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思明居士 2024-03-28 发布于河北

#精品长文创作季#

“野色”,字面意思是原野或郊野的景色,它是相对于城市或室内而言的风景,即人们常说的大自然。中国人的传统是喜欢大自然,讲究“天人合一”,因此,“野色”相关的诗词也就比比皆是了。

一般而言,诗词中的“野色”,人们更喜欢那些广阔的“野色”,这对比于城市或室内来说,就更显得大自然的博大。比如,北宋诗人滕元发就有关于“野色”的诗句,“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讲究的就是一个壮阔。同样是北宋诗人王随,也有关于关于“野色”的诗句,“数里竹溪藏野色,一轩松雨战秋声”,连绵数里的竹溪,这“野色”也是宏大壮丽。

1. 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李峤

相对而言,唐人更喜欢郊游,而且是声势浩大的郊游。比如,诗圣杜甫就在《丽人行》中描述了唐代皇室郊游的情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代诗人李峤的这首《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也是描写的唐代贵族郊游的情形:

濯龙春苑曙,翠凤晓旗舒。

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

风长笳响咽,川迥骑行疏。

珠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

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

“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当烟雾消散后,一片开阔的原野景色展现在人们面前,整个大自然,只剩下那山色被月光柔和的照耀着。

这句诗的正常句式是,“开烟后野色,馀澹月山光”。烟雾消散后,原野自然显得十分开阔,而月色千里,也是十分的壮观。

“珠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珠履美女陪伴着仙驾,车轮金铃的声音震动着整个车队。整个唐代社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开放的时期,男女的平等,也打到了极高的水平,经常有女人成群结队郊游的情形。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这种现象,诗圣虽然批评了唐代贵族的奢靡,但这种平等风气,也是值得肯定的。

2.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杜甫

诗圣杜甫对大自然的描写,往往是寥寥几笔,却能够大开大合,写出极为壮丽的风光。比如,他写大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如,他写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首《远游》,也写得极具特色: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贱子”,诗人自称,贫贱的自己。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还有几人能记得我呢?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春风吹动竹林,飘摇动荡连着无边原野景色,江水中的泡沫拥抱着春天的滩沙。

一句,“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诗圣笔下的春天总是那么美好,春天新长出来的竹林,嫩绿嫩绿的,一直连接到远处的原野;江浪拍打着沙滩,浪沫像是在拥抱沙滩上的沙子。

这句诗,让人想起他的另一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都是描写的春景,并且把春景描写得像摇篮一样。

3.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皇甫冉

中国的读书人,一向是左手扶犁,右手把书。宋代诗人汪洙在《神童诗》中写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唐代诗人皇甫冉的《送薛秀才》,就讲述了这样的读书人:

虽是寻山客,还同慢世人。

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

郤公即吾友,合与尔相亲。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

“虽是寻山客,还同慢世人”,“寻山客”,是指徜徉在山水之间的人。我们都是徜徉在山水之间的世人,同时也是一个“慢世界”的人们。

为什么这样呢?

“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因为我们都是读书人,读书就需要安静的地方,而且我们都不是褐衣人,不为贫苦而忧愁。

那么,“寻山客”面对的是什么?“慢世人”又是一个什么世界的人?

“野色春冬树,鸡声远近邻”,不管是春夏秋冬,我们面对一望无际的绿色树木所组成的原野景色;和我们在一起的邻居,不管是远还是近,鸡声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一句,“野色春冬树”,只有这样的野色,才能让我们安心读书;“鸡声远近邻”,我们的邻居,没有俗务关联,只有鸡犬之声,田园之声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简简单单生活,安安静静学习!

4.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姚合

当古人遇到贬谪时,自然心情是十分忧郁,但是也有能够缓解忧郁的时候,就是在看到贬谪途中那些祖国壮美河山时。唐代诗人姚合就有过这种经历,他在《过杜氏江亭》中写道:

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上国千馀里,逢春且胜游”,“上国”,指首都长安。“胜游”,快意的游览。离开长安,已经上千里了,现在是恰逢春天,就暂且做一次快意的游览吧!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一路上看到新生的小鸟儿在嘻戏,它们似乎是在调解旅人的忧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一望无际的原野绿色,把四周连绵不绝的山脉都吞了下去;长江上烟雾,像是大江东流去的浪涛激起的泡沫一样,显得江水滔滔而去。

这句,“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颇有诗仙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气势,而且,“野色吞山尽”比“山随平野尽”似乎更有气势,“野色”也比“平野”更加绿意盎然,更加风光无限。

