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癌胁痛,围绕这2个字辨证用药,治疗3个月,诸症悉减

 mxb08 2024-03-28 发布于黑龙江




浊毒在肝

(1)主症:胁肋部胀满疼痛,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口干口苦,嗳气则舒,善太息,急躁易怒,头痛眩晕。

(2)兼次症:或胃脘胀痛,胃痛连胁,或胸膈胀闷,上气喘急,不思饮食,或精神抑郁,寐差,或心烦纳呆,或后背疼痛,沉紧不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妇女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

(3)舌象:舌红紫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

(4)脉象:弦数或弦滑。

(5)证候分析:感受湿热之邪或脾失健运,积湿化浊,郁久蕴热成毒,浊毒内伏肝络,肝气郁滞,则胁肋胀满疼痛,情志抑郁。

肝气不条达,影响气机升降则善太息或嗳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肝气受损,浊毒痰火内盛,不得宣泄而熏蒸,蒙闭脑神则头痛眩晕。

浊毒内蕴,夹胆气上逆则口干口苦。浊毒内蕴,助肝阳上亢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浊毒日久入络,波及背部,阻遏经络则出现悲,沉紧不适。

邪毒热盛灼津则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女子以肝为用,浊毒阻碍气机,气血失和,冲任失调,则妇女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红紫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数,均为浊毒中阻内伏于肝之象。



NEXT


下面的医案充分显示了以“浊毒”为核心知道处方用药的重要意义和良好疗效。

王某,男性,64岁。2015年9月4日初诊。

主诉:间断右胁疼痛3个月余,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年,3个月前出现右胁间断性疼痛,2015年6月于河北省某医院查肝脏MRI示肝左叶见团状异常信号影,考虑肝癌伴肝内转移,心周椭圆形异常信号影,考虑肿大淋巴结,右肾囊肿,肝门区及腹腔内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考虑肿大淋巴结、肝硬化、副脾。3天前疼痛程度加重、难忍,为求系统化治疗遂就诊于我科门诊。现主症:右胁疼痛,下午明显,伴胃脘隐痛,低热,体温在37.5~38℃,口苦,无恶心呕吐,纳少,寐尚安,大便每日1次,质干,小便黄,量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肝原位癌;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腹水。

中医诊断:胁痛(浊毒内蕴证)。

治法:化浊解毒。

处方:香附15g,紫苏梗15g,青皮15g,柴胡15g,姜黄15g,厚朴15g,枳实15g,清半夏,五味子15g,沉香6g,全蝎6g,,炒莱菔子15g,茵陈15g,黄芩12g,黄连15g,鳖甲20g,龟板20g,鸡内金20g,大腹皮15g,车前子15g,青蒿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2015年9月12日):服药7剂后右胁疼痛较前减轻,纳好转,无发热,仍口苦,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浊毒渐逐,治拟解毒化浊、软肝散结,兼以扶正。上方去青蒿,加夏枯草5g,生白术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2015年9月19日):服药14剂后诸症消除。此为浊毒被逐,治拟软肝化坚,佐以扶正,上方去姜黄、夏枯草,茵陈调为20g,加茯苓15g,刘寄奴15g,鬼箭羽15g。以本方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患者右胁疼痛未作,余症均减轻。

按:肝原位癌合并肝硬化究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浊、毒、瘀,病位在肝、脾,日久及肾。正虚为本,浊毒瘀内蕴为标,故治疗应从整体着眼,肝、脾、肾三脏同治,分清主次,结合疏肝理气、化浊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祛湿、补肾益气等治疗大法,标本同治,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患者体质,针对其气血阴阳与湿、热、浊、毒、瘀等邪的盛衰,要祛邪,更宜扶正,使其恢复“正气存内”的状态。治疗以化浊解毒为总要,茵陈、黄连、黄芩清热利湿化浊,枳实、厚朴、柴胡、青皮、紫苏梗疏肝理气和胃;鳖甲、龟板软坚散结,茯苓、白术健脾除湿。补虚未忘调肝,补中兼运,寓补于运,调肝则忌用破气、过于疏泄之品。肝体阴用阳,非柔不克,故以柔肝为主,疏肝、滋肝、软肝兼而用之。此外,合并腹水患者,见水不应单独利水,应配合补气调中,使气足血行而水化,亦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同。同时重视疏利三焦,三焦有决渎作用,可排泄水液,与肺、脾、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故临床常配伍健脾利湿之品。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