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国之女——《遥远的救世主》之浅见拙识【10】

 新用户97560OBk 2024-03-27 发布于江西

物物而物不于物,

念念而念不于念。

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故事。万物皆有形,物质存在于物质之中,但不能完全依附于物质世界,须认识物质之虚幻性,不迷恋于物质之外在表象,不为外物所役;不为杂念所困惑,放下杂念,专注当下,追求身心之平和宁静。

弘一法师说过,“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心存幻想的期待”。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念太盛;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牵挂太多。执于一念,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自在于心间。

《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芮小丹是随性而活之典范,是真正的天国之女。一曲《天国的女儿》,可以直击她的灵魂。

肖亚文说,“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儿。”“没有贪嗔痴,不昧因果,率性而为”,是元英对小丹的点评。生活中的小丹无愧为天国之女儿。

有人质疑,假如没有导演的父亲,没有德国定居的母亲,没有饭店的分红,没有父母留的房子,没有德国居留权,小丹还会如此之洒脱么?

一般的观点也以为,一个人只有在物质无忧之后,才会去追求更高之精神世界。

其实,人是活在心境里,而非活在环境中。同样的蓝天白云,有人看到的是“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的伤感,有人看到的是“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的开心。其实,客观之事物或事情摆在那儿永远是不变的,唯一能变的是你之心境及你对待事情之态度。

而且,一个人之外在言行,往往是其内心之影射。

小丹之境界与客观因素并无多大关系,完全是基于她的内心本真。在小说中,丁元英是修道者,不断的追求大道;而小丹不知大道为何物,却一直活在大道中。

在小丹发现自己真正爱上元英后,没有像普通女人那样等着男方捅破窗户纸,而是直接向对方表白,甚至用极端方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呈现在元英眼前。如此之行为,完全是跟着自己的真心走,权衡利弊是无法具有如此大勇气的。

芮小丹最后选择了自杀,这也不是一个用“该或者不该”可以解读的话题。正如丁元英所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

“当生”,重在物质层面,强调客观存在的一种状态;“当死”,则重在精神层面,强调自我牺牲之精神和付出。当生,则不抛弃,不放弃,活出精神之丰碑;当死,则不眷恋,不留恋,安然赴死,将爱留于人间。

从某种意义而言,小丹才是真正的生命觉者,连元英亦自愧不如。这是因为,小丹是觉者,她以心为本,一切行事作风皆遵从自己之内心元英是律者,时时刻刻客观法则来约束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