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探究《钱数问题算分清》(蔡子颐),文末有挑战题(适合2-4年级)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4-03-26 发布于江苏

【题记】

子熙讲学蛮认真,线段图示解题深。

逻辑清晰人皆赞,分享思路助他人。

【备注】

本文第一大点《“小先生行动的意义与策略》因为之前发过多次,现移至文末,有兴趣的老师在本文末阅读。

这里直接进入主题

二、本期游戏视频呈现

讲解学生: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2)班: 蔡子熙  

指导老师: 张健 

三、本期讲学文字呈现

大家好我是跨塘实验小学虹桥校区二年级2班的蔡子熙。

今天我来分享道趣味探究题------钱数问题算分清

【问题呈现】

小朋友们认真听喔,这是一道易错题,题目是

爸爸有35元,妈妈给了爸爸10元后,还比爸爸多25元,问题是妈妈原来有多少元?

【思路点拨】

根据题目的意思我们可以画线段来表示爸爸妈妈的钱有多少。首先我们先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就表示了爸爸有35元。

同样地,我们需要再画一条线段表示妈妈的钱。从题中知道妈妈的钱比爸爸多,需要画一条更长的线段,现在这条线段表示了妈妈的钱一共有多少钱。

现在我们要在线段上标注出妈妈给爸爸的部分,这一段就是妈妈给爸爸的10元,同时要在爸爸的线段后面加上同样长表示10元的线段;给了爸爸10元后,妈妈还比爸爸多25元,在妈妈和爸爸同样多钱的地方画一条竖线,再标注出妈妈比爸爸多出的25元。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用加法算出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温馨提示】

温馨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当心“妈妈给了爸爸10元”这个陷阱,画图时注意爸爸的钱要加上10元,题目要求妈妈原来有多少钱,除了加上妈妈比爸爸多的25还要加上给爸爸的10元钱。那么根据计算就可以得出妈妈原来有;

列式就是:35+10+25+10=80),所以妈妈原来有80元。

今天的易错计算题讲解完了。

【回顾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这道易错题我们主要是根据题意用线段来分别表示爸爸妈妈的钱有多少。

第一步先画出表示爸爸钱的线段,第二步画出更长的线段表示妈妈钱。这时需要在表示妈妈钱的线段上标注好给爸爸10元,同时在表示爸爸钱的线段后面“接”上妈妈给爸爸10元钱的线段,那么我们就能得出爸爸就有了45元。

三步我们在两条线段上标注出同样多的部分,在同样多的后面再标注出妈妈比爸爸多出的25元,那么从线段图我们就可以知道妈妈的钱原来一共35+10+25+10=80

以后遇到复杂的条件我们可以采用画线段图分段标注来表达每一段的含义再根据线段图列式计算。

四、点评

蔡子熙小同学的本期视频分享精彩而细致,他对这道钱数问题的解析清晰明了,使得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首先,小同学以生动的讲解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他明确指出了这是一道易错题,并提醒大家要仔细审题。

在思路点拨环节,蔡子熙小同学巧妙地运用了线段图来辅助理解,通过画线段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使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他特别强调了妈妈给爸爸10元这一关键信息,并提醒大家注意在画图时不要忘记加上这部分。

在解题过程中,小同学不仅展示了他的计算能力,更展现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他通过分段标注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使得观众能够轻松理解解题的每一个步骤。

在最后的回顾总结环节,蔡子熙小同学对整道题的解题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再次强调了画线段图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回顾总结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观众对题目的理解,更能够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

总体而言,蔡子熙小同学的视频分享是一次成功的讲学活动,他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思路清晰,让人受益匪浅。希望小同学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这样的讲学活动中来,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这真是——

子熙讲学蛮认真,线段图示解题深。

逻辑清晰人皆赞,分享思路助他人。

五、挑战一下

同学们听了蔡子熙同学的讲解以后,你敢挑战下面的两道题吗

【挑战题1

妹妹有20元,哥哥给了妹妹14元后,剩下的钱比妹妹还多23元。那么哥哥原来有多少钱?

【挑战题2

芳芳有22元,明明给了芳芳28元,剩下的钱比芳芳还多19元。明明原来有多少钱?

【参考答案】

【挑战题1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哥哥原来有多少钱,这些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妹妹得到14元钱后有20+14=34(元),哥哥和她同样多的部分也是34元;第二部分是哥哥给妹妹后还比妹妹多出的23元钱;第三部分是哥哥要给出去的14元钱。因此哥哥原来有:20+14+23+14=71(元)。

【挑战题2答案

明明原来的钱也是三部分相加,所以明明原来一共有22+28+19+28=97(元)。

一、小先生行动的意义和策略(之前看过此段请跳过)

“小先生行动”是一个旨在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互助进步的创新教育模式。该计划紧密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让孩子们担任“小先生”的角色,让他们在讲解和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同伴的成长。

“小先生成长行动”激起了不少老师、家长和孩子的讲学热情。围绕着“趣味数学”这一指向,孩子们首先自己看懂,理解到位,再写成讲稿,在老师或家长的辅导下,积极地讲学,做起了“小先生”。

(一)“小先生行动”的伟大意义

一是高效学习与知识固化。“小先生”成长计划充分利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强调不同学习方式对长期记忆的影响。通过让学生亲自尝试、讲解和教授所学内容,他们不仅能记住高达90%的学习内容(远超听讲“5%”、阅读“10%”等传统方式),而且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和能力。

二是角色转换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承担起“小先生”的角色,实际上是引导他们运用“学习金字塔”的最有效层次——“教授他人”。当孩子将自己理解的知识教给他人时,不仅巩固了自己的认知,还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是同伴互助与全员提升。在实施“小先生”计划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演示”和实际演练等形式互相传授知识,这种互动教学模式遵循了“学习金字塔”中团队协作的高效率原则,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

四是实践锻炼与综合素养。通过演示、画图、打比方、操作实验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的“小先生”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表达和组织能力,同时增进对他人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小先生成长计划”巧妙地借鉴并践行了“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转化学生身份,使他们在主动输出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并促进了包括沟通、合作、领导力在内的多项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能够赢得家长对学校创新教学方法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二)做好“小先生”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选择主题与准备讲稿孩子们首先从“趣味数学”的角度选择了一个主题,然后自己动手撰写讲稿。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对所选主题有深入理解,还要学会如何将复杂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讲解与互动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以“小先生”的身份进行讲学。他们运用自己的讲稿,结合互动环节,如提问、小游戏等,吸引同伴的注意力,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三是反馈与改进讲学结束后,孩子们会收到来自同伴和家长的反馈。这些反馈不仅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为他们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和方向。

这样的过程,不仅仅利于孩子本身的成长与进步,还能帮助更多的小朋友成长与进步。正如陶行知在论述小先生时,曾说道:

“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

“帮助进步的小孩子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小孩子及时代落伍的成人一同进步!”

所以,请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参与到行动中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