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质量教育的金钥匙——“教-学-评”一致性

 王跃树数学 2024-03-27 发布于安徽

课堂教学,光有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是低效的;光有学生的学,得不到老师有效地指导与评价,是低阶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的“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因此,教学中“教-学-评”这三者,一样不能少。只有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一致,教学才会走向高效。

一、如何理解“教-学-评”一致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作为灵魂,它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教师的“教”要为素养目标的达成而教。“学”是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种种努力。学生的“学”也要为素养目标的达成而学。“评”是指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以监测学生的目标达成。因此,“教-学-评”一致性就体现在目标指引下的“学-教”一致性,即所学即所教;“教-评”一致性,即所教即所评;“学-评”一致性,即所学即所评。简单来说就是三层含义:1.学生所学的内容一定是教师根据目标而确定要教的内容,学生通过此内容的学习,使目标更好的达成。2.教师教的内容就应该是评的内容。有教须有评。教而不评,无法回答教师为何而教,以及教的效果如何。如果教与评不一致,就会出现“两张皮”,教师的教学迷失方向,评价就会失去导航功能。3.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学会为标志。学而不评,只是一种自由学习。学与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教师的无所适从,学生的兴趣丧失,教育质量的无法保证。因此,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从学生素养目标出发,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存在于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亲身体验学习经历的全过程,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体验学的过程和学会。

二、“教-学-评”一致性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评”一致性既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技术。只有教、学、评与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学习目标相一致,新课程理念才能得以落实。细读完这一章节,要想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我们一线教师应做好“三个转变”:

1.思想上的转移。素养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应指向素养目标的达成,应重在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也就是帮助学生建构发展性的学习过程,实现深度学习。要变以往的“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实现思想上、观念上的改变。

2.术语上的转化。课堂是一个信息的世界,学习信息丰富而复杂。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一名成熟的教师与一名新手教师的分水岭并不是教龄的长短,而在于他是不是能够催生、发现、研判、处理、整合学习信息。教学不是剧本的演出,教师是课堂信息的催生者,学生是课堂信息的创造者。催生学习信息,教师要清晰明白的呈现评价任务。何谓评价任务?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言语体系中,指的是附着了评价标准的学习任务。评价标准是学习目标、质量指标的具体化。即讲明做什么(学习任务)和做到怎样(评价标准)。书中列举的《蜘蛛开店》的评价任务。修改后的三条锦囊:抓住关键记故事、随着感情用语气、适度夸张配动作,就比先前的“记故事、有语气、配动作”要清晰得多。评价任务清晰,教学评才可能清晰,新课标落地才不是空话。可见,新课程实施中,也需要我们老师与时俱进地运用专业术语。

3.行为上的转变。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首先教学设计需要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从学习目标出发,反向规划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其次,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教师需要具备将评价融入教学的能力,确保评价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是高质量教育的金钥匙。只有“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实践中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