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下大单元教案】宋元大单元学习7-两宋经济耀中华: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2初中历史教研 2024-03-26 发布于陕西
【七下大单元教学设计】
宋元大单元学习7:两宋经济耀千古
9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重点:宋代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难点:牢记宋代经济发展的典型,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大单元学习规划和课件标题,展示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列出学习目标,通过一目了然的课时规划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为本单元的每课时都是完整的一节课,所以可以利用好每课前面的序言,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重点。
二、新课讲授
温故知新:宋元的民族关系
师:温故知新,带领学生回顾上一个大单元主题“宋元的民族关系”的内容。
生:温故知新,回顾从北宋建立到元朝统一的四百年历史。
回顾整理内容如下:
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
政治上: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治上:地方任用文官,设置通判
经济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影响:皇权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前所未有
2.轻武:文臣统兵,限制武将    
重文: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影响: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弊端:宋朝积贫积弱
3.契丹与辽: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党项西夏:1038年,(李)元昊建立政权
崛起原因:学习中原文化(汉化)
治国方针:发展经济,创制文字
4.宋辽关系:因为燕云十六州战而争不断,最终签订澶渊之盟,保持和平;
宋与西夏:西夏主动进攻,北宋节节败退,最终签订宋夏和约,保持和平。
和平本质:北宋花钱买和平,促进民族交融
5.女真崛起: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建立政权,汉化创制,颁行文字
吞辽灭宋: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耻)
6.金军南侵:金军南下过程中烧杀抢掠,野蛮破坏,激起人民反抗
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南宋偏安:称臣割地赔款,杀害岳飞,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7.蒙古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政权,创制文字
蒙古扩张:1227年,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宋蒙开战……
8.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实行汉化政策,1271年建立元朝。
元朝统一: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
统一意义:终结长时间政权分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9.民族融合:元朝时民族迁徙、融合加强,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人分四等:但同时,元朝也实行了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视政策,引发社会动荡
10.元朝统治和制度创新:
中央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分管政务军事监察
地方设行省,开创行省制度影响深远    
边疆管理上,因地制宜,澎湖巡检司管台湾
宣政院管辖西藏,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
师:引导学生阅读第9课的序言(红字部分),从中提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与学生共同序言中的关键信息时,可以通过自己拟定的题目“任务一:两宋的经济发展;任务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感知度。
生:阅读序言,获取关键信息。
知新学习一:两宋的经济发展
师:设置【任务一】,首先从大概念上,引导学生树立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内容——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屋建瓴地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
生:回顾之前所学,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三个指标(三个部门)。
师:设置【任务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1-42页的内容,自学了解宋代农业的新发展。
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
师:以“宋代农业的新发展——主粮篇”为学习标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梳理宋代农业方面的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用好教材中的相关史事和插图,着重强调占城稻的引入。
生:阅读教材,总结有效信息,归纳出宋代农业方面的新发展。
老师总结体现在课件的内容如下:    
宋代农业的新发展——主粮篇
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比如复种技术,农具秧马
2.水稻大量播种,高产品种传入
典型是越南占城稻传入
3.南方深度开发,苏湖熟天下足
原因一是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
原因二是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
师:以“宋代农业的新发展——经济作物篇”为学习标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梳理宋代农业在经济作物中的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简单补充一下茶叶的相关内容。
茶,发源于中国,茶叶及茶文化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茶从中国向世界各地传播,逐渐被各民族接受并成为普遍嗜好。
生:阅读教材,总结有效信息,归纳出宋代农业中的经济作物。
师:通过农业发展带动手工业兴盛的基本经济规律,设置【任务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42-43页内容,自学了解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师:首先带领学生总结宋代手工业兴盛的表现,并点播南方手工业兴盛的原因和三大成就突出的行业。
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1)南方的手工业繁荣——因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因为南方农业发展
(2)三大行业成就突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成就尤其突出
生:首先从大概念上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兴盛表现。
师:从“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三大行业入手,带领学生逐一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兴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瓷器和造船业的相关知识。    
宋代手工业之纺织业篇:
表现1:南方胜过北方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因素)
表现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原因:棉花种植扩展(农业因素)
宋代手工业之制瓷业篇:
表现1: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哥汝官定钧)
表现2:瓷都景德镇兴起
表现3:江南成为制瓷业中心(经济南移)
瓷器、丝绸和茶叶,是古代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拳头产品,以至于外国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中国成为丝绸之国瓷器之国。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另一个意思即是瓷器。
宋代手工业之造船业篇:
表现1: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表现2:北宋发现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表现3:南宋海船配有指南针(航海神器)
中国的造船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武王伐纣后,有殷商遗民浮海东渡墨西哥的传说,汉武帝时期,凭借着先进的造船技术,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三国时的东吴造船业发达,支持卫温率领万人船队抵达了夷洲,加强了大陆和台湾的交流,从东晋南朝到隋唐,造船业持续进步,为海外贸易的发达提供了技术支持,宋朝时,造船、航海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大载重可达万石(约300吨),配备有指南针的海船,最远航迹抵达了波斯湾和东非海岸。
生:从“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入手,深入了解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师:补充“南海一号”的课外知识,印证宋代造船业的发达。
知识拓展: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年代:南宋初期
长度:41.8米
高度:约4米
宽度:11米    
排水量:约800吨
载重:约400吨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此后试探发现,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2022年4月16日,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2012-2022)名单公布,南海一号在列。
