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艺鉴赏】唐斌——《杨淮表记》的艺术特色与临习之道

 朝歌淇水悠悠 2024-03-2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杨淮表记》无疑是石门十三品中的极品,它在汉隶的书法体系中独树一帜,展现出一种古朴拙雅、奇绝险峻的风格,与常规的书法规则迥然相异。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崇尚古朴、追求天然,与《杨淮表记》的美学原则不谋而合,二者都追求一种真实、自然、不造作的艺术表达。傅山将自己的美学思想归纳为四条原则:“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仿佛是为《杨淮表记》量身定做的注解。《杨淮表记》的放纵恣肆、奇趣跌宕、自由不羁,颠覆了我们长久以来的审美习惯,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规矩和法度,其艺术取向既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也是对自我个性的一种张扬,极大拓展了书法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当你凝视其字迹时,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不羁的精神和无尽的生命力在其中涌动,它如同一位勇士,勇敢地挑战着传统的束缚,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然而,尽管书法艺术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但它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便是书法的“法”,它指的是书法创作所遵循的一定的规矩和法度。这些法度,具体而言,主要涵盖了笔法、字法和章法这三个方面。那么《杨淮表记》的法度是怎样的呢?
图片
先说说《杨淮表记》的笔法。《杨淮表记》与汉隶摩崖类笔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和《石门颂》等汉代隶书作品有着共通之处。汉代隶书的笔划,相较于后来的隶书,少了那份夸张的蚕头燕尾,更多地展现出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其线条中段粗厚,犹如古老的石柱,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而平中含曲的运动感,则如同溪水在石缝间流淌,既有平静也有曲折。当我们仔细观察《杨淮表记》的点画时,乍看之下似乎并无显著特征,如同木棍一般平直、硬朗,然而,这正是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和精妙所在。加之久经风雨剥蚀,岩面风化残破,更为书法线条增添了斑驳沧桑的感觉,  形成了一种古朴而深沉的艺术气息,这种自然与人为的完美结合,不仅赋予了作品独特的历史韵味,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书法艺术与时间、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临习《杨淮表记》时,我们要以篆籀笔法为主,每一笔都要保持中锋,确保笔画的力度和稳定性。在书写时要“顶纸涩进”,如同“倒插笔”一般,使笔锋与纸面产生足够的摩擦力,让线条上长毛,从而营造出一种迟涩而老辣的艺术效果。沃新华先生谈到此碑笔法时也说:“第一,心态要放松,让一根线条去散步,散步就是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宕逸开去,再宕逸开去,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第二,强调中段表现,行笔时将笔管朝笔划运行的相反方向倾斜,让笔锋顶着纸面逆行,使辅毫逸出,线条两边生涩毛糙,苍茫浑厚,产生类似摩崖刻石上风雨剥蚀的效果。”此外,在临习过程中,速度的控制也至关重要。通过放慢节奏,书家既能保持对线条的基本控制,又能在适当时机释放笔锋的自由度,手不期颤而颤,产生起伏的节奏,积点成线,延绵不绝,让线条更加丰满有力,显露出一种古厚沉着的金石气息。

图片

再来看看《杨淮表记》的字法。这部作品在结字上富于变化、参差不齐,然而这种不规则性并未影响整体的美感,其笔势纵任,气象开张、大朴不雕,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反而增添了一种自然、朴拙的韵味。作品透露出一种随心所欲、自由浪漫的意趣,让人感受到书法家在创作时的无拘无束。与传统的严谨之“规矩”相比,这种“松”和“乱”恰恰是其姿态万千之所在,使整部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傅山先生曾言:“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是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这段话用来形容《杨淮表记》可谓恰如其分。比如某一处的“杨”字,左高右低,重心上提的“木”与线条坍缩在下方的“易”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奇趣横生的视觉效果;“阳”字则左右张开,中间“疏可走马”、空间极大,使整个字显得空灵而富有张力;“匠” 字,起始横向右上伸展,竖顺势而下而稍向左倾,框内的'斤’ 字,写得憨态十足,而下面一横向右上挥运又下压收笔,俯仰有致,与上部起到呼应。“伯”与 “邳”,则姿态纵横,搭配自然,混若天成。再如“史”字,口部收紧,撇、捺却极为开张,显得十分野逸。
若进一步观察《杨淮表记》,不难发现,无论横、竖、撇、捺、钩,书家都极力避免平行与对称。以横划为例,当一个字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横划时,书家都会巧妙地调整它们的角度与长度,让它们既相互呼应又各具姿态,从而避免了单调与呆板的感觉,为字形注入了动态与张力。同样,当我们在不同的字中看到捺划时,也会发现它们或长或短、或直或曲,绝不会出现雷同的情况。
深入品味《杨淮表记》,这部作品的结体生动、造型有趣,巧妙避开了传统书法中常见的对称、均衡和端庄的特点,从而以一种更加自由、更加富有个性的方式展现出书法艺术的无尽魅力。这种处理方式,不禁让人联想到摄影艺术中的创新与探索。在拍摄人像时,人们常习惯性地将人物置于画面正中央,机位也与视平线一致,这样的照片往往缺乏个性和艺术感,就像“路人甲”,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打破这种常规,尝试将人物摆放得稍微偏离中心,或者采用俯拍、仰拍等不同的机位来捕捉画面呢?这样或许能够赋予照片更多的艺术性。《杨淮表记》正是在告诉我们,书法艺术并非一成不变地遵循传统的对称和均衡,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结体变化和造型创新来展现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

图片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杨淮表记》的章法。摩崖章法,大多因石势而书,纵成列,横不成行,字态因石立形,自然天成,这种书法形式在《杨淮表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正是因为充分利用了石头的形状和走势,《杨淮表记》形成了上宽下窄、上松下紧的章法,使得整个作品与石头的形态相得益彰。另外,在章法处理中,《杨淮表记》和《石门颂》相比,更强化了大小、松紧、收放等多种矛盾关系,并使之共存和谐。康有为“疏荡过之”的意思就在于此。
《杨淮表记》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临习时,好像有个声音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书法要独具个性,不与人同,不要滑入俗书之流。在探索《杨淮表记》的临习之道上,余以为,一定要了解它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整体艺术风格,以及它与《石门颂》的特殊关系等,掌握《杨淮表记》的笔法、字法、章法,不断地学习实践揣摩,才能真正吸纳其精神,领悟其神韵,汲取其内在的气质,这样才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图片

【作者简介】唐斌,汉台区作协副主席,在报刊发表有小说、散文作品等,现居陕西汉中市。

审核: 董   平      罗   颐  

监管: 付怡璇      宁慧平  

责编: 胡    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