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3月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3-28 发布于山东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雷雨》作为一部有着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戏剧,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被称为“说不尽的《雷雨》”。也正因为如此,关于《雷雨》的主题是否存在“命运观”的问题,争议极大,至今未有定论。

《雷雨》中存在命运观的看法,最早是由李健吾在1935年提出的。他明确指出《雷雨》中有一个“命运观念”,认为“命运藏在人物错综的社会关系和人物错综的心理作用里”。田汉于1936年6月在《新民报》上发表《暴风雨中的南京艺坛一瞥》,认为曹禺把剧中的悲剧看作是由于残酷的“运命”导致的,是不好的,应该修正成“社会悲剧”,才会在当时更有现实意义。在左翼文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周扬在1937年也作了评价,主要是赞扬《雷雨》有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认为《雷雨》中存在着不好的宿命论观点。由于时代和政治大环境的原因,后来几十年的《雷雨》研究基本都遵循了他所奠定的评判标准。在当时,“宿命论”是一个有着明显封建迷信、消极色彩的评价词语。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扬文章中的观点还是受到了一些挑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曹禺研究进入了新阶段,田本相认为《雷雨》反映的并不是命运观念,而是阶级冲突。胡润森对认为《雷雨》中存在宿命论的众多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认为这一悲剧源于“周朴园所统治的大家庭的专制黑暗”,造成这种命运的是现实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的凝聚和演变。此时,不少研究者也开始强调《雷雨》中的命运观,刘勇认为《雷雨》展现出的是“命运对人的无情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无尽抗争”,程光炜认为《雷雨》“在展示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同时,还写出了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命运的悲剧;即人对命运的抗争与命运对人的主宰这一堆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强调《雷雨》中的命运悲剧,本身就是对周扬强调现实主义、社会意义的质疑。而这些研究对《雷雨》中的命运观念开始有了正面评价,改变了过去研究中对命运观的贬低态度,挑战了周扬对于宿命论的解读。

关于《雷雨》中是否存在命运观的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争议,还与曹禺本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态有很大关系。在1930年,曹禺不承认自己在《雷雨》中表达的是命运观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承认《雷雨》中存在着“命运观念”“宿命观点”,不过他当时发表的言论,与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也许并不能代表曹禺的真心话。因为到了1980年代,曹禺还是坚持认为自己作品的主题不是在表达命运观念,自己更是没有宿命论。

对《雷雨》的“命运观”,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雷雨》中毫无疑问是存在命运观的,这种命运观是应该被赞赏的,因为它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歌颂了人抗争命运的伟大精神。这带给人更加震撼的精神力量,和《雷雨》所具有的现实主义特点并不是相抵触的。

(摘编自2021年3月朱云昊《<雷雨>命运观问题争论再议》,有删改)

材料二:

从《雷雨》的序文中来看,曹禺把“雷雨”当作一种神秘的力量,当作一个或许存在的不可测知的主宰。那么,我为什么在我的那篇《<雷雨>人物谈》中,完全丢开了曹禺的这种说法,而不去指出——像许多研究家所作过的那样——在《雷雨》中存在着命运观念呢?我这样做,有下面三点原因。

第一,我觉得曹禺的这种说法,是事后追加上去的,而并非在创作构思中就已存在的认识。即使这种认识确乎在构思中就已产生,但作者的主观意图还不等于就是作品的客观思想;分析作品的思想,还是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还是应该根据作品所描绘的整个生活画面,所提供的人物相互间的全部复杂关系,而作出实事求是的论断的。

第二,我的那篇文章的任务,只在于分析周朴园和蘩漪两个人物,而不在于全面论述作者的思想。单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是并不能够证明在作者当时的思想中有命运观念存在的。至于体现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作者当时世界观中的消极面,则是完全可以从别的方面加以说明的。

第三,因为我们知道曹禺写作《雷雨》,并不是从观念出发的。《雷雨》中所表达出来的正面的、积极的思想,主要是同蘩漪和周冲这两个人物的要求和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而他所谓的“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无非是由于眼看他所同情的善良而无辜的周冲、四凤等人,在那样的社会里,却偏偏遭到这样残酷命运,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愤懑之情罢了。其实,作者的主观意图和作品的客观思想的实质,是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

(摘编自1963年1月钱谷融《关于<雷雨>命运观念问题》,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健吾是最早提出《雷雨》中具有命运观的,他认为《雷雨》中命运观体现在人物错综的社会关系和心理作用里。

