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月楼 作者:柳国隆【散文】

 众星之星 2024-03-26 发布于山西

精美图文

松月楼

文/柳国隆


钟鼓楼的建造上继唐代木构特点,下承明清营造款式,并借鉴当代的建筑风格。

双楼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硬山明廊式”砖木结构建筑。柱网采用内外槽形,三层都有梁柱斗拱,顶层做了“插柱造”。

一层现廊式空间,金柱横轴线为半封闭式墙裙和上明下暗门窗。明柱直起先与垫枋榫卯结合,再与柱斗结合。每间在垫板上安“一斗二升交麻叶”,拱斗两攒不出挑。这种做法,常见于元代建筑,垫板下与檐柱结合成檐枋。枋下又加设清式佛寿横眉子。龙头穿插枋露在檐柱外,强化了装饰效果。门匾书“正法久住”。

二层两间进深相等,中口开龟背锦式四窗,大额枋一周,上有垫板各面起五科二跳四铺作的单昂斗拱。

三层以移柱法使体积减小,拱斗与二层相类,有大卯结檐枋与四角柱结合,显得古朴稳重,翼角出翘,栩栩如生。

楼顶为“歇山式九脊”,正脊两端装有“狮子驮大宝瓶”吻饰,象征勇猛、温顺、尊贵等。底坐吞口兽,为龙形动物,综合象征万物生长之根基。莲花垂脊起五把鬃垂兽,垂脊前弧形角脊上安五只走兽,前端装有列角,下有方眼、勾头、撺头及瓦当。又在子角梁探头处套上了虎头套兽,起装饰,防雨双重作用。

二层顶上装有一周回脊,四组吞口合吻,翼角上是巨龙角脊,下瓦饰套兽。下层五间,硬山两坡,主脊带座为莲花脊,饰鱼龙变化吻、莲花垂脊五把鬃大兽,前做跑脊草卷式蹶高。山桦墙脊下用排山勾滴瓦饰,再下饰留水式博缝板,墙体由一丁一顺的青色陶件瓦砌成,整体楼体多用红黄二色。色调和谐,美观大方。

钟楼左前有巨松一棵,霜皮溜雨,黛色参天,虬枝铁干宛如条条抄手巨臂伸展开来,低处的几条恰到好处的轻抚着楼顶的琉璃,给这座庄严华妙的古建增加了无限的诗情画意:或于三五月明之夜,静伫楼前,瞻素月东上,观明月别枝,露半盘俏脸;或于晦朔交替之时,望银勾乍现,斜挂松巅,更兼声声木鱼,句句礼忏。这一切,构成无比真切、和谐的意境。身临其境,潜入你心头的,怕不只是“水晶宫殿月玲珑”或“新月犹挂数枝云”的惊叹,倒是一首禅偈“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来得真切。

其实,这钟鼓楼昭示世人的,又岂止是视角或听觉的享受呢?真正应是一种警策——有关生命过程的警策。这楼上的鼓,第一个敲响黎明;这楼上的钟,最后一个送走黄昏。生命就在这朝来暮往中从出生走向出生。

每天清晨三点多钟,当大地还在沉睡中,寺里的醒板啪啪敲响了,这是唤寺僧起床。

不论是杨柳依依的季节,还是雨雪霏霏的日子,寺僧还是上山的信士,这庄严的啪啪声就仿佛佛祖勇猛精进的号令,谁也不能对它充耳不闻。

醒板响后便是钟声,这钟声咚嗡咚嗡,绵长悠远。一声快似一声,最后呈清脆的“当,当,当,当……”,震撼耳膜,回荡天宇。据寺里的师父讲,晨昏的大钟每次敲一百零八下,示一年中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还有说法:一百零八是断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叩钟前,寺僧要颂叩钟偈。早上的偈子是:“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晚上的偈子是:“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冥悉皆闻,闻尘清,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成语中有“晨钟暮鼓”一词,这是互文的说法,实则寺里的钟鼓是相继敲的。如果说钟声给人的是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那鼓声由疏到密、由轻到重、由弱到强、由和风细雨到波涛汹涌甚至排山倒海,使人仿佛在穷途末路时听到母亲的呼唤,或如在即将沉沦于洪波涌起的海上找到一块救命的舢板,更如在无比沉寂的黑夜看到一线光明从遥远的天际直照到身边。

鼓声歇止,寺里的早课便开始了。同钟声,鼓声相比,礼忏诵经的内容要具体得多。但佛法是无法用语言道断的,礼忏也罢,诵经也好,同寺院里的佛像、舍利、钟鼓、鱼磬一样,都不过是启迪、引导我们破妄除迷,悟彻生命真谛的方式而已。杜甫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徐志摩称颂常州天宇寺的钟鼓礼忏声是“初夏第一声鹧鸪”,“月夜沙漠中月光温柔的手指”,“光明的翅膀”,说它“能解开一小颗时间的尘埃,收束无量数世纪的因果”。我们又何尝不能说这晨钟暮鼓是“觉”人迷惑之钟,“催”人精进之鼓呢!

晨钟暮鼓敲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信矣!
择自《雨阳崆峒》书稿。(作者:柳国隆、李连太、吴喜仓、吴斌娟等。陈晟校改编辑。)

柳国隆,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已退休。曾在全国“华夏杯”“圣陶杯”写作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作品曾入选《全国中小学生读写丛书》《中国教育二十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等。


qinsheng

版面主编:Arc.

版面编辑:史以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