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 国画欣赏(1)

 书楼寻踪馆 2024-03-27 发布于河北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本设色 规格:26.7cm*50.6cm 《寒江独钓图》是南宋马远创作的一幅山水画,取唐柳宗元《江雪》诗意,欣赏这一诗一画,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在一片空寂中,一位老翁独坐小舟,钓竿微垂,神闲气定;他的小船浮在苍茫云水间,轻盈如柳叶,船尾微微翘起,随波浮动;船上横着桨,船篷上搭着他的斗笠与蓑衣。除了一名舟中垂钓的老翁和微漾的水纹,余皆留白。构图方面:作者采用一角式的构图方法,画面构图极简,大面积的留白体现了中国画中虚与实运用的最高境界。技巧方面:画家巧妙地利用四周大片空白突出中央主体,同时也给人以江水浩渺之想象。船篷上的蓑衣草笠的细节刻画又给人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联想。马远之《寒江独钓图》,不光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更将南宋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并且将自古以来的钓鱼文化得以在千年以后让人了解,向我们展现了东方美学的至高境界。
 
南宋 毛松(传)《猿图》 绢本设色.尺寸规格:47.0x36.5cm.这幅猴图在表现上非常出色,超越了单纯的写实,在众多的宋画当中亦堪称名品。据说所画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国猴,除水墨之外还使用了金泥,工笔细腻自然。南宋画院画家毛松所作的说法始于狩野探幽,但此说缺乏依据。曾由武田信玄捐赠与曼殊院觉如。
 
南宋 传夏珪《五位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 团扇 设色 26.5x27.8厘米 图又名《白鹭五位图》,绘江山湖泊辽阔深远,水天一色,近处芦苇随风摆动;二只白鹭在水流中站立,一只昂首回望,另一只低头似在水中觅食. 此画名中的“五位”应该是指鹭的一种,五位鹭,是青鹭火的别称,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夜晚飞行时羽毛会发蓝色光芒,犹如火焰.若是夏圭所作以鹭鸟为画名,取“五位”为名,当是日人所为.一印不辨。
 
南宋 刘松年《宫女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24.4×25.8厘米.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唐绘手鉴笔耕园》中。此画描绘的是宫女织绣间隙小憩的景象。画中,一位女子端坐在绣台前,台上摆着剪刀、布匹等女红,或刚完成一幅绣花,此时正看着面前一位好似翩翩起舞的红衣女子,这位女子不知是在试衣还是正在理线。画中这两位女子发髻,梳的均为三鬟髻,鬟髻(huán jì 环形发髻)在两宋很受欢迎。黄庭坚诗句说:“晓镜新梳十二鬟”。说的就是女子的鬟髻,中国宋代未出嫁少女,以梳双鬟为多,再加上些小装饰,看起来非常青春活泼。再看两位仕女的披帛,长度皆在两米以上。这样的披帛,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行走,绕肩拽地,飘飘然,如长虹绚霞,似仙女下凡,美不胜收!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宫廷画家。浙江金华汤溪人。工山水人物,画风笔精墨妙,着色妍丽典雅,因山水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院中花开满地,高大的树木繁茂苍翠。宋代的团扇是宋代院体中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定实用性、装饰性、雅俗共赏的小幅绘画作品。到了后期,已经不仅仅以实用为目的,而向更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装饰品靠拢,为了满足帝王赏阅的需求,团扇经拆裱制成册页形式。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 册页 设色 25.2×25.5厘米.1197年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有黄筌画风的精神。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李迪,南宋庆元3年 (1197A.D. ),为仕奉中国南宋宫廷的画院画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从现存作品的纪年以及其子李德茂(亦为画院画家)的经历等来判断,可知李迪应活跃于南宋前半期,即十二世纪后半。李迪擅长描绘花、鸟、以及动物,本画为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由于两幅均题有落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为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的作品。芙蓉的品种应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着会逐渐带有红色。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两幅画本来应为各自独立的册页,但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审美观所诞生的唐绘鉴赏(在此唐绘指自中国带回日本的绘画),因而被改裱成一对挂轴。
 
