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镜报告不单会写,还要会看!

 保定市大医精诚 2024-03-27 发布于河北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新入临床的医生而言,准确解读胃镜报告是一项重要技能。本文旨在帮助初级医生理解胃镜检查报告的关键要素,并提供解读这些报告的基本指导。

1

报告的关键要素


1)患者信息和检查日期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查日期。

2)内镜图片

一般对食管、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部各采一张图片,或者内镜医师会根据发现的病变进行选择图片。

3)内镜所见描述

描述胃黏膜的外观、颜色、蠕动情况、异常区域(如溃疡、息肉、肿块)的位置、特征等。

4)活检结果(如进行)

若进行了活检,报告应包括活检部位,并附上病理结果。

病理结果可能包括组织学类型、癌变的证据等。

5)内镜诊断和建议

根据所见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可能的诊断。

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后续治疗或检查的建议。

图片
图片来源:illustAC

2

正常胃镜描述


食管: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蠕动正常,齿状线清晰。

贲门:黏膜光滑,未见黏膜撕裂,开闭自如。

胃底:粘膜光滑,粘液池清亮,量少,RAC 可见。

胃体:黏膜光滑,呈中度红白相间改变,以红为主,未见黏膜下血管网。

胃角:拱形,光滑,RAC 可见。

胃窦:黏膜光滑,呈中度红白相间改变,以红为主,未见黏膜下血管网。

幽门:适中,圆形。

十二指肠球部:光滑,未见溃疡,无充血,无变形。

达十二指肠降段,可见乳头,形态正常。

注:RAC(集合静脉的规则排列)是指内镜下胃体部集合静脉的规则排列,远看像无数红点,近看呈鸟爪状规则排列。RAC 阳性指整个胃体可见 RAC,尤其是胃体下部和胃角可见,诊断 Hp 阴性的准确率为 95%。

3

异常胃镜描述


01

食管


1)反流性食管炎(LA-A 级,B 级,C 级,D 级):食管下段充血糜烂/溃疡:病变范围(小于,大于)0.5 cm,病变(有,无)融合,面积(小于 75%,大于 75%),(有,无)食管狭窄。

建议:根据病情口服 PPI。

2)食管溃疡:距门齿()cm 处可见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四壁)溃疡,大小约()×()cm,表面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备注:食管溃疡可见于淋巴瘤、克罗恩病、食物划伤等。

建议:必要时建议进一步完善肠镜、免疫相关指标等。

3)食管炎:距门齿()cm 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壁粘膜可见(斑片状充血,条索状充血,小片状糜烂),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正常)。

4)霉菌性食管炎:依据 Kodsi 分级标准,将霉菌性食管炎患者通过内镜检查的结果分为 I~IV 级。

· I 级标准:食管壁显现散在隆起白斑和黏膜充血(直径 < 2 mm),没有溃疡发生;
· II 级标准:食管壁显现多个散在的隆起白斑和黏膜充血水肿(直径 > 2 mm),没有溃疡发生;
· III 级标准:食管壁显现结节样或融合的白色斑块隆起以及黏膜充血水肿,有溃疡发生;
· IV 级标准:在 III 级标准表现的基础上还出现食管黏膜易脆以及食管狭窄。

备注:指南推荐给予全身性抗真菌治疗霉菌性食管炎。

5)Barrett 食管:距门齿()cm 处食管(右侧,左侧,前)壁见舌状、岛状或环周红斑,中央发红,周边发白,周围粘膜正常。

备注:对于 Barrett 食管的诊断既要包括内镜下诊断也要包括病理诊断。

诊断标准:内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的交界线(齿状线、Z 线、SCJ)相对于胃食管结合部上移 ≥ 1 cm,病理证实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替代,可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

图片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

建议:若伴有异型增生,可行内镜下治疗。

6)食管憩室:距门齿()cm 处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壁有一向外的局限性凹陷,(有,无)嵴突样间隔,内腔粘膜(有,无)(充血,糜烂,水肿,渗出);大小约()×()cm。其内(有,无)食物存留。

7)食管裂孔疝:贲门口松弛,翻转胃底可见疝囊。

建议:有症状者可行手术修复。

8)食管黏膜下隆起:距门齿()cm 处于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可见粘膜隆起,大小约()×()cm,呈(半球,低半球)状,表面(光滑,糜烂,色泽正常),活检钳处之质软/韧/硬,活动/不活动。