5.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任翻

相对而言,不管是诗圣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还是诗仙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或者是上面的“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都写的是长江两岸的风光,再广阔,也是有限的,那种壮观,是诗人夸张过的了。但长江入海口就又不一样了,那大海是真的壮观。这首唐末诗人任翻的《春晴》,就是写的长江入海口的景色: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这句写出了诗人观赏野色的背景。幽居的人儿临靠着江边而坐,悦耳动听的鸟儿在花丛中鸣叫。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我遥望远方,草色苍茫,一直漫延到天边,天地显得广阔无边。滚滚江水,东流入海,浩瀚平阔,极为壮观。

为什么会这么壮观,诗人开头就说了,“楚国多春雨”,江南春雨绵绵,江水暴涨,汇入大海的江水也就十分壮观。

唐代诗人张若虚在孤篇《春江花月夜》开头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是写的春江入海的景色。

这个季节的入海口就显得特别壮观,除了长江入海口是这样,其实,黄河入海口也是这样,春天雨水相对较多,同时,由于黄河冰冻消融,春天的壶口就显得特别壮观!

不同于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可以看到“野色”,也就是“野色临空阔”的壮观,而黄河入海口只能看到漫天的黄色。

6.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夏竦

宋代诗人夏竦的这首《送人》,是“送别诗”中特别有意思的一首,它初看没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但细看却充满了不舍,同时,表达了对求学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推崇,非常值得一读: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

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

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

流光须强学,当宁正崇文。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我在长亭外送别您,小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景色,非常壮丽,非常值得我们欣赏;但您又是那么行色匆匆,白白浪费了这壮美的“野色”,太可惜了。

这句,“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初看不经意,再看一叹息,“野色”是多么美好,可惜兼了“行色”,那是多么无奈啊!如果您不走,我们一定会好好欣赏这壮丽的“野色”了。

“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您背负着行囊,踏着寒冷而厚重的云雾,踏上了远行的旅程。

“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婺女”,地名。途中山峦起伏,经过了天台山以后,都是一些小山了;您是一路临溪流而去,到了婺女,就要另走它道了。

您去的地方,纵然是山峦起伏,但哪有我们天台山的雄伟!到了婺女,我就再也不知道您的去向了。

真是没有一句是“不舍”,却句句是“不舍”!

诗人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野色”的壮美,但一句,“野色兼行色”,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又侧面烘托了“野色”的壮美!

7.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范仲淹

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这首《野色》,不是原野的绿色,或原野的景色,而是春天蔚蓝的天色,空气的颜色,春天天地以及天地之间所有的颜色。这种感受,只能春天才能有: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这种空气中的“野色”,不是烟,也不是雾,它浓密地笼罩着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白鸟飞来,点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阳低低地照着,又仿佛一把剑,把它剖开。

白鸟是白色,当然点破了这蔚蓝的天地;而夕阳是红色,当然也将一个完整的“野色”一分为二。

“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山公”,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这是侧面烘托“野色”之美,美得让人沉醉其中,而古人遇美则饮,不知不觉大醉而归。

8. 夕阳连野色,落叶破烟痕,上官凝

这首宋代诗人上官凝的《邵武》中的“野色”,是指大片腊梅盛开所形成的“野色”。邵武多腊梅,每到了腊月、正月,腊梅怒放,四野一片金黄,美丽至极,壮观至极。这首诗也是优美至极:

江上腊梅村,人家半掩门。

夕阳连野色,落叶破烟痕。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江上腊梅村,人家半掩门

“邵武”在福建,那里是闽江支流经过。所以有“江上腊梅村,人家半掩门”,那些江边的村子,一个一个都环绕着腊梅;而那里的人家,都是半掩着大门,既充满了人气,又显得相对神秘。

“夕阳连野色,落叶破烟痕”,大片腊梅盛开,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而西下的夕阳,也是一片金黄,所以,怒放的腊梅形成的“野色”,一望无际,连接到夕阳尽头。因为是在冬天,当一片落叶落了下来,打破了这烟雾环绕的“野色”。

一句,“夕阳连野色,落叶破烟痕”,是冬天里,夕阳和腊梅所形成的特有的“野色”,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

9. 烟拖野色添春色,风送松声作雨声,李石亨

这首明代诗人李石亨的《早起雨晴·书怀》,描写的是春天的清晨,雨过天晴后的景色。春天的雨过天晴,跟夏天的雨过天晴不一样,春天雨过天晴的“野色”,显得层次感更加丰富:

朝来景物十分清,远近晴光入眼明。

云过岭头山数点,水绕庭畔草千茎。

烟拖野色添春色,风送松声作雨声。

多笑孔门锵舍瑟,何须沂上咏幽情。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烟拖野色添春色,风送松声作雨声