南宋 李迪《红白芙蓉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 册页 设色 25.2×25.5厘米.1197年作,原属圆明园收藏,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画红白芙蓉各一幅,线描有黄筌画风的精神。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李迪,南宋庆元3年 (1197A.D. ),为仕奉中国南宋宫廷的画院画家,是南宋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从现存作品的纪年以及其子李德茂(亦为画院画家)的经历等来判断,可知李迪应活跃于南宋前半期,即十二世纪后半。李迪擅长描绘花、鸟、以及动物,本画为李迪现存作品中的最高杰作。由于两幅均题有落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为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的作品。芙蓉的品种应为醉芙蓉,最初花呈白色,接着会逐渐带有红色。本画的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善用余白的画面空间也显得自然而静谧。两幅画本来应为各自独立的册页,但为了配合由日本茶道的审美观所诞生的唐绘鉴赏(在此唐绘指自中国带回日本的绘画),因而被改裱成一对挂轴。
 
南宋 毛益《鸡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1.6cm×22.5cm 绢本设色.毛益,南宋画家,昆山人,一作沛人,孝宗乾道间画院待诏,工画翎毛、花竹,擅渲染。《鸡图》中,鸡的翎毛表现蓬松丰满,色彩斑斓,公鸡和母鸡的眼神各有特色,状态十分悠闲。蜀葵和山石用笔曲折细腻,别有韵致。
 
南宋 梁楷《李白行吟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李白行吟图,又称太白行吟图。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纸本水墨 纵 81.2公分 横 30.4公分.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在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间在画院做过待诏,但是因为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就将金带悬挂在树上,自己开除自己,自由生活去了。他生活上比较放纵,被人称为“梁疯子”。这点跟李白还是有共同语言的。李白也是生活放纵,爱喝酒,醉了让高力士给穿鞋子,被人称为酒仙。梁楷以简略的“减笔”画法著名。这种减笔画法,简之为简,神完气存,乃近道矣!李白当然也很了不起,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语言平中见奇,跳跃感很强,读之朗朗上口,思之绵绵不尽,语言词汇喷薄而出,不可断绝,可谓诗中仙人。所以,梁楷画李白,手下运笔之时,心中必有戚戚焉!因此,有人说这幅《李白行吟图》未必就是梁楷画的,但很少人会否认画中这个人物就是李白。实际上,他是不是李白其实也不重要,它只是一个艺术符号,但这个有意味的符号有太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概只有李白才有这样自如的洒脱,才有这样狂放的抱负,才有这样众多的郁结,才有这样沉重的压抑。所以,说他是李白也未尝不可。说这幅画是“有意味的符号”,并不是为了迎合西方人发明的语汇,而是它确实超出了简笔人物画的藩篱,以高度概括的两条墨线,就完成了人物造型的建构、人物精神的传递,使形和神在一个整体中完全融合,不可分割。遂使人物,或者说画中的李白显得神采飞动,洒脱自如,不免让人有贺知章之叹:“子,谪仙人也!”此人物造像,黑白分明,浓淡相和,轻重相较,遂使墨色宛如跳动的音乐符号,让人感受韵律的活跃,宛如清泉汩汩而出,在草丛、石块之间蜿蜒跳跃,或者叮咚如古琴鸣松,或者哗哗如儿童喧笑,圆浑有力的墨线的运用,完全可以体会出梁楷作画之时,那不可被抑止的感情冲动,宛如火山之将爆发,洪水之将溃坝,狂放的抱负在冲击规则的束缚,不屈的志向在挑战肉体的感受,诚如苏学士自言,此人亦有一腔之不合时宜也!至于衣袖而下,笔意烂漫,墨韵淋漓,纵横扫荡,恣肆汪洋,与肩部笔墨之谨严自律,形成一开一合之姿态,上下呼应,尤其彰显人物之英气勃发,不屈之志跃如。而即使是这样表现动态,人物却透出一股静净之气,稳如泰山的站姿,欲言又止的自律,使这个人物的形象最终圆满起来。不得不佩服画家游刃有余的功夫,令人在最激动澎湃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满山遍野的金莲花,看到了水面浮动的荷叶上的露珠,闻到了空气中传来的阵阵清香,感受到了习习清凉的山风,世界忽然就清静了!静且净,清且正,至于个中滋味,真是无法言说了,只能如玄奘法师,打个马虎,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南宋 梁楷《出山释迦图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 设色 纵119厘米、横52厘米.梁楷的“减笔”画既带有文人的笔墨情趣,又能对物象高度概括,具有传神的效果,这在两宋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画法对元代的颜辉、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黄慎、近代的任伯年等著名画家都有较大的影响。梁楷作画,以“减笔”闻名,此幅亦不例外,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勾画出所表现物象的主要特征,描绘出花鸟的内在神韵。大片的空白使画面显得空蒙含蓄,给人以笔墨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达到了“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出山释迦图所绘的是释迦在领悟长期苦行并非证悟之道后走出深山的姿态,从图中的落款“御前图面 梁楷”来看,明显可知此为他在宫中所创作的作品。而释迦容貌的精细写实表现手法早已超越形似,似乎向人们传递着释迦的内心,实为佳作。传梁楷雪景山水画是南宋至元代的梁楷派画家的作品,估计原画面还要大些,可能是为了制成三幅成组摆设之需而被裁断。梁楷,南宋画家。生卒不详,今山东东平人。曾为宫廷画院待诏,画技不凡,嗜酒成狂,皇上所赐金带挂于院中,不受而去,人称“梁疯子”。梁既能作精妙严谨的图画,又是中国简笔画的创始者,《图绘宝鉴》说他“精妙之笔,皆草草,谓之减笔”。其笔墨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捕捉主要特征,具有传神的效果。梁的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泼墨仙人图》为代表作之一。
 
