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国展作品的创作及技法分析解读

 涤砚堂 2024-03-27 发布于江西

很多人注意到这几年参展作品翻新速度加快,两年前的很多上展作品已经惨不忍睹,不仅学员,很多业内行家也很难跟上这种变化的速度,所以很多国展培训班开设不久即自行倒闭,有的只能带少数学员勉力维持。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很多老师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学养,在当今社会,教学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靠手上的这两三笔功夫,转眼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以前我说过,国展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技能,一张画讲究的是构思、构图、色彩和线条,外加中国画的传统韵味。创作出一张好的作品,并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别人的构图那么简单,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思想,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再去找寻相应的素材。

关于素材

现在网络发达,不像以前要现场写生或拍照了,但找到一张心仪的素材难度还是很大的,很多时候一张照片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这时才是发挥学员创作的最佳时机。有时班上同学会说网络图片不清晰,无法完成细致的创作,我的指导目标就很明确,所有的详细资料自己去查,图案、纹样、色彩、风俗都必须自己调研,在素材模糊的基础上完成方能显示你自己的创作能力,创作意味着我们不是在画照片,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有的素材仅是素材而已。

技法表达

中国画大体分为工笔和写意。在工笔方面,主要是淡彩和重彩。淡彩清新高雅,重彩颜色浓艳,效果上应该是各有千秋吧。但随着西画的切入,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早已物是人非,不但掺入西方的光影、色彩、透视和变形,更是引入很多复杂的新材料,甚至衍生出国画变种“特种材料”。很多作品为了创新,参展者引用了油画版画壁画的表现方法,包括水粉水彩丙烯岩彩金银箔,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当代绘画技术的发展。

但有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就是当今国画尤其是工笔的制作化和装饰化,这也是很多体制内和众多入不了国展者诟病的地方,对这两点本人也持谨慎和观望的态度。本人幼喜山水,那时接触的都是极其传统的东西,后来所学虽是西式方法,但一样抹不去骨子深处的传统意识。我们毕竟画的是中国画,国画的韵味还是必须要有的,所以我的教学还是强调从传统入,要求以笔立骨,可以借用西方的色彩,但不能忘记国画的民族性。

表现在绘画上,在保证造型的前提下,必须做好笔线方面的功夫,多读些先贤画论,每天要抽空练习书法和线条,对点对联作首小诗,中国画拼的就是文化积淀,能走多远取决于你有多少学识。

我现在已经不像以前排斥重彩和制作方面的东西了,有时甚至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尝试,尤其是一些技法方面的东西。绘画一样要与时俱进的,画种间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了,大家出来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用最好的方法表达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

下面看看我们班学员最近的作品局部效果,大家对照一下以前看到的,可以明显得出一个结论:技法与技巧的日益成熟。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部使用重彩手法,包括颜料的冲撞和金箔的使用,这是该学员最新的一次尝试

图片

在淡彩的基础上增加重彩材料的使用

图片图片

图片

画面的打磨和装饰性线条的使用,特别富有装饰性

图片图片

对,精致的无以复加,尤其是立体线条,猜猜这帽子重几斤?

图片

伞的明暗过度处理,可以点得再细致些,直至看不出来

图片

图片

细节决定成败,大效果出来后等待重彩的处理

图片

完全采用淡彩方法进行,是不是清雅绝伦?技法是绘画表现的最低层次,决定一切的还是精神的主观性,即,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这里有好几张是学员第一张人物作品,我们班很多第一张都成绩不俗的,这次只发了一些作品的局部,等上展后我会第一时间推出每一张完整作品,请静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