备注:食管隆起一般最常见的为平滑肌瘤。

建议:可进一步完善超声内镜、胸部 CT,必要时行内镜下切除。

9)食管乳头状瘤:距门齿()cm 处于食管(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可见一白色乳头状结节,大小约()×()cm。

备注:食管乳头状瘤为良性的,一般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乳头状瘤可活检或切除。

10)食管静脉曲张:距门齿()cm 即可见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四)壁有静脉隆起,呈(线状,串珠状,结节状),最大直径约()cm,以距门齿()cm 以下最为显著,曲张静脉表面呈(蓝色,白色),曲张血管表面(有,无)红色征,程度为( , , ),(可见,未见)渗血,食管腔内(有,无)血迹;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建议:若为首次发现食管静脉曲张,需进一步完善肝功能、腹部 CT 等除外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

11)食管癌:距门齿()cm 处可见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四)壁粘膜(有一菜花样隆起,有一不规则隆起),大小约()×()cm,局部溃疡形成,周围粘膜(尚光滑,不规则,呈结节状),组织(僵硬,脆,触之易出血),食管管腔(尚正常,狭窄),内镜(尚能,不能,勉强)通过,狭窄段长约()cm,边界(清,不清),贲门(累及,正常)。

并发症:食管狭窄:距门齿()cm 至()cm 处见食管明显狭小,直径约()cm,通过内镜(顺利,尚顺利,困难),狭窄近端粘膜(光滑,呈结节状,糜烂,溃疡),狭窄段长约()cm。

备注:食管狭窄常见于食管化学烧伤、食管癌进展期等。

建议:一般建议内镜下狭窄扩张术(比如探条、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

12)食管早癌:距门齿()cm 处食管(前,后,左侧,右侧,四)壁粘膜见黏膜片状粗糙、发红,血管纹理不清,NBI 放大观察,呈边界清晰的褐色区域(即背景色 BC ,边界线 DL ),IPCL(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呈 B1/B2 型,碘染色:见明显片状不规则拒染区/粉色征 ,「Tatami-no-me」征 。

备注:有时会见到 AVA(无血管结构)。

建议:一般建议行 ESD。

02

贲门


1)贲门炎:贲门部(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四壁)粘膜(充血,有糜烂面,有出血点,有白斑,有条形充血斑),血管纹理(正常,紊乱)。

备注:贲门处发现异常可及时活检,因贲门处病变较易漏诊。

2)贲门癌:贲门部(左,右,前,后,四)侧壁有(新生物生长,凹陷性病变,肿瘤浸润生长),大小约()×()cm,表面(呈结节状,有坏死、出血,有糜烂,尚光滑),边界(清,不清)。内镜通过(顺利,尚顺利,困难,勉强通过,不能)。(胃体上部,胃底部,食管下段)(受侵犯,未受侵犯)。

3)贲门息肉:贲门部(左,右,前,后)侧壁有一粘膜隆起,大小约()×()cm,表面粘膜(光滑,欠光滑,有凹陷,充血,散在白苔),基底部(有蒂,有亚蒂,无蒂)。

建议:可进一步行内镜下治疗。

4)贲门失弛缓:食管中上段管腔扩张,下段近贲门部管腔略窄,但内镜通过受阻。

建议:进一步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明确,必要时行内镜下治疗。

03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伴/不伴糜烂、胆汁反流

胃底:粘液池呈黄绿色(胆汁反流),RAC 可见;胃体:粘膜见条状充血;胃角:粘膜光滑,RAC 可见;胃窦:散在片状充血/糜烂。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伴糜烂、胆汁反流

胃底:黏膜欠光滑,见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粘液池呈黄绿色(胆汁反流),RAC 不可见。胃体:黏膜欠光滑,见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下部,中部,上部)(小弯侧,大弯侧)呈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可见。胃角:黏膜欠光滑,呈褪色调改变。胃窦可见粘膜变薄, 红白相间以白为主, 粘膜下血管可见。

根据萎缩范围的不同而诊断为 C1,2,3  O1,2,3

备注: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为 Hp 感染。因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进展为胃癌,因此建议:涉及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每 1~3 年进行 1 次内镜检查;当伴随其他胃癌危险因素时,需更紧密地进行内镜随访。