南宋 梁楷(传)《枯木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绢本,墨笔,24.1×23cm.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此图收录在《笔耕园》之中,《笔耕园》是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室町时代以后舶来的中国画汇集而成的手鉴,收录作品达60幅。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全面成熟,产生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名画家和优秀作品,梁楷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梁楷的绘画作品,以简洁的笔墨、用最具表现力的线条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南宋 马远《林和靖探梅图》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纵25.5厘米 横36.6厘米.《林和靖探梅图》是以林逋(谥和靖先生)赏梅为主题的画作。画中林逋倚着梅树席地而坐。整株古梅先下探后昂首,并以屈曲的枝梢优雅地托起远处的一轮明月,花月相映,意境幽深。梅树周边点缀着几丛修竹,营造出梅竹双清之境。笔墨精练,意象、构图简净,恰恰呼应了林和靖恬静淡泊的性情,是一幅构思精妙之作。
 
南宋 梁楷《六祖截竹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纸本 立轴 水墨 72.1x31.5厘米.这件《六祖截竹图》上钤“道有”印,表示曾为足利义满(1358-1408)的藏品。另有一幅《六祖破经图》,不仅构图和内容与此相近,其上亦钤此印,应为此图的对幅,只是笔法较此作板滞,可能是梁楷原作的摹本。此作也是梁楷减笔风格的作品,内容表现禅宗六祖慧能在劈竹的瞬间顿悟禅机的景象。此事同上述“破经”的典故,皆非禅宗经典所录,然而此类题材在当时的禅宗绘画中甚为常见。图中藉由扼要精准地描写出六祖劈竹的动作,表现南宗禅强调从行住坐卧等日常生活中自然顿悟的道理。六祖的头脸手臂还以细笔绘出毛发,衣衫褴褛,暗示慧能以不识之无的樵夫出身得悟佛性,禅机并非文字经典所能尽蕴。六祖的衣纹以所谓的“钉头鼠尾”描成,这种描法肇始于马远,梁楷将之援为己用后进一步发展,成为其特有的衣纹风格。这种源于画院的衣纹被梁楷转化成水墨式的减笔,以配合禅宗绘画的简洁迅速;然而六祖的身躯衣褶等凌厉精确的描写,却仍然根基于梁楷超群的绘画技巧之上。此外,图中的背景树石以乱柴般的粗笔擦染而出,反映了逸品山水中使用“蔗滓草结”之属作画的技法。此图的款识属于花押式的字体,与现藏日本香雪美术馆的《布袋图》相类,加上技法上的共通性,可以推测此类名款属于梁楷的晚期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