,陈皮兼有行气作用,佐以当归补益营血,升麻、柴胡分别清泄脾胃和肝胆经郁热,与半夏升降相配,使肝胆脾胃气机调畅。黄柏、墨旱莲清热,神曲消食化积,煅牡蛎制酸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护胃和中。(徐思敏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