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城轨交建设史料之​“拼盆”(作者:陆宪良)

 常熟老李jlr5mr 2024-03-28 发布于江苏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图片

图片

申城轨交建设史料

“拼盆”

陆宪良

2024年3月8日上海发布说(申通地铁集团消息):“当天上海地铁全网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39.7万人次(不含磁浮线)。”注:这是指这一天所有线路上进出站点的人次,并非说有这么多人乘坐了地铁(一个人可能换乘过多趟车)。

自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Shanghai Metro,地铁车头和站口的Logo就是由S和M两个字母组成的一个车轮状的图案来表示的)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投入试运营后,上海地铁(轨交)建设的步伐一路向前,未曾停一刻。至今年2月的30来年间,先后有20条线路(含磁浮线,不含金山铁路)在运行,总里程数达831公里(共有508座车站),位居全球有地铁的城市之首。如今,轨交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2023年全网客运总量高达36.61亿人次。

图片

△ 1993年5月28日,地铁1号线南段通车,实现零的突破。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1993年4月9日观光试运行的上海第一条地铁(1号线南段),其长度仅为6.6公里,设徐家汇、上海体育馆、漕宝路、新龙华、锦江乐园5座车站,记得当初建设时,部分路段(包括车站)是“开肠破肚”的,即挖开来后浇筑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再封盖上层、进行地下建设和铺轨的,搞得漕溪北路(以中山西路—中山南二路为界。其时内环高架也在建设中,于1994年12月7日完工)、漕溪路及两侧临时道路坑坑洼洼,车行绕来绕去,阻塞甚是严重。

图片

△ 1987年时的万体馆周边还是一派乡村气息

那时的这条地铁,有一段是在地面上运行的,所以新龙华和锦江乐园两个站建在了地面上,时称“露天车站”。地铁过了漕宝路站不久就会钻出地面,乘客一下子会有“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觉,还能看到南侧的一座“青山”,其实它是各种垃圾成年累月堆积而成、表面覆盖着泥土、长满了野草的垃圾山。

1990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原则是“分段建设、分段通车”。当时,工程分为南、中、北3段同步推进。继南段试运行后的1994年12月28日,北段工程(衡山路站—上海火车站站)也开通观光试运行(与南段分开运行),1995年4月10日正式试运行,距南段开通约2年。其实,此时中段的徐家汇站至衡山路站也已辟通,4月10日“上海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站—上海火车站站)通车典礼”已在人民广场站举行过,但市民至7月才可全线畅行乘坐。

地铁1号线(一期)总长16.1公里,设13座车站,票价3元(区间票1或2元。后一度曾改为2元一种价,不论乘坐几站),6节电动车厢编组(后扩展为8节),外观白身红腰带,车厢长23.54米、宽3米、定员310人,为德国整车原装进口(后有中外合资的不断添列)。

图片

△ 试通车之团体、个人观光券(类似于车票)

1994年12月10日,地铁1号线南延伸段(虹梅路站—莘庄站)开工建设,长5.25公里,为全封闭地面线路,至1996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此段单独运行)。新建的虹梅路站在锦江乐园站南侧,乘客需出站后方可换乘。不日,新龙华站至虹梅路站新建了铁轨,1997年12月31日1号线一期与南延伸段实现贯通运行,原锦江乐园站拆除并撤名(2001年5月1日虹梅路站之名改回锦江乐园站)。

1999年3月1日,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使用单程票(磁卡,出站“吃卡”)、储值票(IC卡),原发售的纸质乘车票停止使用。

后,北延伸段1(上海火车站站—共富新村站)、2(共富新村站—富锦路站)分别于2004年12月28日和2007年12月29日建成,为现在的1号线全线,总长36.89公里。

地铁2号线一期(静安寺站—龙东路站)工程于1995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长13.38公里,设10座车站,它是上海首条穿越黄浦江底、连通浦西浦东的地铁线路。

现在的“地铁3号线”,其叫名是2002年8月8日由“地铁明珠线”更名而来的。1997年4~7月,上海铁路局停用并拆除了沪杭内环铁路和淞沪铁路,7月20日明珠线工程(后称3号线一期)在上述“空隙”里开建,或走地面或搭高架,由此,也称明珠线为“轻轨”(与地铁合称轨道交通,简称“轨交”。此称谓也将以后建成的各种快速交通工具一并纳入,见下文)。2000年12月26日明珠线(上海南站站—江湾镇站)试通车,长24.97公里,设19座车站。

