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阴火”,并不难,掌握这个玄机,百发百中

 lc1231 2024-03-28 发布于广西
临床上见到“满身纯阴”之证,证候单纯,辨识并不困难。 关键是阳虚之证有很多变化,引发诸多假热之象,甚至“肿痛火形”,如口疮、牙痛、咽炎、发热、皮肤病等,“往往称为阴虚火旺”,极易惑人。明代陶节庵称:“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如身不发热,手足厥冷,好静沉默,不渴,泄利腹 痛,脉沉细,人共知为阴证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 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作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 (《伤寒六书》)他说的“自然阴证”当指纯阴之证,“及至反常” 则指见有阴火之象。刘渡舟教授亦说:“少阴寒盛之极则有格阳之变,而见反常之象,往往使人难以辨认。”总之,是“三阴上逆外越”引起的种种假热之象,“变证百出”,致人迷惑。 假热案方君令媳,年二十余,卧病经旬。服药多剂而烦躁谵语,卒不能平,延予治之。见躁扰不安,妄言骂詈,欲食冷物,手冷,脉息沉弱,口虽渴而不能饮,唇虽焦而舌则润泽,且舌色不红,面色黄淡,身不发热。予谓此虚寒病也,殆寒凉发散太过乎?检阅前方,果皆芩、连、羌活、瓜蒌、海石之类。病家问:“既系寒病,何以烦躁欲食冷物而谵语不能寐也?”予应之曰:“寒病有常有变,凡恶寒手冷,下利清谷,口中和而不渴者,此其常也;若躁扰不安,欲卧冷地,欲食冷物,则其变也。何谓之变?以其寒病而反现热象也,其所以现此热象者,因阳气 虚寒,龙雷之火浮越于外,古人所谓阴盛格阳,又曰内真寒而外假热之病也。治宜引火归原,否则凉药入口则立毙矣。”乃与四逆汤:干姜、附子各二钱,加肉桂八分,党参、白术、熟地、枣仁、茯神各三钱,煎成冷服,果躁扰渐宁。接服一剂,能安睡矣。自是神安能食,不复骂詈,复以归芍六君子汤调补数日而痊。(袁桂山治案)怎样辨认阴火呢?当然是阴阳辨诀。重温《医理真传》“钦安用药金针”所言:“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种真机与众不同,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 者,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 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若见舌苔干黄, 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这段话实在太精彩,太重要了。 其玄机在于:在阴证前提下(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等),“即外现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不被这些假热、假象所迷惑,一律专主扶阳;反之,专主益阴。患者的整体表现是“阴象”“阴色”“寒形”,局部表现的若干肿痛火形,属假象、假火。形象些说,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或几点红,大背景是阴象、阴色,局部有点“肿痛火形”,要 “一切诸症,一概不究”。不能因为这一点红或几点红,就说整个大草原都是红色的。总而言之,要抓大背景——阴象、阴色,识大体,顾大局。 成语“吴牛喘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假火:江淮地区之牛, 因南方多暑热而畏热,怕太阳炎晒,晚上见到月亮也疑是太阳,乃至见月而喘。不知道月亮虽有太阳之光亮,却无炎热之实,这是假热。 此外,《十问歌》里有“再兼服药参机变”之训,那些久治不愈的“肿痛火形”,可以说多数都是阴证。因为所谓“久治不愈”,意味着前之所治大致可以推断在用清热泻火之法,果是阳证,怎么也应该见一点儿效,何至“久治不愈”?即从反面也可以推断非为阳证,乃是阴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