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阿兰·布鲁姆“爱欲论”(Eros)的梳理(爱的设计)书评

 老庄走狗 2024-03-28 发布于浙江

关于阿兰·布鲁姆“爱的三部曲”(《爱的设计》《爱的戏剧》《爱的阶梯》)的笔记梳理。

1、何为“爱欲”?(基本上也是柏拉图的)

对美好事物的爱,从偏好(preference)开始的,建立在两眼所见的东西上,建立在体现了肉体之美的理型(ideal)上。爱欲是对现实的美好之爱,自然而然包括了性欲。男女之间的爱欲关系是一种互惠性关系,并自然地缔结出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可能为婚姻关系,也可能是短暂的,但它始终是一种鲜活关系。)

2、性

性爱是爱欲探讨的始发站。布鲁姆对两性关系思考甚多。首先应对“性”与“爱”作出区分,也许男性与女性于此也有差别。布鲁姆追问了性欲对男性灵魂深度是否有影响。(估计因为苏格拉底与阿尔喀比亚德之间的爱欲纠缠的反思)

在完全自然的性行为中,伴侣们根本不关心另一方的所思所感,也不关心另一方之前做过什么,今后会做什么。 (《爱的设计》p45)

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一个女人都足以满足男人的欲望,并且她被欲望的原因总是千篇一律,但想象使文明人开始挑剔他的对象,并使他萌生出了关于他想和她们如何相处的各种复杂的方法。 (《爱的设计》p45)

3、性与爱欲

他们真正是爱欲关系,是潜在的相契带来的相互吸引。这是人类之间联系的一种可能性,这绝不是被称为肉体欲望衍生而来的升华或其他称呼。这一联系向我们确保了,有那么一个人类群体,他们以对真理的共同见解为基础。 (《爱的戏剧》p170)

其实,身体的欲望永远不只是身体的欲望,而是充满了精神性,至少对于人类灵魂来说如此,对知识的渴望由人的个别性和必朽性所决定。 (《爱的阶梯》)

4、性与想象

爱欲是诗的兄弟,当诗人教导人们爱欲时,他们自身的写作也正处于爱欲激情的掌控之中。没有想象,你永远无法拥有性,但另一方面,就算没有想象的任何帮助,你仍能感受到饥饿,仍能进食。因为饥饿纯粹是身体性的。 (《爱的设计》p15)

5、身体之爱与灵魂之爱

爱欲产生渴望,是对美、永恒以及整全的自然渴望。

渴望永恒的体验,例如当一个人在臂弯中拥着他美丽的爱人时的感受,构成了爱欲之不同于性的地方。 (《爱的阶梯》p119)

身体的爱欲总是倾向于,并且希望把精神渴求吸纳进来,灵魂的爱欲从身体的爱欲中获得它的力量和广阔的热望,或者说视野。 (《爱的阶梯》p162)

灵魂的最大特征是渴求,对贯通与一致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言辞正是他心理学的核心。渴求最活跃的形式是爱欲,而爱欲是灵魂的支柱。即使对最简单的性行为和性器官的最轻微活动,人们都有意见要表达。一旦他被诱使说话,或者对自己或别人陈述这些意见,他就超出了身体的行为。 (《爱的阶梯》p165)

我们的爱是与我们自身最亲密的形式。放荡的行为仅仅属于性的领域,与行为者本人并不兼容,而那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会让他们变得极为严肃。 (《爱的阶梯》)

爱跻身于政治的严肃性与性的轻浮这一高一低之间。爱似乎成了人的高与低之间的一个连接,而莎士比亚耗费了极大的才情致力于细察这一点。 (《爱的戏剧》p5)

爱是一种让人自知的忘我,是一种使理性地审视自我成为可能的无理性。它产生痛苦,也产生那些最令人感到狂喜的快乐。它提供关于美好之物和生活之甜美的原初体验。它包含着强有力的幻觉。它也许会被当做幻觉,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是幻觉。爱人最清楚地表现了人与生俱来的不完美以及他对完美的寻求。 (《爱的设计》p318)

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注视被爱者。(《爱的设计》p318)

6、爱与德性

7、爱与友谊不尽相同

8、宗教与自然宗教

9、基督教原罪观

10、何为浪漫主义的爱?(现代人的爱情观)

浪漫主义者认为,自然与社会是一种断裂关系。而社会人失去了自然状态,经历着道德、责任与义务、律法、各种社会关系的压抑。如何恢复自由,人需要爱与自爱。爱欲在人类文明的重重包围之下,已然消解黯淡,那么重拾爱欲必然是针对理性文明的创造行为。真爱与自爱的概念出现,性在文明视域下同样被扭曲着。两性生活是所谓“自然主义者”的卢梭追求自我知识的一部分。并在一个世纪后弗洛伊德那里发展为文化原动力。其间脉络布鲁姆拎得清晰而挺括。