图片

△ 漕溪路上的沪杭内环铁路道口,拆除前此处交通经常拥堵。

沪杭内环铁路拆掉后,1998年3月在地铁1号线新龙华站南侧紧急开建了临时性的上海南站,为3个站台7条轨道。1999年底南站投入运行后,部分原经沪杭铁路南下的列车在此始发、到达。

现在的上海铁路南站,是在原处经历了4年的大规模施工而新建的,于2006年6月25日投入运行。其间,地铁1号线也作了改动——铁轨往南移动了200米至南站地下并设“上海南站站”,实现1、3号线地铁与铁路的换乘,原地面上的新龙华站撤销、拆除。为接老南站之客运业务而在西边临时新建的梅陇站也停用、拆除(去金山石化总厂的火车,经历了最早凯旋路站(一度称“西站”)、南站、梅陇站、新南站之变迁,当然,其车型也从原来的绿皮车改为了现在的动车)。2007年1月28日,上海南站开出了中国铁路首班“和谐号”动车组列车(N521次)。

图片

△ 2021年在锦江乐园站南侧(凌云新村西北角)修建了“梅陇站”模型,以兹纪念。

为配合地铁1号线上海南站站的建设,相伴新龙华站多年的那座占地46亩的垃圾山(1984年以来市区生活垃圾中转、遗留堆积而成,一旁曾建有沼气工程),在2001年底由地铁机械清场公司花了整整3个月才搬走,总搬运量约30万立方。

2003年11月25日,上海第四条轨道交通——地铁5号线(莘庄站—闵行开发区站)通行,它采用了上海自行生产的轻轨车辆(谓C型,宽度2.6米,比3米的1~3号线窄一点,车厢也略短,车速较慢,4节编组),也是国内第一条采用高架轻轨制式的线路。据说上海的6、8号地铁也是C型,运力显然稍逊点。2018年12月30日5号线南延伸段(东川路站—奉贤新城站)开通运行。谓“南延伸段”,其实是从5号线中途的东川路站“枝叉”出去的。东川路站以北上车的乘客要留意终点站方向,否则容易乘过站而去错地方(东川路站可以原地换乘)。

图片

△ 地铁5号线东川路站,远处能看到闵浦二桥塔,桥上层是公路,下层走地铁。

2005年12月31日,地铁4号线形成“C”字路段(大木桥路站—蓝村路站)通车运行,设22座车站,长27公里,其中虹桥路站至宝山路站的9座车站与3号线共线。2007年12月29日4号线“环通段”建成,实现了上海地铁“O”字环形运行,全长33.6公里。

至此,上海已有五条地铁(轻轨)在运行,而且形成了“”字型架构,为市民的出行,特别是“远距离、跨市区”的乘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好些地方的人可以节约原来花在路上的时间的一大半。

之后,上海的地铁(轨交)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得益于更加先进的盾构掘进机及其隧道施工技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线路(里程)投入运行。上海老早的所谓远郊,如宝山的吴淞(宝钢)、嘉定的安亭、青浦的朱家角(东方绿舟)、奉贤的南桥、南汇的惠南(滴水湖)等都通上了地铁,可谓四通八达。43公里长的地铁崇明线也在紧张施工中,有望很快通车。

随着1999年9月16日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通航,2000年6月30日上海市政府与德国磁浮铁路国际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准备建造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能载客的磁浮示范运营线。2001年3月1日工程在龙阳路站开工,至2002年12月31日就举行了通车典礼。该线长30公里,至浦东国际机场站(离1号航站楼330米)全线高架,中途无停靠站,4/5节编组,单程行驶仅需8分钟(据称最高时速可达300多公里)。注:该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时间是2006年4月27日,票价50元。另:该线不列入上海轨道交通系统,独立运营,但市民习惯地也把它视作为轨道交通工具,还有如金山铁路(上海南站—金山卫站,长56.4公里),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后现在也成了“地铁化”的火车(动车),班次多、速度快,随到随乘,不用购买火车票,刷交通卡即可。

△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

金山铁路是长三角地区第一条快速市域铁路。类似的但属于铁路客运性质的市郊客运列车(上海南站—芦潮港站)于2008年9月1日利用金山铁路和浦东铁路也开通过,全程93公里,每天始发4趟列车,运行时间70分钟,票价17元,停靠海湾站等,但因客运业务量不足等,已于2015年8月27日停开了。现在在建的机场联络线(虹桥国际机场—上海东站(浦东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长68.6公里,设9座车站)、嘉闵线(城北路站—银都路站,长约44公里,设15座车站)也称“市域铁路”,均采用4/8节编组的C型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据称,机场联络线正在“日夜兼程”地施工,预计年底可望通车,届时,两机场间要转机的旅客等,路上只需花40分钟就可穿梭。

