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清末新政的本质:晚清无路可走的选择,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人文之光 2024-03-26 发布于辽宁

关于晚清新政破产,距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但是对于晚清新政的争议,时至今日在历史学界依旧存在。有认为清末新政是骗局的,也有认为清末新政不能操之过急。但其实,个人觉得,清末新政的本质,其实就是晚清无路可走的选择,清廷的崩盘是历史的必然,不论清廷怎么折腾,都是如此。

1、晚清局势

众所周知,早在清廷对太平天国完成镇压以后,清廷对地方的管理就处于半失控状态:虽然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但是清廷也并非赢家,因为地方实力派开始崛起。所以清廷在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就开始和地方实力派争夺权限,刺马案、杨乃武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清廷对于地方权限打压其实也有一定的起色,但这些在庚子国变后遭遇格式化:庚子国变期间,东南各省出现东南互保现象,这一现象也让清廷处于空前的危机。所以后世有评论认为,其实清廷早在庚子国变期间就崩溃了,只不过反射弧比较慢,到了辛亥年才正式发丧。

所以根据这个大背景来理解晚清新政,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果:那就是不论晚清如何折腾,清朝都扭转不了崩溃的命运。

2、晚清的立宪

在庚子国变的冲击下,晚清社会的精英阶层和实力派普遍对清廷是否有资格继续掌权产生了质疑心理。所以从庚子国变到辛亥之间这十年多的时间里,同盟会的反清活动此起彼伏,同时地方精英也对清廷的前景采取观望态度。

所以此时清廷高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不改革,然后坐等被抛弃、被推翻。毕竟,之前南方都搞出了东南互保,距离脱离清廷自立只有一步之遥。更何况,清廷在庚子国变后大权旁落,如果不考虑改变这个局面,清廷被边缘化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历史上,东周、晚唐都有过朝廷被诸侯藩镇化的例子。清廷也不例外。

所以,清廷不能重新树立威望,被各地实力派抛弃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个就是改革,借此扭转清廷被抛弃的命运。

不过,对于改革,清廷和实力派的想法是不同的。实力派认为,所谓立宪,就是清廷放权合法化:即通过宪法,来授权给实力派,同时制约清廷的皇权。但是对于清廷来说,所谓立宪,应该是清廷以立宪的名义,把权力从各地实力派那里回收上来,继续强化朝廷的威信。因此虽然名义上,清廷和实力派都支持新政,但清廷和实力派的主张却截然相反——清廷希望能够以新政的名义强化朝廷的权力,打压实力派,而实力派则希望通过新政来约束朝廷的权力。

所以,当晚清的皇族内阁出现以后,实力派赫然发现自己被清廷耍了,而清廷也图穷匕见:即以皇族内阁的名义压制地方实力派的利益。

因此,实力派决定找机会报复一下清廷。而武昌事件之后,各地实力派趁机推动南方各省脱离清廷独立,北方各省也在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下蠢蠢欲动,准备推翻清廷。就这样,清廷在四面楚歌中被迫关张。

3、晚清的选择

对于晚清来说,其实晚清新政就是晚清无路可走的选择体现,因为拒不改革的晚清,会因为大权旁落而被抛弃,甚至直接被推翻。但如果真正落实宪政,无疑晚清皇族是不愿意放权的——毕竟对于封建帝王来说,放弃权力等于亡国,因此这并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选择。所以,晚清只能以新政的名义重新集权,并为此遭遇推翻。

所以,晚清被推翻,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晚清实际上早已无路可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