B.对《雷雨》的现实意义,田汉与周扬的观点是相悖的。但他们同时都认为作品中所存在的宿命论的弱点是落后的、封建的。

C.曹禺本人在不同时期对《雷雨》中是否存在命运观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表态。这也是争论一直持续不断的原因之一。

D.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们对《雷雨》作品中的命运观评价都很正面,这与周扬对于宿命论的解读是相违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雨》命运观问题相关的争论全都是建立在对“命运观”的态度和是否能反映“阶级斗争”这一现实的评判标准上的。

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雷雨》中“命运观”是正面的,反映了人抗争命运的伟大精神,与《雷雨》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是不冲突的。

C.一些批评者攻击《雷雨》的宿命论,部分支持曹禺的人则尽力淡化《雷雨》中的命运观念,强调其阶级属性等现实主义因素。

D.同样是反对《雷雨》中存在命运观念,钱谷融认为《雷雨》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可能客观上给人命运观念的感受,但不能因此就说曹禺主观上想表达命运观念。

3.《雷雨》中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碰见你”。对鲁侍萍的命运观,下列分析不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鲁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只好消极地认为“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苦”,正因她相信命运,这反映了作者的宿命论思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反映了作者对她不公平命运的强烈的愤懑之情。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鲁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世道不公的控诉。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佛骨疏

余启新

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广袤的大地,饱受天灾和兵燹之难的穷苦百姓一边抱些乱草堵塞那透风的柴门,一边诅咒这可恶的天气。

唐宪宗登上兴庆宫的鼓楼,眼光越过春明门,眺望城外白茫茫的荒原、皑皑的群山。他心情舒畅,不禁手拍雕栏说道:“先祖的戎马江山,如今何其壮丽!”

宰臣皇甫镈连忙含笑奏道:“天下万民,现在谁不称陛下是中兴之主、匡乱明君。”

宪宗回过头望着宫内:浚通的龙首渠蜿蜒曲折,新盖的凝晖殿金碧辉煌,从各地迁移来的石像、铜鼎、假山、树木和花草,点缀四庭。宫里隐约传出木鱼、铜钹声和诵经声,僧侣们正在为明天迎佛骨进行操练。

宪宗十分满意,他将目光转向城中,只见各街各坊搭起了数不清的彩楼,川流不息的人群还在从各门往城中涌。

………

韩愈脸色阴沉焦虑,执鞭策马。北风吹散了他花白的鬓发和胡须,大红披风在身后呼啦地响;马的肚上腿上全溅满了泥浆,呼哧出的热气在下颌上结成冰粒。

京城终于到了,那插入云天的浮屠、巍峨雄峙的城楼已历历在目,耳边传来了铿锵的金铎铁马之声。

春明门上搭起了黄色的帷幕,那些五彩幡带在朔风中飞扬。街道上的雪已经铲得干干净净,巷陌里还有不少人正在清扫。虽是午时刚过,可东市上的大部分店铺已关了门,伙计们正在门口张罗什么,只有那些邸店还是闹嚷嚷的,门口挤满了疲惫不堪的旅人。

韩愈侧头看时,见一穿着破旧衣衫的年轻僧人直瞪瞪地望着自己,看那发青的头皮,就知道摩顶受戒的时间不长,不由得心里叹道:“丁壮都遁入佛门,国事如何得了!”

他环视四周,见在一片铺子前人头攒动。韩愈审视片刻,看清是出售香烛、纸马、鞭炮。

韩愈问道:“佛骨什么时候进城?”

“明天就要迎进宫中。”属员们答道。

韩愈赶忙向几位属员一拱手,策马向皇城奔去。

他进了朱雀门,来到染织署的门前,见那儿停了十几部车子,正在装运一匹匹崭新的绸缎,皇甫镈从车帷里探出头在怒骂:“混账东西们,都什么时辰了,快点!”

韩愈在朝中最厌恶这个靠阿谀逢迎、聚敛民财爬上高位的人,本想避开,谁知皇甫馎已看见了他,笑着说:“真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皇上刚才还在念叨呢。想不到韩侍郎风尘仆仆赶回了京都。迎佛骨的盛典又要托你的妙笔传世了。”

韩愈正色答道:“我这次兼程赶回,为的是上奏圣上,禁迎佛骨,惩治倡此议者。”

皇甫镈心里一惊:“呵,原来如此。”

面上却颇有同感地说:“是呀,我何尝不这么看,可这是皇上的主意呀!”

“那就应该上疏直言!”

