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重建附近

 一中大语文 2024-03-26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社会学家项飙认为,面对一个迅疾变化而又很不稳定的世界,人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重建附近”就是要和现在的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让它成为一种动力和资源。“附近”既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和周遭环境发生的那些具体实在的联系。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附近,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他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于他对周边的信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次作文的材料来自社会学家项飙的观点,他提出了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人们应该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并与周遭环境发生积极互动,将其转化为动力和资源。这一观点强调了“附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切身空间,也是我们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和信任的桥梁。

材料的核心话题是“重建附近”。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考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从字面上看,“重建附近”意味着重新建立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但更深层次上,它涉及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如何与外部环境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关系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变化。    

“附近”:这是材料的核心词汇,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其含义。在这里,“附近”不仅指地理上的邻近,更强调人与周边环境、社区、邻居等建立的联系和互动。这些联系可以是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等各个方面。

“坚定、勇敢”:这两个词修饰了建立“附近”的态度和方式。它要求人们在面对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要有决心和勇气去与周边环境建立联系,而不是逃避或忽视。

“积极互动”与“动力、资源”:这两个词组揭示了“附近”的积极作用。通过与周边环境的积极互动,人们可以将“附近”转化为一种动力和资源,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对世界的信任、对周边的信任”:强调了“附近”对于个人信任感建立的重要性。人们对世界的信任是建立在他们对周边环境和人的信任基础之上的。这进一步凸显了“重建附近”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参考立意】

根据材料内容,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

一、强调“附近”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可以分析现代社会中人们与“附近”疏离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而阐述重建“附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探讨如何重建“附近”。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等层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来加强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

三、分析“重建附近”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论述通过重建“附近”,人们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对世界的信任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繁荣,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四、如能站在反思的立场,分析“重建附近”的难度与困境,当更好。    

综上所述,本次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重建附近”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用具体的事例和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佳作展示】

1、坚守“附近”,构筑信任之桥

在疾速变化的世界中,人似乎常被时代的浪潮裹挟,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重建附近”,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明路:与周遭环境积极互动,构筑自身的“附近”,进而对世界产生信任。

坚守“附近”,是个人情感的归宿。附近,或许是一个小小的社区,或许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或许是那份执着热爱的事业。它是我们生活的温暖港湾,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当我们身处其中,与世界产生真切的联系,我们便能感受到那份从心底涌出的安全感、归属感。如杨绛先生,在世事纷扰中,她选择与书为伴,与文学为伍,坚守自己的“附近”,从而在文学的天地里找到了情感的归宿,创作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坚守“附近”,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而“附近”,正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起点。当我们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权利,我们便能在互相理解与支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如特蕾莎修女,她选择坚守在贫民窟这个“附近”,用无私的爱去关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她的善举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巨大力量。

坚守“附近”,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历史长河中,无数璀璨的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传承。这种坚守,正是对“附近”的热爱与执着。当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尊重并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便能在历史的延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如钱钟书先生,他坚守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附近”,深入研究、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著作《管锥编》等更是成为学术界的瑰宝。    

当然,坚守“附近”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拒绝改变。相反,它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的变化与挑战,同时保持对“附近”的热爱与执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为世界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总之,坚守“附近”是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归宿、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让我们勇敢地建立并坚守自己的“附近”,与世界产生真切的联系,构筑起通往信任世界的桥梁吧!          

【精彩点评】

这篇文章阐述了“坚守'附近’”的重要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文明传承,层次递进,逻辑清晰。通过具体人物事例,将抽象概念生动化,增强了说服力。文章呼吁人们在变化中坚守自我,与世界建立真切联系,为现代社会的迷茫者指明了方向。          

2、“附近”非万能        

面对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人们时常陷入迷茫与焦虑的漩涡。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重建附近”观念,意在引导人们回归生活的本真,从周遭环境中寻找生活的支撑点。然而,这一观念在现实中却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可能让人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附近”,按照项飙的阐释,是我们与周遭环境发生的具体而实在的联系。他鼓励人们勇敢地与现处的环境发生互动,将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与资源。这种观念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人们能在不稳定的世界中找到一种安身立命的依托。但是,它忽视了现代社会复杂性和变化性带来的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使得“附近”变得模糊和不确定。项飙所倡导的“附近”,在过去或许可行,但在现代社会却显得捉襟见肘。人们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频繁地搬家、换城市,甚至跨国流动,与周围的环境和人建立起深厚的联系变得愈发困难。马云,从杭州走向全球,他的成功并非依赖于某个固定的“附近”;乔布斯,一生追求创新,他的视野远超于他所处的“附近”;扎克伯格,从校园宿舍起步,最终打造出社交帝国,也证明了“附近”并非成功的唯一因素。这些名人的成功,都源于他们敢于突破“附近”的局限,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同时,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使得人们很难专注于自己的“附近”。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让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信息,但同时也导致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专注于身边的人和事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远方的诱惑往往比身边的美好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著名演员刘德华的影迷遍布全球,但许多人对自己邻居的生活却知之甚少;网红博主Papi酱通过互联网展现自己的生活,却可能失去了深入了解身边人真实生活的机会。这些,都是信息爆炸时代,“附近”逐渐被边缘化的缩影。

此外,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性也加剧了人们在“附近”寻找安慰和力量的难度。职场竞争、生活压力等因素让人们疲于奔命,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与周围人的互助与合作。这种竞争态势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使得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感到孤立无援。职场中,求职者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工作机会而彼此竞争,这种氛围让人感受到现代社会高度竞争下人们之间关系的紧张与疏离。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曾是商业战场上的激烈对手,长期的竞争或许让他们忽视了在某些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这种竞争的态势让人们难以从“附近”寻找到安慰和力量。    

因此,我认为“重建附近”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可行。相反,我们应该寻找其他途径来应对这个世界的不稳定性和挑战。例如,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加强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这些途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保持坚定和勇敢的心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忽视“附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应该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努力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过分依赖“附近”,更不能将其视为应对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保持坚定和勇敢的步伐。

【精彩点评】

这篇文章针对社会学家项飙提出的“重建附近”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反思,指出了这一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既展现了作者对“重建附近”观念的深入思考,也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社会复杂性的敏锐洞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