生:了解“南海一号”的考古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印证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宋代的造船业乃至手工业。
师:通过“手工业的兴盛会增加产品产量,进而促进商业的繁荣”这一古代经济的基本规律,设置【任务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44—45页的内容,了解宋代繁荣的商业。
生: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的商业。
师:带领学生总结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1)商业空前繁荣
商业城市开封杭州
早市、夜市、草市
(2)最早纸币出现
北宋交子、南宋会子
(3)海外贸易兴盛
①海贸范围广
②市舶司管理
③海贸收益高
生:总结了解宋代商业的繁荣。    
师:通过文字、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让学生透过《清明上河图》直观了解宋代的商业繁荣。
知识拓展:汴京繁华入画里——清明上河图记录下的北宋东京开封城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又称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全盛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一窥北宋的繁华和商业繁荣。
生:观看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宋代商业的繁荣。
师: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扩展分享“交子”“市舶司”等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要内容的印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纸币和市舶司的作用。
知识拓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是北宋于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交子是中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交子面额由一贯至十贯不等,发放时临时填写,后改为印发,有五贯、十贯两种,不久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这种纸币的出现一定程度改善了宋代巨额贸易中金属货币携带不便的弊端,促进了宋朝商业的发展,也成为后来中国古代纸币的模板。
知识拓展:市舶司——宋朝的海关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作为中国古代的外贸机关,见证了中国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贸易之繁荣。
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和中国古代的海关——市舶司。
师:完成第一部分的学习后,带领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宋代经济的发展,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与“南方”有关的信息,进而过渡到下一个大任务:经济重心的南移。    
农业新发展:1.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出现了复种技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2.水稻大量播种,高产品种占城稻传入,水稻专门的插秧拔秧工具秧马设计精巧,提高劳动效率;
3.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自然条件更优越,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方深度开发,苏湖熟天下足;
4.经济作物种植广泛,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
手工业兴盛:1.因为农业上的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繁荣,
2.纺织业南方超过北方,江南成为制瓷业中心,造船业领先世界,装备有指南针。
商业的繁荣:1.商业繁荣远超前代,出现开封、杭州等人口过百万的商业城市,经商限制变少;
2.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会子;
3.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收益高,设市舶司管理。
在宋代,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南方发展追上甚至超过北方:历史学上用“经济重心南移”来概括这一特点
生:温故知新,回顾之前学习的宋代经济,总结宋代经济的特点,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最后进入“经济重心南移”的回顾探究学习。
知新学习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师:创设“【任务五】温故知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设置挖空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之前所学的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生:跟着老师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填写挖空的重要内容,梳理总结,建立起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历程。
挖空回顾总结内容如下:(这段内容也可以看做是围绕“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单元大概念内容整合)    
突然听到经济重心的南移,同学们是不是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陌生很正常,因为我们现在才正式学习到这一点,熟悉就对了,因为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很多内容都与此有关:
(1)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是()方的()流域,()地区则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七上18课)
(2)(2)西晋末年,因为()之乱,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七上17课)
(3)回忆一下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与影响。(七上18课)
原因:①八王之乱导致的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给江南送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与北方战乱不休不同,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政府也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南迁人民和当地人民辛勤劳作。
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隋朝统一后,隋炀帝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于605年开凿了一条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的(),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七下1课)
(5)755年爆发的( )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使得北方地区再遭浩劫,但因为张巡守住了睢阳(今商丘),南方相对稳定,在北方因中央衰微而陷入藩镇割据、战乱不休时,南方经济继续发展,人口进一步南迁,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则源源不断地把南方物资输送到北方,延续着唐朝的国祚。(七下5课)
(6)五代十国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政权更迭,战乱不休,南方则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甚至有一定的发展。其中,南方吴越国王钱镠(liu)组织人修筑了钱塘江海塘堤坝,把钱塘江附近变成了富庶的农业区。(七下5课)
(7)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取得新发展,在魏晋江南开发和安史之乱后人口再次大量南迁的基础上,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了北方。这次江南开发的范围更加广泛,开始向()以西扩展,江西、福建和()地区也得到了很大开发(七下9课)    
(8)()年,金灭北宋靖康耻,因为战乱,北方经济第三度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再次南迁。也因为宋朝时气候变化,气温普遍偏低,但南方变化幅度小,森林保存相对完好,自然环境优越,南方再次得到发展机遇,终于完成了对北方的逆袭反超。(七下9课)
(9)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农业上( )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的谚语;第二,在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业胜过北方,( )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第三,在海贸上,南方占主导地位。(七下9课)
(10)总结:()时期的()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之一便是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是()地区。
【挖空答案见课件】
总结与练习
师:(因为之前已经带领学生进行过经济发展的小结,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又是回顾时学习,所以本节课直接展示思维导图,不过思维导图相对详细)展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概念
生:根据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所学。
   

中考真题演练部分在第三条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