“这样吧,韩侍郎,你鞍马劳顿先回去休息,我再进宫去一趟,将你的意思转呈,再劝劝皇上。”

韩愈谢道:“有劳大人,愈就随后上疏吧。”他拨马而去。

皇甫镈从帷缝里望着过去的韩愈,暗暗骂道:“有胆的,你去捋捋虎须吧……”

……

韩愈一夜没睡好,天刚亮就起来了。书房里还比较暗,他点亮一根蜡烛,拂去一些书上的灰尘,准备读书。可书拿到手上又读不下去,他扔下书来到庄院门前,只见日色熹微、北风停息,世界水玉般清激!他脑中纷纭繁杂、千头万绪。边寨,胡骑正在焚烧庐舍、驱掠人畜;内陆,人民正在忍冻挨饿,苦苦挣扎,而圣上却厌倦政事,专心求仙拜佛。现在只看皇甫镈的了。他的宠臣,他的话皇上大概听得进吧!他感到孤单,好象是站在空无一人的摩天峰顶,四面都在发出喊声:“算了吧,怜惜你这衰老之躯!算了吧……”

吃过早点,他去看了看生病的女儿,让儿子作一篇《攘斥异端论》,就带着一个家人进城去找张籍。

进了启夏门,城内人很少,十分安静。但是不一会,从西边传来沉闷的法螺、大鼓、铜钹的声音,霎时,如江翻海沸,巨大的声浪一阵又一阵。这声浪里有欢唱、有哀号、有念诵、有哭叫、有车舆的撞击、有驴马的嘶鸣。韩愈明白:佛骨进城了。

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挤翻的香案、碎纸花、爆竹屑,有的地方留着斑斑血迹。在转角处的清渭酒楼前,韩愈见店门上贴着封条,只有那写着“酝成眷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的招子还在飘舞,使人想起往日的兴隆。他心里一阵酸楚,正准备走,看见一个高大的后生,衣服破成了条条,两个膝盖大概是为追迎佛骨的队伍沿途跪爬的结果,烂得露出了白骨。他不停地说:“晚了!晚了!”跌跌撞撞,一下子碰到韩愈的马前。韩愈怒从心起,扬起马鞭就是一下,把他抽倒在地。韩愈举臂面向苍天喊:“愈舍命也要劝谏!”

街上的人都惊奇地望着他,望着他枯瘦的双手、严峻的面容和潸然泪下的双眼。

下午,韩愈同张籍在书房开怀畅谈起来。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张籍听后没有做声,只是踱来踱去,好一会才说:“退之,你忘了德宗晚年你上疏论述宫市弊病后的遭遇吗?”

“忘不了,我那次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这次更非一般啦!”

“我知道,文昌。还记得你那些掺合血泪书写的借古讽今的乐府诗吗?你在《董逃行》里悲愤地呼喊:'汉家几时重太平?’现时,国家好不容易得来一刻太平,怎能又使它归于动乱灾祸呢?”

张籍望着这位刚过五十就齿落发白的好友,满腹的话儿不知从何说起。他噙着泪花说:“我理解你,只是这奏疏一上……”

“愈知一言出口,必犯天威,但只要言能采纳,愈获罪也心甘情愿!”庭院里香烟袅袅,韩愈朝宫城方向拜了三拜,随即回书房起草《谏迎佛骨疏》。

二千多年的历史如长河从眼前奔涌而过。他开始就列举史实说明迎佛骨之弊端,并大胆陈述出自己的处置意见:将此枯朽之骨付之水火,永绝后患!

他饱蘸浓墨,挥笔疾书,烛光把他的脸映得通红。他在结束此疏的时候豪迈表示;如果佛果真有灵,就降罪于他一人,决不怨悔!

夜深了,家人都睡了,火盆也渐渐冷下来,灯台上的蜡油溢得到处都是。韩昶为母亲所催逼,准备又来劝阻父亲。贴近窗棂,看见父亲正在庄重地誊抄奏疏,他站了好一会,没有进去,而是转身回到自己房里,换上一根蜡烛,呵开冻墨,按父亲出的题目开始作文。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迎佛骨期间京城上下从宫廷到市集各处忙碌喧闹,体现出从官员到百姓,许多人对这场盛大仪式的重视和期待。

B.由街道上刚刚摩顶受戒不久的年轻僧人,可以看出国中青壮年为了迎合圣意纷纷选择了遁入佛门以求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

C.皇甫镈表面上迎合宪宗迎佛骨,实际上其内心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只是碍于皇权威严不敢忤逆。

D.张籍想规劝韩愈慎重考虑上疏的后果,是因为他也曾因写作借古讽今的乐府诗而遭到迫害贬谪,因此不希望韩愈步自己的后尘。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皇甫镈和韩愈的对比、张籍和韩愈的对比等。皇甫镈的阳奉阴违衬托出了韩愈的正直勇毅。