除了地下、地面、高架(其他地方还有悬挂式的)运行方式外(包括编组、车辆长短、宽窄不同),上海还有一条地铁线是用胶轮跑的(3动1拖4节编组,车顶上没有接电的“小辫子”),即2016年9月29日开工的8号线三期(沈杜公路站—汇臻路站。它在2017年5月3日更名为浦江线,2018年3月31日试运行,无人驾驶),长6.64公里,高架,设6座车站。我没有乘过此线,也不清楚它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是怎么接上的。2010年1月1日运行的张江有轨电车1路(张江高科站—金秋路站,长9.8公里,设15座车站)也为胶轮加导向的,与浦江线不同的是它有“小辫子”,且在马路上跑。这条线去年6月1日已停运。松江的有轨电车T1、T2(当地人戏称“蚕宝宝”)也与浦江线不同,有辫子且是双轨的(钢轮,类似于老上海的噹噹车)。这些线路也称中运量交通工具,包括71路公交车,有辫子,无轨道,辟24小时专用道,号称上海的“路面地铁”。去年12月30日,嘉定的中运量局域示范线(外冈汽车站—嘉定北枢纽(日月光公交站))开工建设,长约11公里,设11座车站,预计2025年底建成,能便捷地换乘地铁11号线和嘉闵线。未来,它还将接通花桥。

图片

△ 无“辫子”的浦江线,车底下好像有电瓶。

于2015年12月19日开通运行迪士尼段后,地铁11号线建设暂搞段落。它目前有主线和支线之分,主线迪士尼站到花桥站,全长72.6公里,设34个站,要开2小时10分钟;支线迪士尼站到嘉定北站,全长62.3公里,设30个站,也需1小时50分钟。11号线是上海第十条地铁线路,其长度目前为世界之最,也是国内第一条跨省运营的地铁。据说现在它已与苏州的地铁11号线实现换乘,坐地铁来去上海、苏州“一日游”梦想成真。

图片△ 建在昆山地界上的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

根据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将达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线587公里。届时,轨交网络将形成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多态共存之格局。上海地铁26号线(中环线)已列入建设规划,该线起自古浪路站,途经普陀、嘉定、长宁、闵行、徐汇、浦东新区、杨浦、虹口、静安、宝山等区,再回到古浪路站,全长70.66公里,设51座车站,可换乘21条轨交线。去年底,我在小区(上中西路)南边的华理附中附近散步,看到民工在作土壤地质钻探,有50米深,问及,说是“26号地铁线罗秀路站址”。

媒体上得知,上海市域铁路示范区线(上海段)已于2022年7月13日开工,它是一条联系虹桥主城片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市域铁路,东起虹桥主城片区,西至水乡客厅,途经闵行、青浦两区,衔接江苏在建的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以及浙江在建的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等线路,可与上海地铁13、17号线换乘。这条示范区线,说白了就是(铁路)列车“地铁化”运作的又一范例。注:它与今年底可望通车的沪苏湖铁路不一样,后者是另外一条区域高铁,途经江苏苏州南部,终至浙江湖州市湖州站,全长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松江南、练塘、苏州南(汾湖)、盛泽、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个车站。

图片

△ 上海市域铁路示范区线走向

作为在上海生活的百姓,在为它日新月异的建设与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应对我们天天感同身受的变化作些大概了解,这是我谋策摘码此文的意图,分享、包涵之。

【附1】当年说“地铁1号线南段的试运行,是上海地铁零的突破,成为中国内陆第三条地铁”。前两条指的是:1971年1月15日开始运行的首都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北京站—立新站(公主坟站)),设10座车站,线长10.7公里,单一票价(一角)(好像车厢间不相通,有机车牵引);1976年1月天津新华路至海光寺一段3.6公里的地铁试通车,成为继北京之后的第二条(后因唐山大地震,相关建设和实际运行延至1984年12月28日)。

【附2】地铁不像火车,后者要利用三角形的特别轨道来掉头,而地铁包括动车、高铁都不必掉头(其实已没有传统说法上的车头了,每节车厢下面都有电机驱动,两头都可以“开”-驾驶),它们利用道岔就可以变到对面的铁轨上去倒回来开,因此也能实现中途折返、缩线运行。

【附3】2021年1月23日开通运行的地铁15号线(顾村公园站—紫竹高新区站),长42.3公里,设30座车站,6节编组A型列车,为上海首条无人驾驶的地铁(与浦东线略有不同,见上文)。

2024年3月16日

鸣谢:陆宪良先生赐稿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