小结:慢性胃炎主要依据京都胃炎分类进行内镜下描述及诊断。新版京都胃炎分类更新了「划痕征」作为 Hp 未感染的表现,「藤壶样」多为既往感染表现。

3)胃息肉:于(胃底,胃体、胃窦,幽门)部(小弯,大弯,前壁,后壁)处,可见大小约()×()cm 息肉,基底部(有蒂,有亚蒂,无蒂),表面发红或色同周围黏膜。

4)胃黏膜下隆起:(胃底,胃体上胃体中胃体下胃角胃窦幽门)部(小弯大弯前壁后壁)处可见一(半球形扁平)隆起,大小约()×()cm,表面粘膜(光滑欠光滑有凹陷充血溃疡形成),活检钳处之质软/韧/硬,活动/不活动。

备注:胃黏膜下隆起一般最常见的为间质瘤、平滑肌瘤,胃窦最常见的为异位胰腺。

建议:可进一步完善超声内镜、腹部 CT,必要时行内镜下切除。

5)胃黄色瘤:胃(底窦)(前壁后壁大弯小弯)见扁平隆起,表面粗糙发黄,大小约()×()cm。

6)胃溃疡:(胃体上胃体中胃体下胃角胃窦)部(前壁后壁小弯大弯)可见()个(类圆形不规则形线形)溃疡,表面覆(白苔薄白苔厚苔白苔及血痂血痂)或呈红色/白色瘢痕改变大小约()×()cm,周边粘膜(肿胀充血水肿有纠集欠规则光滑)。

胃多发溃疡(A1 期A2 期H1 期H2 期S1 期S2 期)

建议:建议查幽门螺杆菌,口服 PPI  6~8 周(活动期)。

7)胃癌:(贲门胃底胃体上胃体中胃体下胃角胃窦幽门)部(小弯大弯前壁后壁四壁)处可见(糜烂扁平隆起菜花样肿物不规则隆起结节样隆起),大小约()×()cm,表面/中央溃疡形成,覆污苔,周边粘膜(不规则呈结节状有融合有明显浸润呈堤状隆起);病变部位胃腔(狭小,尚无明显狭小),内镜(尚能,不能,勉强)通过;(贲门,幽门)部(受,未受)侵犯。

建议:进一步完善腹部 CT 等,普外科或肿瘤科就诊。

图片
进展期胃癌分类
图片来源:Gastric Cancer. 2011 Jun;14(2):101-12

8)早期胃癌:局部颜色改变(发红或发白)、形态改变(隆起或凹陷)、黏膜粗糙不平,形成溃疡或糜烂,黏膜下血管网中断、消失,黏膜皱襞增粗、融合,黏膜质脆、易自发出血,胃壁局部僵硬等。

最显著的特征:具有清晰的边界和不规则的表面结构。NBI 下观察胃黏膜存在表面微结构、表面微血管,呈茶褐色改变,边界清晰。

建议:行 ESD。

图片

表浅型病变的亚分类最常用的巴黎分型

图片来源:Gastric Cancer. 2011 Jun;14(2):101-12

04

十二指肠


1)十二指肠溃疡:球腔(狭小,无变形,变形),(有,无)血迹;于球(前壁后壁小弯大弯四壁)可见一(凹陷上覆厚苔薄苔白色疤痕红色疤痕霜斑样苔白苔及血痂白苔及渗血),大小约()×()cm,呈(圆形类圆形线状),周边粘膜(充血水肿有纠集充血、水肿明显),(有,无)假憩室形成。球部有无变形,内镜是否可通过。

十二指肠溃疡(A1 期,A2 期,H1 期,H2 期,S1 期,S2 期)

建议:完善幽门螺杆菌,活动期口服 PPI 4~6 周。

2)十二指肠球炎: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散在点状或片状充血、黏膜水肿)。

3)十二指肠息肉:于十二指肠(球部小弯球部大弯球部前壁球部后壁降段乳头部)部可见(扁平隆起半球形隆起息肉样隆起),表面粘膜(光滑充血呈不规则隆起呈结节状隆起),大小约()×()cm。

建议:口服 PPI。

4)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于十二指肠(球,降段)部可见一粘膜隆起,大小约()×()cm,表面粘膜(光滑,充血,溃烂),色(发红,白,同周围黏膜),活检钳处之(质硬,韧,软),可/不可活动。

建议:完善超声内镜,必要时内镜下治疗。


策划:yagr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