B.小说情节不疾不徐,整散结合,看似主要写了韩愈在迎佛骨期间关于京城的一些碎片化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无不为其最终坚毅地写下《谏迎佛骨疏》蓄势。

C.小说的背景是唐宪宗执政时期,社会太平,百姓对统治者的决策发自内心地响应,文中大量环境描写都表现出这一点。

D.小说以韩愈上《谏迎佛骨疏》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

7、黑格尔曾说:“环境愈艰巨,矛盾破坏力愈大,而仍能坚守自我,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坚强。”(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安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卞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僵,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白弘这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公’文曰:'民不易物,惟德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箕族行,百:“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出“吾其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天虢,虢公魏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并伯,以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

8.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应的字母。(3分)

晋A不可B启C寇D不可E玩F一之G谓H甚Ⅰ其J可K再L乎?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跟从。与《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从”意思不同。

B.举,出兵。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

C.济,指成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同。

D.媵,指随嫁或随嫁的人。《送东阳马生序》中“媵人持汤沃灌”中的“媵”用法与此处相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若是灭亡了,虞国也必定跟着灭亡。

B.虞公天真地认为晋国与自己有宗族关系不会加害自己,并且自己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由此可见其昏聩。

C.尽管宫之奇再三劝阻,虞公还是答应晋国借道虞国去攻打虢国。万般无奈之下,宫之奇只好带着族人去对抗晋军。

D.最终晋国灭掉虢国,虢公弃国而逃,晋国军队灭掉了虞国并捉住虞公。这充分证明宫之奇先前的判断是正确的。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宫之奇是如何劝谏虞公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3-14小题。

夜饮·卜夜容衰鬓

李商隐

卜夜容表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注】①卜夜:春秋时齐陈敬仲为工正,请桓公饮酒,桓公高兴,命举火继饮,敬仲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后称畅饮无度、昼夜不休的饮酒为“卜昼卜夜”②酒船:一指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要指酒杯。③清漳:漳河上游的一大支流。此句用汉末刘桢典故。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抒发了久病异乡内心的凄凉。此后,人们便以久病异乡称为“卧清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卜夜”并非指作者夜以继日、寻欢作乐的饮酒,仅仅是消解自己因“衰鬓”与“属异方”触发的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

B.颈联“三年客”为实指,“百战场”为虚指。作者感慨自己的身世同时也在感叹时事,也为全诗忧怨的声调中注入了悲壮的音响。

C.尾联以刘桢卧病漳水之滨自比,认为自己比他更无聊,希望不再喝醉。既扣题,又沉郁蕴藉,十字当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悲痛,耐人同味的。

D;全诗多处用典,能将典故自然地融化在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之中,恰到好处地写出了自己的身世和情怀,一唱三叹,抑扬转合,增加了内容含量。

14.结合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简要分析两首诗抒发了哪些相同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                      ”,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                      ”的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类艺术形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特色与风格。黑龙江虽然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糙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哺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创作与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环境及审美意识有着           的联系,也与艺术创作者的生活经历           ,漆画创作同样如此。冬天的黑龙江仿佛奏响一首冰与雪之歌,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纯净浪漫。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对雪有着独特的情感,这里的漆画艺术家们更是创作了大量以北方雪景为题材的漆画。

黑龙江漆画艺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黑色沃土的滋养下,把握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在创作理念和艺术技巧上           ,形成了独有的龙江冰雪漆画艺术语言。在未来,龙江冰雪漆画在题材、表现形式及制作工艺上还需大胆探索,这也是黑龙江漆画家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18.请用一句话提炼文段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左传》是编年体史书,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鸿门宴》出自《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B.《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常用寓言表达思想,有启发性;《庄子》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

C.《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讲述了青蒿素药物的制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发现提取,临床试验,分离提纯和制成药物。

D.《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写的是加来道雄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和青少年时期的积极探索,让我们领会想象和兴趣对于科学探索和发现的重要意义。

20.下列句子中加重字的词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其礼乐      如:至于          如土          委:散落,卸落

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帷西向立        披:分开

B.行李之往来    行李:外交使者    欲辟土地,秦楚  朝:朝拜

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然为戒          怵:戒惧

D.舍瑟而      作:演奏          若无罪而死地    就:靠近

失其所      与:结交、同盟      旦日士卒        飨:犒劳

D.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令将军与臣有人     郤:同“隙”,隔阂

因之以      :饥荒        于寡妻            刑:同“型”,做榜样

2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大王来何操 D.异乎三子者之撰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22.下面有关名著《雷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大海被仆人拥下后,台上只有周朴园和周萍,周萍“过意不去地”叫了一声“爸爸”。有人认为周萍“过意不去”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蔡漪要求个性自由,追求人格独立,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周朴园视蘩漪为疯子、不正常,要为她治病。