《忏悔录》里的卢梭是一个异常敏感的现代人,拥有文明在激情生活中制造的所有扭曲(扭曲,布鲁姆很多时候为了呈现出对比强烈的效果,会极化一些描写,比如妖魔化“文明”的成果)。从这个点出发,向着两个方向前进:向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的性回归和向一种有可能实现的爱——这种爱将各种自然欲望的结合与所有能力都已得到发展的文明人的深刻的自我意识结合在了一起——的理想生活前进。(《爱的设计》p34)

这里爱欲被泾渭分明地分割为“性”与“爱”,并认同“性”中存在着堕落成分,而爱分感官的与情感的、激情的与家庭的,还有仅仅存在于幻想之中的完美而理想的爱(《爱的设计》p34)。这些爱都充满对抗性。而“性”是短暂的,并不导向婚姻与家庭。它是自然提供给男人与女人保持暂时联系的欲望。性欲与责任同样是冲突性的。

良好的教育就是让人自爱,摆脱短暂的性,寻求真爱。这几乎是一个自我意识强化后的人的寻爱之旅。并且似乎卢梭对人的设定很单一,近乎白板,以突出教育者的角色。

卢梭称这种排他的自我关切为自爱。他指出,真正的对立不在自我中心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而是在好的自爱和坏的自爱之间。(《爱的设计》p45)

一旦自爱之心发作,一个男人很有可能只想征服一个女人的意志,而不想让自己沦陷。

人的自爱之心使人寻求匹配的真爱。寻求最高的性愉悦,同样会使性欲文明化。性不会上升,而爱亦是理性算计后的。

一个有文化的人,性欲已经转化,以至于它渴望唯一固定伴侣身上的真、善、美,以及作为这种渴望的完成和奖赏的性高潮。这是对原初状态的一次回归,因为在原初状态下,履行自然责任——生育——也有这种最大的快乐作为奖赏。 (《爱的设计》p51)

自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社会契约关系日益显著。同情概念出现,而且同情增加了平等诉求(《爱的设计》p68)

既然自爱必定会在社会人身上产生,那么是否会存在一种对他人的骄傲而慷慨的关系,或者是否会存在一种建立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之上的虚伪的伙伴关系,一切都取决于这一发展。 (《爱的设计》p67)

爱的脆弱与道德

对自尊的渴望源于自爱而自爱以寻求配得上的伴侣的爱的欲望为中介。这种建构起来的灵魂和对另一人的依附展示了其自身的极端脆弱性,它们是升华了的,但它们更依赖于那个导师的操控而非自然。(《爱的设计》p148)

一个男人或女人如何能够在意识到不存在永恒,心上人随时可能失去的情况下,全身心地爱他或她那有朽的心上人,这是一个谜。这种对一个人的爱恋讨好了我们的欲望,因为我们当中很少有人能像爱另一个人那样去爱上帝或理念。(《爱的设计》p148)

卢梭对于爱的呼求是极为严肃与认真的。他关于爱的想象与设计从理念到实践的全过程都是完备的,无论是求爱还是婚姻,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的塑造。卢梭的理论体系之完整,思想程度之高,设计之合乎情理,情感之狂热真挚对后世影响颇深。尽管布鲁姆处处挑刺,但他对卢梭思想的深层矛盾充满同情,既然他的爱欲观积重难返,那它就永远有着指示性。所谓浪漫主义的爱正是现代社会的情爱现象,它不是过去时,而是当下的普遍性。也许卢梭爱欲构建是一个痼疾的感染源,但它仍滋养着现代文化。

说实话,在布鲁姆笔下,浪漫主义的爱比古希腊的爱欲更饱满。因为柏拉图式的爱欲更倾向于升华,哲学味浓,人情味淡。而卢梭的浪漫主义基本上成就了一部爱情法典,即使不爱卢梭,现在也跃跃欲试了。那么究竟是谁的洞察更贴近人性呢?而这种人性状态又跟哪位哲人的理念塑造更有渊源呢?谈论爱欲除了恢复一些较为客观的爱的知识与视野外,是否能让我们建立新的内在秩序?毕竟,如果爱欲是人的灵魂支柱的话。

现在的情形通常是人渴望爱,却不是爱渴望。没有任何一种期待是不完满的。人都是倾向于满足自己,自我完成或者停滞不前。那么爱欲本身的呈现态是否更多的是急于满足或者半压抑的呢?个人的觉醒如果都是半心半意的话,那它的爱欲觉醒呢?爱欲如果仅仅作为性的满足欲,它是有所回应的,那如果是深层次的追逐呢?也许爱欲本身就能引领人抵达一种臻至的境界,但爱欲共同体不是政治共同体,爱欲的人仍是孤立的人。布鲁姆给予爱欲以期许,但并不是定心丸。在这个意义上,阿兰·布鲁姆的“爱欲”与西蒙娜·薇依的放弃第一人称的爱是一致的。如果仅仅作为理解的话,爱欲,对他者的欲求,难道不是对自我生命的欲求?爱欲与繁殖,难道不是说爱欲是种创造活动?爱欲是种敞开,它消耗最大的生命能量,追求快乐,投入西绪弗斯式的劳作,让人完成他的认知程度范围内的创造,也许是他的最大创造。而这创造又等同于最足值的碌碌无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