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京赶考”路上毛主席夜驻涿州始末

 東泰山人 2024-03-27 发布于海南

关视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第五集“京赶考”路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取得伟大胜利,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提出“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一)
毛泽东非常重视进北平的各项事宜,多次提醒周围同志要保持初心:“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的初春,清晨的微风拂过垂柳。只睡了几个小时的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①
上午11时许,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率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人员乘着11辆吉普车和10辆卡车,浩浩荡荡地告别了西柏坡。
当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住在唐县城东淑闾村的李成瑞家。3月24日清晨,车队从淑闾村出发,经完县、满城县向保定行进。中午时分,到达冀中区党委所在地保定,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在此午餐并听取区党委书记林铁和军区司令员孙毅的工作汇报。按预期安排,毛泽东一行在保定的停留时间不超过3小时。②下午3点30分左右,车队驶出保定,沿当时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107国道行驶。由于战事频发、年久失修,道路坑洼难行,经徐水、定兴、高碑店,用时约三个小时,才于傍晚时分抵达涿县。
(二)
汽车通过涿县街道时,毛泽东看到素以“商旅辐辏,货物云集”著称的涿县街上冷冷清清,即便有些店铺开门营业,货物也不多。于是他下车走进一家杂货店,一边买烟一边问:“近来买卖兴隆吗?”卖货人回答:“比战时好多了,但是,市场没回城,买卖难兴隆呀。”

图片

毛泽东宿住地(今涿州市三义小学院内)
傍晚,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到达位于涿县粉子胡同路北第四野战军第42军军部大院(今涿州市三义小学校址)的驻地,接见并听取涿县县委书记王成俊关于涿县安保及社情民意情况的汇报,细致询问了生产、商贸等现状并给予重要指示。毛主席询问王成俊:“历史上涿县是商贾云集之地,为什么现在冷冷清清?”王成俊回答:“国民党94军为了'防共’,在城里驻防时,把不少小商贩都赶到东关去了。解放了,工作太多,我们还没顾得上解决这件事。”毛主席说:“百姓关心的正是我们要办的。解放了,工作千头万绪,要抓主要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没有市场不行,要把市场尽快地迁回城里来,先要恢复老百姓的和平生活,方便群众生活才是大问题。”③
话间谈及《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典故,了解汉昭烈帝刘备的遗存现状;当提起晋奉战争中涿州保卫战的“守城名将”傅作义,毛泽东十分肯定他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
天黑后,时任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军委铁道部部长兼铁道兵司令员滕代远、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参谋长刘亚楼乘专列由北平赶来涿县,向中央汇报并商讨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共中央领导人3月24日赴平的具体方案。
出于对安保问题的考虑,叶剑英及李克农在3月21日就已经发电报建议党中央到涿县住宿后改乘火车进北平:“今晨九时在北京饭店召开迎接中央返平会议,……由赖祖烈传达周的指示,大家认为路途太长,乘汽车连续三天,而下车又要阅兵等,恐太疲劳,不如从涿州或高碑店改乘火车,人既舒适……”
图片

1949年3月21日《叶剑英、李克农关于迎接中央迁平的工作布置报告》(中央档案馆存)

3月22日,叶剑英就涿县到北平的铁路布置再次致电党中央,当日19时,周恩来复电叶剑英和李克农:“我们预定24日晚宿涿州,请派一负责干部到涿州等候我们,由涿州到北平的专车可做准备,究竟坐汽车或乘火车,等我们到涿州后再做决定,请你们仍作两种情况的准备。”
图片

1949年3月22日《周恩来关于同意来电所提各项布置的批示》(中央档案馆存)

为裁酌赴平工作的安排部署,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涿县驻地召开工作会议。从铁路条件来看,当时涿县境内没有发生过战斗,加上北平铁路局工人的大力保护,北平到涿县的铁路保存完好④;从区位交通角度,涿县距离北平更近,列车直达更为便利;从安保角度来说,涿县有42军驻扎,可以提前进行通盘策划和严密组织,有效落实安全防护工作。经过审慎商议,最终定于次日凌晨两点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和胡乔木等,先乘火车进北平,经丰台到达清华园火车站,再改乘汽车至颐和园。中央机关及其他人员乘汽车出发。