“朝来景物十分清,远近晴光入眼明”,早上出来的时候,看到的景物比平时清新了十分,不管是远处的风光,还是近处的风景,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入眼特别明亮。

“云过岭头山数点,水绕庭畔草千茎”,我看见远处山岭,白云飘过,岭外是数点山岚;我又回看近处,春水环绕着庭院,青草数千条。

“烟拖野色添春色,风送松声作雨声”,我看到水面烟雾缭绕,使得原野的景色又增添了几分春色;春风吹动松树,哗哗作响,原来是松叶上残留的雨滴,被风吹了下来,顿时做雨声哗哗直响。

雨过天晴的春天“野色”,太阳照耀的地方,远远近近,都是那么的清新;而太阳照不到地方,也有云雾缭绕,更是给“野色”增添了几分春色。

10.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姜彧

人们常说,“秋高气爽”,秋天的视野,要比春天来得更加广阔。如果是在秋天,植物叶子开始变黄,那么,这个时候的“野色”也是十分迷人的,不但颜色是深绿,而且看得更远。元初词人姜彧的这首《鹧鸪天·晋祠石刻二阙》,讲的就是秋天的“野色”:

满谷潇潇落叶黄。绣衣总马驻平岗。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

花作阵,酒为浆。晋祠风物正重阳。

慇勒留住黄华使,同放乾坤入醉乡。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

“满谷潇潇落叶黄”,这个时候,叶子是黄色的。

“花作阵,酒为浆。晋祠风物正重阳”,重阳节,菊花盛开,花儿也是黄色的。

满视野的黄色,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色”。

“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一河流水清澈,黄色的叶子,金黄的菊花,倒映在河水中,展现了一河的原野景色,这就是迷人的秋色。重阳的太阳,光线也十分充足,从山上反射过来,又接上了水面反射的太阳光,显得特别迷人。

一句,“一川野色迷秋色,四面山光接水光”,秋天的“野色”,也丝毫不输春天的“野色”,甚至是更加色彩鲜明!

11. 野色迷修竹,厨烟长白云,彭汝砺

寺庙一般建在郊外,风景较好的地方。北宋诗人彭汝砺的这首《和题真相院》,是写给寺庙的。这座寺庙应该是一面傍山,一面是开阔的竹林,风景优美,再加上寺庙的肃穆,这种感觉,一般的“野色”很难感受到:

山色随行止,溪声满见闻。

灯花秋寂淡,香火夜氛氲。

野色迷修竹,厨烟长白云。

大夫材力健,故宠寺僧勤。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野色迷修竹

“山色随行止,溪声满见闻”,虽然山色随着游人的行走或休憩而时隐时现,但溪水的潺潺声一直都在,不管听觉和感知都是满满的。

这句,“山色随行止”,其实是有了大诗人王维的“山色有无中”的感觉,但没有“山色有无中”好。

“灯花秋寂淡,香火夜氛氲”,灯花在秋夜的宁静中显得特别淡雅,而寺庙香火的气息在夜晚弥漫,充满了浓郁的香气。

“野色迷修竹,厨烟长白云”,野外的景色迷失在茂密的修竹丛中,厨房的炊烟伴随着长长的白云升腾。

一面是“香火夜氛氲”,一面是“野色迷修竹”,这样的“野色”,显得不是那么“野”,反倒有了不少的神圣感!

12. 山色美无度,稻花香可书,蒋恢

一般来说,我们称“田野”,是指大片的,用来种庄稼或者已经生长了庄稼的水田或旱地。而“原野”,一般指大片的草原或荒原。毫无疑问,宋代诗人蒋恢的这首《野色》,说的是“田野景色”,而且是“水田景色”:

幽事每堪娱,秋深晚霁初。

帆分江影破,风勒鸟行疏。

山色美无度,稻花香可书。

逍遥今夕意,未厌短辕车。

十二首迷人“野色”诗词,美不胜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巅峰

山色美无度,稻花香可书

“幽事每堪娱,秋深晚霁初”,幽居的农事,每一件都是让人愉悦的,特别是在这深秋傍晚刚刚雨过天晴。

这句,“幽事每堪娱”,可以和大诗人王维的“胜事空自知”,而且没有王维的那一点点的遗憾。跟于良史的“春山多胜事”的心情是一致的,就是美,没有遗憾。

“帆分江影破,风勒鸟行疏”,本来江上波光粼粼,一艘帆船过来,打破了这粼粼的江影;而深秋的西风,把鸟儿都吹得稀疏孤单。

“山色美无度,稻花香可书”,再看这山色和秋色之美,秋高气爽,简直是美得没有节制;而连绵数十里得稻花香,更是让人着迷,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一句,“山色美无度,稻花香可书”,这是农村特有的“野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可以说是“野色迷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