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timtxu 2024-03-28 发布于上海
汽车狂想者
汽车狂想者
2024-03-01 17:10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共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水神,也是炎帝的后裔,神农氏的后代。他曾经与颛顼或祝融争夺天帝之位,失败后怒而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地维缺裂,天倾西北,地塌东南,引发了大洪水和地震等灾难。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流行的盖天说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个故事真的是纯属虚构的吗?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的呢?近年来,有些学者和专家,从考古、地质、天文等多方面的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探索,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神话化表达,而不周山的位置,也可能已经被确定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学者和专家是如何解读和探索这个故事的,以及他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两个版本

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其实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和《史记·补三皇本纪》两部古籍中。这两个版本的故事,虽然都是描述共工撞倒不周山所引发的灾难,但是在共工的对手和动机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版本的故事是怎么说的。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淮南子·天文训》的版本是这样的: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这个版本的故事,是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之位,失败后愤怒地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地失衡,日月星辰偏移,水土流失。这个版本的故事,是比较流行和广为人知的,也是盖天说的典型代表。盖天说,是指天是一个圆形的盖子,覆盖在地上,而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一旦被撞倒,就会导致天地分离,天倾地塌,造成大灾难。这个说法,反映了古人对天地的形状和结构的一种想象,也是古代天文学的一种理论。

《史记·补三皇本纪》的版本是这样的: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版本的故事,是说共工是一个诸侯,因为任用智者和刑者,以强暴霸占天下,但是没有得到天命的认可;他以水为兵,以木为车,与祝融交战。失败后愤怒地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地分裂,天柱断裂,地维缺失。这个版本的故事,是比较少为人知的,也是一种不同的解释。这个说法,反映了古人对共工的身份和动机的一种推测,也是古代政治学的一种观点。

从这两个版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工的对手,一个是颛顼,一个是祝融;共工的动机,一个是争夺天帝之位,一个是强霸天下。这两个版本的故事,到底哪一个更接近真相呢?或者说,这两个版本的故事,是否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考古、地质、天文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寻找更多的证据和线索。

二、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考古证据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遗骸等进行发掘、研究、分析,来探索古代人类的生活、文化、历史的学科。考古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来证明或否定一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那么,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考古学有没有发现一些相关的证据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有些考古学家和专家,通过对一些古代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认为这些发现可能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发现是什么。

共工:“怒撞不周山”真的存在,但现实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其实是一种大洪水神话。大洪水神话,是指描述一种全球性或局部性的大规模水灾,导致人类社会和文明遭到毁灭或重创,只有少数幸存者或重建者,继续人类的历史的神话。大洪水神话,是世界各地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神话类型,如希腊神话中的代卡里翁大洪水,印度神话中的玛纳大洪水,美洲印第安神话中的科查波耶大洪水,以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中的诺亚大洪水等等。这些大洪水神话,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上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描述一种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毁灭和重生的过程。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质证据

地质学,是一门通过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演化等进行研究,来探索地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学科。地质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来证明或否定一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那么,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地质学有没有发现一些相关的证据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有些地质学家和专家,通过对一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认为这些发现可能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发现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其实是一种地震神话。地震神话,是指描述一种强烈的地震,导致地面破裂、山崩地裂、河流改道、海啸泛滥等灾难,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神话。地震神话,是世界各地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神话类型,如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引发的地震,日本神话中的大国主神引发的地震,美洲印第安神话中的巨蛇引发的地震,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共工引发的地震等等。这些地震神话,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上都有着相似之处,都是描述一种地球的剧烈变动,造成大灾难。那么,这些地震神话,是否都是纯属虚构的呢?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地质学的角度,来寻找更多的证据和线索。

地质学家和专家,通过对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层次的研究,发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从而揭示了地震的原因和机制。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岩石层发生突然的断裂或摩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地面的震动的现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板块,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由于地球内部的对流,而不断地移动、碰撞、分离、消减、增生等,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和地形。板块运动,是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地球的一种演化方式,但是当板块运动过于剧烈或不平衡时,就会导致地震的发生。地震的发生,通常是在板块的边界或断层上,当板块之间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就会发生岩石的断裂或摩擦,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波,传播到地面,造成震动。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震级或烈度来表示,震级是指地震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震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地震的频率,通常用震源或震中来表示,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震中是指地震波到达地面的垂直投影点。地震的类型,通常用震源深度或震源机制来表示,震源深度是指震源距离地面的深度,震源机制是指岩石层在断裂或摩擦时的运动方向和方式。

地质学家和专家,通过对地球的地震记录和地震分布的研究,发现了地球的地震活动和地震带。地震活动,是指地球上发生地震的频率和强度的情况,地震活动的高低,反映了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的强弱。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发生地震的区域,地震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板块边界和断层的位置。地震带,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1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指环绕太平洋的一系列地震带,包括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库页岛、千岛群岛、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地区,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地震带,占全球地震的75%以上,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板块边界,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碰撞和俯冲。

2 欧亚大陆地震带,是指横贯欧亚大陆的一系列地震带,包括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等地区,是地球上次活跃的地震带,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板块边界,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碰撞和挤压。

3 大西洋中脊地震带,是指沿着大西洋中部的一系列地震带,包括北大西洋中脊、南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等地区,是地球上最不活跃的地震带,占全球地震的10%以下,也是地球上最稳定的板块边界,主要是大西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分离和扩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