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早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刻符,和甲骨文很像——贾湖刻符

 先秦考古杂谈 2024-03-28 发布于江苏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时代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在伊拉克南部的乌鲁克遗址出土,乌鲁克泥板文字已经是成熟的文字。所以,它的上限还可以往前,至少五百年。


殷墟的甲骨文是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期文字,属于公元前1400-前1100年商朝后期王室刻在龟甲上的占卜记录。

贾湖遗址博物馆展览说明

贾湖的刻符,不单单是刻在龟甲上,骨器、陶器、石器上也有发现。

刻符龟甲,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舞阳县贾湖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与殷墟甲骨文很像,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前6200年,因而,被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文字性质的契刻符号。

贾湖遗址博物馆展览说明

这种像不单单是字形上的像,连文字的载体都“像”,都是刻在龟甲上。焦点集中在其中的三个刻符上,因为能在甲骨文中找到原型。


太阳的象形。在甲骨文中有不同的写法,但基本上是一个圆(方)框里加一点或一横的字形。除了可以表示“太阳”,还可以表示白天、天数、祭祀名。

甲骨文中有些字是以人体的一部分为原型的,比如眼睛。

甲骨文中有很多以人的姿态为原型的文字。

因而,这三个字或可解释为“日”字、“目”字、举手人形。但是,由于都是单个刻符,透露的历史信息十分有限。


贾湖的这些龟甲、刻符,性质与殷墟甲骨文也很像。贾湖的墓葬中有成组的龟甲,有的龟甲里有石子,很有可能是占卜用具,发现龟甲的墓葬,墓主被认为是巫师,如这座编号为344号墓墓主:

墓主人一壮年男性,随葬品有33件,墓主人的头上有8个完整的龟甲,上面还有一件很奇怪的“叉形器”。

不明用途的叉形骨器

这类叉形骨制品在大汶口文化、龙虬庄文化也有发现,巧的是,他们同属淮河流域。有学者注意到淮河流域可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史前文化。不应笼统的将淮河文化一分为二,以北归入黄河流域,淮河以南归入长江流域。

淮河上游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刻符。


淮河中游的7000多年前的双墩刻符。双墩刻符有600多个,内容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些刻符具有象形字的特点,一些刻符似为计数的符号。无论是数量,还是内涵,双墩刻符都超过了同期得任何一支考古学文化。


淮河中、下游的距今5000多前的蒙城尉迟寺、下游的距今4800年前的莒县陵阳河遗址,也都发现了重要的刻符,两个史前遗址的刻符很像,且都发现在于遗址内的大口尊上,“日火”、“日火山”的象形,很有可能是部落图腾,并且,根据出土的器物类型判断,他们均属于大汶口文化。


4000多年前的龙虬庄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文,在陶盆口沿残片内壁上有刻符八个,这八个刻符很像是记事图形,是淮河下游与文字起源相关的重要发现。史前文化中像这样多个刻符出现在同一陶片上的很罕见的。

淮河流域的文字发展似乎从未停滞,并且似有从淮河上游向淮河下游推进的趋势。诚然,这些史前刻符与殷墟甲骨文之间差距还很大,之间有明显的断层,但史前刻符就是汉字的雏形,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这些史前刻符中,像贾湖这样能明显看出与殷商甲骨文之间的历史渊源的是寥寥无几的,贾湖刻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