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场景里,有我爱江北的理由

 rexue_2014 2024-03-26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你会如何定义一座城市更好的样子?

它或许更新颖更前卫,更便捷更完善,更丰富更有内涵……如果要去挖掘每一种答案里的共性点,它或许很抽象,却也能透过一些细小的呈现,闪烁别样的光芒。

城市是由人构成,不同的人群交会,才会有城市的鲜明特征。风华正茂的青年,踏过不惑的中年,迈入花甲的老年……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成长,交织了这个社会的错综复杂。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点滴故事,让我们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所生活的城市。

图片




从“夜间自习室”到“青年夜校”,这是小北后台的年轻粉丝们,在评论区热切呼吁的城市配套。二三十岁的年纪,“充电”是人生道路上必要的铺垫。

去年10月初,在南京江北图书馆正式开馆仅仅一周后,“夜书房”就与广大江北青年见了面。就在本月初,“定山青年夜校”也在万众期盼中呱呱坠地。看似水到渠成,其背后是广泛的民意收集、高效的研判落地。几百份问卷调查,关于开放时间、课程设置等等,一一整理归纳。

图片

因为夜校是江北青年求知上进的姿态,更是江北新区倾听青年、服务青年的姿态。一个“现代、国际、精致、活力”的江北,青年一定是核心的基底。“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是江北对未来的谋篇布局。

没有人不渴求对于未来的清晰答案。因此“青年”这道题,必须要倾力答好。而在这道必选题之外,对另外一些题项的回答,同样也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的行稳致远。

图片

比如,如何将关注的触角伸向更广泛的人群。小北的招聘类稿件评论区里,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或感慨:“有没有针对45岁以上人群的招聘(会)?”“40多岁失业在家,求职处处碰壁很是焦虑。”许多肺腑之言不免让人心头一颤。我们希望走近他们一步,所以便有了《我45岁了,去哪找工作?》这篇文章。

文章发布后,文中提及的各街道零工驿站接到了大量的电话咨询。这份热烈让我们陷入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它证明了报道的价值、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它更让我们明白,原来在一些我们没有过多关注的角落,许多在“中流砥柱”的年龄却正面临生活挑战的人,同样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

图片

再比如,社会治理如何寻求“理”与“情”的平衡。透过《从劝离到安置》一文,让我们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70岁的菜农以沿街摆摊为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交通堵塞等安全隐患,与城管一次次的“游击战”亦是为了生计。卖菜进账的那些收入,或许便是他们的一年四季、一日三餐。

于城市治理者而言,劝离是职责所在,但道理之外的情理,却又直击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图片

这些题,很常见,同样需要答好。让人欣慰的是,江北在努力寻求着那个答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年求职难的现象,搜集了一大批零工岗位,计划举办系列招聘会,让有需求者与岗位相互匹配;城市治理者对老年菜农从劝离到安置,在社区广场设置了固定时间段的固定点位,方便了周边居民又避免了资源侵占,在社会秩序与菜农生计之间寻得了一种兼顾。

也许,距离“尽善尽美”还路漫漫,但一座新主城的气度和形象在此刻呈现:对青年更友好,对中年更包容,对老人更关爱。



青春、活力是江北,开放、博爱同样是江北,多元化本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青年夜校到零工市场,再到卖菜的小广场,每一个点位里,蕴藏的都是真实而生动的江北。

不日前,重庆的“背篓专线”地铁线火遍全网。一条地铁线,装得下公文包,更容得下卖菜的背篓。社会的发展理应如此,用最大的善意去温暖最广泛的人群。江北之大,完全容得下青年人的志存高远,中年人的上下求索,以及老年人的质朴心愿。

拔节而起的摩天大厦,靠着一根根看不见的桩基来支撑。于城市发展而言,那一根根桩基便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图片

回到开篇的那个提问,什么才是一座城市更好的样子?

万千种形容词诉说的只是表象,真正赋予那些形容词生命力的,是人在其中的创造。一座城市更好的样子,是把人放在最核心的价值点上。

“人”这个简单的汉字结构,一撇一捺,却有着互为支撑的力量。无数个一撇一捺,构成了江北繁花。


图片

文 | 吴小荣

编辑 | 徐雅莹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