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疑点重重的玄武门之变:被篡改的真相│1152

 青禾田讲古 2024-03-27 发布于加拿大

那么,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生死搏杀,玄武门前数千将士拼力死战的时候,身为皇帝的李渊在做什么呢?“上方泛舟海池”,也就是此时的李渊,正在皇宫内的海池之上划船游玩。
李渊此举,极为不符合常理。你不是已经召集大臣要彻查三个儿子的是非对错吗?难道要在海池的船上彻查?不像话吧。更重要的是,三个儿子生死难料,皇宫门前数千人激战正酣,喊杀声惊天动地,作为皇帝的李渊,居然还有心情划船游玩,心太大了吧?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更加不符合常理。在玄武门前的激战稍稍减弱,局势逐渐向有利于秦王府一方转化之后,李世民让尉迟恭到皇帝身边宿卫。尉迟恭身披战甲,手持长矛,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径直走到李渊身边站定。因为刚刚结束厮杀,鲜血不断顺着尉迟恭的盔甲、长矛往下滴落。李渊见状,大惊失色,颤抖着询问:“今天是谁在作乱?你这是要干什么?”
就尉迟恭那样子,是个人都得吓一跳,惊问尉迟恭要干什么属于正常反应,但是,就发生在皇宫门前,已经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激战,作为皇帝,李渊居然不知道交战方是谁,不可能吧?如果他的耳目闭塞到如此地步,又怎么可能坐得住这个皇位?另外,觐见皇帝是有严格规定的,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都几乎成为准备篡位的权臣的标配和代名词了,尉迟恭却披甲持矛直接走到李渊身边,既不等人宣召,也不行礼,居然还没有任何人阻挡,说不通啊。

目前史学界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了部分记载唐高祖李渊和隐太子李建成等人,以及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史料。
由东汉明帝刘庄的皇后,明德马皇后开创的,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史学家撰写史书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负责记载起居注的官员,在皇帝公开活动的场合,会一直随侍在侧,将皇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包括在后宫中大部分的言行举止,都会本着秉笔直书的原则,即时记录下来,然后编撰成册留存。
为了最大限度保持记载的真实性,起居注是不允许皇帝查看的,更不能随意修改。这一特点多少也算是对皇权的一种约束。作为皇帝,权势地位已经达到人间巅峰,无人可以约束,但是,如果你在意身后名声的话,就稍稍收敛一下,不要肆意妄为,否则起居注上就会将你的所作所为记载下来,流传下去。
但是这一特点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这里却发生了变化,李世民曾经执意要求观看有关自己的历史记载,虽然遭到拒绝,却一再要求。无奈之下,房玄龄、许敬宗等人删改了《高祖》、《今上实录》两部起居注中的部分记载后,交给李世民观看。因而,近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章太炎先生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一文中评价为:“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两朝《实录》无信辞之说有些夸张,李世民、房玄龄等人即使真的篡改了史料,应该也只篡改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经过篡改的史料,必然有些难以自圆其说之处,也就给后人读史造成了困扰。

综合关于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的不合理之处分析,合理的解释就是,玄武门之变时的李渊,早已被李世民彻底控制,属于身不由己,因而,所谓的“上方泛舟海池”,只不过是李世民为了切断李渊和外界的联系,将之软禁在船上而已。这也就可以解释李渊为何对玄武门前的激战丝毫不了解情况,尉迟恭一副准备刺王杀驾的架势也没人阻拦,因而现在李渊身边的侍卫,都是李世民的人呐。
至于李世民动手控制李渊的时间,一定是在六月初四早晨伏兵于玄武门之前。至于是在初三上殿解释天象示警密奏之前还是之后,都有可能。因为以李世民心思之缜密和早就做好的布置,李渊得到密奏的同时,李世民应该就得到了消息。李世民之所以敢坦然入宫见李渊,就是有万全的把握自己没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个节点前后发动,都有可能。
至于被控制的李渊还能召集众大臣进宫,这应该也是李世民的安排,借李渊之名,将这些不安定因素控制在皇宫之中,免得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增加变数,事后收服这些人也更加容易。
也就是说,李世民篡改史料记载的目的,除了黑化李建成、李元吉,削弱李渊在唐朝建国前后的作用外,最主要的,应该是为了掩盖其在弑兄杀弟之前,已经发动兵变,控制父皇李渊这一点。毕竟,虽然都是血脉相残,都会留下骂名,但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对兄弟动手,和主动出手控制身为皇帝的父亲,性质是截然不同的,被人唾骂的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既然不能全面抹除,避重就轻也就成了最优选择。

尉迟恭名义上是来保护皇帝安全,实际上当然是为了胁迫李渊承认李世民的正义性的,见李渊询问,立刻将举兵作乱的黑锅扣到了太子和齐王身上。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都是老奸巨猾之辈,眼见事情发展至此,李世民已经全面控制局势,于是争抢着交口称赞秦王之忠孝无双,功高盖世,建议李渊立秦王为太子。
无可奈何之下,不管李渊心中如何想,只能点头同意,并让宇文士及带着自己的敕令,要求各军都听从秦王调遣。
之后,因为东宫之中还有忠于太子的军队不肯归降,李渊又让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宫劝降了这些将士。
大局底定,李世民来见李渊,抱着父亲嚎啕大哭。
在此事件中,还必须提到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担任玄武门禁军最高将领的常何(总北门之寄)。没有常何的暗中支持和配合,李世民不可能如此顺利的设下埋伏并一举成功。只不过常何对李世民的忠心应该不如敬君弘,危急时刻没敢率军迎敌。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同时也是李世民心腹的高士廉。因为李世民麾下兵马不足,因而,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同时,高士廉率领少量士卒,释放出大批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带着这些人攻打芳林门,配合李世民在玄武门的行动。
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落下帷幕。

       
纵览上下五千年的隐秘幽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