图片

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路线图(清华园车站展览图)
图片
清华园车站
(四)
会议对赴平途中及到达北平后的安保工作做了部署,通过了3月23日《中央到平沿途交通警戒布置》电文中的安排:
1.从涿县到清华园,共有12个站,约60公里,两小时即可到达。现每站派负责人员2名,1人守电话,1人盯道岔,并监督车辆通过。
2.编3辆列车,每辆列车8个车皮,30辆摩托车巡道。第一列车挂8个客车为轧道车,载警卫部队和少数干部及警卫人员。第二列车挂8个卧车、1辆餐车(准备60个人早餐),此车即为主车。第三列车挂5个客车、3个行李车,专载高级干部。
3.第一列车开到西直门车站下车,然后用卡车将有关人员直送香山。第二列车直开清华园车站,然后换乘汽车开西郊飞机场阅兵,并与工、农、青、妇及民主人士、学生等见面。第三列车按预定计划开到前门车站,乘车的高级干部下车后改乘汽车巡城一周。

图片

1949年3月23日《中央到平沿途交通警戒布置》电文(中央档案馆存)

图片

赴平路线图(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厅)

据铁道部的亲历者回忆:为隐蔽行程,防止被北平城内的反动势力袭击,列车被分为三列,第一列为压道车,称“前驱”,开往西直门站;第二列称“本务”,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坐,直往清华园车站;第三列为“后卫”车,开到前门车站。之后车上领导换乘汽车巡城,以此转移目标。以上口述与电报内容互为印证,真实还原了历史事实。
会议批准了以叶剑英为首,由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五人成立的迎接中央迁平组织委员会对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及城市庆祝等作出的部署:从涿县到长辛店,由四野的42军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由四野的41军负责;西直门铁路以西到香山由李克农负责;对空警戒,包括西苑机场、香山等处的对空警戒由刘亚楼负责。
在严格保密情况下,涿县县委会和武装部奉命负责在涿期间的保卫工作。武装部长杨永润等干部遵照县委书记王成俊指示,实地勘察,精密部署,共动用兵力1312人,民兵1200人。从3月24日下午两点到3月25日上午12点,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安全有序地护卫中共中央领导的列车驶离涿县。直到3月26日,“毛主席党中央抵平”的消息公开见报,执行安保任务的同志们才知道前天夜里保卫的是党中央毛主席。大家非常兴奋,为了纪念这次重要行动,几位主要负责同志相约到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图片

涞涿县人民武装部合影(杨永润提供)

(五)
叶剑英等人在来涿县前及涿县工作会议上反复建议: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进京是中国历史性大事件,一定要举行盛大入城式,军民隆重欢迎,昭告世界。
周恩来致电华北局:“闻此地将举行庆祝大会,主席认为不妥,连北平也不要开庆祝大会。因以我党迁移名义,召开庆祝大会并不适当,望速停止北平及各地庆祝活动。”
涿县会议上,毛泽东果断拒绝了叶剑英等人的建议,坚持不搞入城式。毛泽东当时表示:“还是用简单的形式为好,场面不要过大,不要动员那么多群众庆祝。”他还指出:“这没有必要。我们进城,千万不要惊动老百姓,声势不要搞得太大。我们进入北平,就是不做宣传,全世界也都知道,不必花银子搞仪式。”
顾及新闻稿的宣传与发表,周恩来建议:“他们已经准备好几天了,是不是这样,我们不进市区,可以在郊区搞个小型的阅兵式,请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大家见个面,也算出个安民告示。”
毛泽东很高兴地同意了,并说:“还是恩来想得周到!”⑤
之后,会议还讨论了党中央由农村进入城市后,筹建新中国、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及解放全中国等国家大事。
图片

1990年2月23日《人民政协报》刊载的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同志的记述

(六)
1949年3月25日凌晨两点的涿县,初春的寒意尚浓。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们来到涿县火车站,在上火车前,表扬前来送行的第四十二军军长万毅和政委刘兴元说,你们在丰台这一仗打得不错嘛!四十二军提前两天多抢占丰台、缴获百余辆坦克,创下当时全军之最⑥,为中共中央迁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之后,毛泽东和各位中央领导人神采焕发,在北平市长叶剑英及滕代远陪同下,兴奋地登上了赴北平的专列。列车装载着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以及赶考人的凌云壮志,风驰电掣地驶向北平。
1949年3月24日深夜,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在涿县换乘火车,25日凌晨到达北平清华园车站,改乘汽车至颐和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470页
两天两夜的进京赶考路,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打江山到坐江山,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关键时刻。这场考试的考场是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考官是全体中国人民,毛泽东以“赶考”为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千秋伟业。在“进京赶考”路上、进入考场前夜,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涿州这座两千年古郡的留宿让涿州成为重要的红色地标,更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


注释: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第222、224、225页。
领袖在河北[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第49页。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毛泽东与河北[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第166页。
中共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迁往北平途经涿县详情[J].党史博采,2004(10)。
叶子龙,温卫东.叶子龙回忆录[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第148页。
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河北省档案局.毛泽东与河北上[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242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