C.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他半晌没有说话,这种“半晌”的沉默,说明他是在惶恐的沉思中寻找对策,他对侍萍的到来显得措手不及。

D.《雷雨》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分别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23.根据下列《雷雨》的台词,回答问题。(4分)

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的烛之武,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最终智退秦师;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的屠呦呦,带领科研人员最终研制成功青蒿素。

材料二:

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从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从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李大钊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首先,提出论题:《雷雨》中命运观的问题是有争议的;②其次,举例论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雷雨》中命运观的不同态度;③然后,分析《雷雨》中是否存在命运观有争议的原因;④最后,作者认为《雷雨》中是存在命运观的,并且应该被赞赏。(每点2分)

5.A解析:B.“可以看出国中青壮年为了迎合圣意纷纷选择了遁入佛门以求飞黄腾达的终南捷径”错误。原文并未提及僧人出家的目的,且从年轻僧人“穿着破旧衣衫”也无法看出其境遇改变。C.“实际上其内心并不赞同迎佛骨”错误。文中皇甫镈对迎佛骨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D.“他也曾因写作借古讽今的乐府诗而遭到迫害贬谪,因此不希望韩愈步自己的后尘”错误,文本中曾被迫害贬谪的是韩愈自己。

6.C解析:“百姓对统治者的决策发自内心地响应”错误。文章开头“饱受天灾和兵燹之难”一处说明社会并不稳定太平,且文中环境描写只是客观描写百姓为活动做准备,其中看不出百姓发自内心。

7.①面对社会乱象,唐宪宗却一心向佛,皇甫镈阿谀奉承。韩愈上疏劝谏扭转风气,表现出他强烈的责任感。②面对老友张籍的退缩和说服,韩愈不顾个人生死安危,不改初心,表现出他坚定的意志、倔强的性格。③面对百姓愚昧无知盲从的风气,韩愈清醒而痛心,表现他忧国忧民、傲骨铮然的精神境界。(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CFI

9.D解析:此处为动词,《送东阳马生序》中为名词,用法不同。

10.C解析:宫之奇带领族人逃离虞国。

11.(1)如果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要在于德行了。(则,如果;冯,凭借、依靠;将,就要;句子通顺1分)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申诫(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谨1分,庠序1分,后两句句意各1分)

12.①以“唇亡齿寒”作比,点明了晋灭虢对虞有直接威胁;

②举晋献公灭近亲的历史事实,驳斥了虞公同宗不会相残的观点;

③引用《周书》中神明更看重国君德行的言论,捅破了虞公靠神保佑的希望。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没有跟随在太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八月某一天,晋献公包围上阳。问卜偃说:“我能够成功吗?”卜偃回答说:“能攻下。”晋献公说:“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说:'丙子日的清早,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服威武美好,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像只大鸟,天策星没有光耀,鹑火星下整理军队,虢公将要逃跑。’这日子恐怕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日在尾星之上,月在天策星之上,鹑火星在日月的中间,一定是这个时候。”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13.C解析:应该是“不辞一醉”,不是“希望不再喝醉”。

14.①都抒发了客居他乡的苦闷之情。从杜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看出;本诗“江海三年客”吐露了他一生大半时间为幕僚的身世。②都抒发了年华老去的悲凉之情。杜诗“老病”和本诗“衰鬓”都能体现这一点。③都抒发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了壮志难酬、面对国家忧患无能为力的无奈与悲痛;本诗“乾坤百战场”也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国家前途联结在一起。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诗意】夜以继日的酒会还容得我鬓发衰白的人,这幕府开设筵席是在我远离家乡的地方。灯烛流淌的泪珠分滴在歌女扇子上,夜风吹来了细雨伴送着满船的酒香。我漂泊江湖,作了三年幕客,这莽苍天地,变成了百战之场。在此时此刻,谁能推辞酩酊一醉?我长久躺着,赛过刘桢病卧清漳。

15.(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6.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17.虽然黑龙江不产天然大漆,但是粗犷的北方地域文化却哺育着这里的漆艺创作者,使他们形成了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8.地域环境(2分)影响(塑造)(2分)艺术风格(2分)。

19.B

20.A

21.C

22.A解析:周萍觉得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制止,感到对不起父亲。

23.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24.参照2023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评分细则赋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