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显故里再识(一)

 兰村 2024-03-28 发布于上海

作者:初霁

本文试证法显故里以下几处具“候选”之可能:其一、晋平阳郡绛邑县,是为“绛邑”说。其二、太平,晋时属平阳,唐时入绛郡,提出“太平”说。其三、正平(新绛),原属平阳临汾,提出“新绛”说。建议在此“三说”基础上从人文经济地理视角(庙宇分布、稻植地理、县志宗谱记录等)进一步深细考察,以求法显故里更确切的位置。

一、“平阳武阳” 关于法显故里,《出三藏记集·法显法师传》及《高僧传·法显传》均作“平阳武阳人”。如《出三藏记集》云:“释法显,平阳武阳注人也”。平阳,今山西临汾区域,古帝尧都,春秋时晋羊舌氏邑。另称为春秋时鲁邑,于今山东新泰县西北。法显籍贯属山西平阳,为学术界通识。然具体细分,还需弄清武阳的具体地理位置,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先生1935年提出“襄垣说”,[ 足立喜六:《考证法显传》第1页,三省堂昭和十一年(1935)。] 足立喜六(1871-1949年)日本静冈县人。1898年在东京高等师范毕业。土木工程技术者,同时也是历史学家,通中国史地,撰有《考证法显传》[ 三省堂昭和十一年(1935)刋。]。另有《长安史迹研究》一书发表,属足立先生汉唐长安旧迹研究的专著。《考证法显传》云:法显籍贯为襄垣。日本长泽和俊从之。[ 长泽和俊,1928年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于早稻田大学等校执教。教授,丝绸之路研究家。刋《法显传译注与解说》,又撰《丝绸之路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贺昌群亦和此说。[ 贺昌群:《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贺昌群(1903—1973年)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等。]    襄垣为今山西省长治市所辖,公元前455年赵襄子于此筑城而具名。足立查乾隆时《襄垣县志》云:周敬王十二年(前508),襄垣已属平阳。又考察襄有王桥镇,该镇有“五阳”村,是乃“武阳”,遂立“襄垣”说。[ 有说法显(公元334年—420年)为山西省襄垣县虒亭镇司马村龚家庄人。所据为清同治十二年《龔氏族谱》有记:“上世原居司马公生数子无成后将次子送交和尚”。法显俗姓龚,少时出家,与此合。]  章巽先生[ 章巽(1914—1994年),浙江金华市人。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曾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南京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提出“临汾”说[ 章巽:《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页,]附和者有杨曾文先生。章巽云:“关于法显的出生地《出三藏记集》、《高僧传》、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卷二、《开元录》等都说他是'平阳武阳人’。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七、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三等但称他为'平阳沙门’。按:晋及十六国时平阳郡所属唯有平阳县而无武阳县,当时平阳郡内亦未闻有武阳之地名,武阳或爲平阳之误,故《历代三宝纪》等即称之爲'平阳沙门’。当时平阳都治所即在平阳县,县城故址在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法显的出生地可能即在此。”[ 章巽:《法显传校注》第2页。 ]章先生认为,查晋书平阳郡无武阳一地,但有平阳县。[ 《晋书·地理志四》云:平阳郡“统县十二:平阳、杨、端氏、永安、蒲子、狐讘、襄陵、绛邑、濩泽、临汾、北屈、皮氏。” ]章先生认为:“武阳”为“平阳”之误,法显拟为平阳郡平阳县人,此地今属临汾,故又称临汾人。[ 《晋书·地理志四》:(晋)平阳郡(故属河东,魏分立。统县十二,户四万二千。)平阳(旧尧都。侯国。) 杨(故杨侯国。) 端氏(韩、魏。赵既为诸侯,以端氏封晋君也。) 永安(故霍伯国。霍山在东。) 蒲子 狐讘 襄陵(公国相。) 绛邑(晋武公自曲沃徙此。) 濩泽(析城山在西南。) 临汾(公国相。) 北屈(壶口山在东南。有南屈,故称北。) 皮氏(故耿国)]

二、绛州绛郡有“武阳” 其实人们已发现古晋地方确有“武阳”。《新唐书·地理三》云:“绛州绛郡,县七:有府三十三,曰新田、太平、正平、武城、长社、大乡、垣城、涑川、绛川、盖松、凤亭、延光、平原、高凉、神泉、桐乡,万泉、翼城、皮氏、董泽、零原、石池、延福、永康、景山、周阳、夏台、古亭、崇乐、绛邑、长平、武阳、蒲邑。” [ 《新唐书·地理志三》:绛州绛郡,雄。土贡:自縠、粱米、梨、墨、蜡烛、防风。户八万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县七。 (有府三十三,曰新田、太平、正平、武城、长社、大乡、垣城、涑川、绛川、盖松、凤亭、延光、平原、高凉、神泉、桐乡,万泉、翼城、皮氏、董泽、零原、石池、延福、永康、景山、周阳、夏台、古亭、崇乐、绛邑、长平、武阳、蒲邑。) 正平,(望。西有武平故关。) 太平,(紧。有太平关,贞观七年置。) 曲沃,(望。东北三十五里有新绛渠,永徽元年,令崔翳引古堆水溉田百余顷;南十三里山有铜。) 翼城,(望。义宁元年以翼城、绛置翼城郡,并置小乡县。武德元年曰澮州,二年曰北澮州,四年州废,县皆来属,九年省小乡入翼城。天祐二年更曰澮川。有铜源、翔皋钱坊二;有澮高山,有铜,有铁。) 绛,(望。有铁。) 闻喜,(望。武德元年置。有铜冶。东南三十五里有沙渠,仪凤二年,诏引中条山水于南坡下,西流经十六里,溉涑阴田。) 垣。(上。义宁元年以垣、王屋置邵原郡,又置清廉、亳城二县。武德元年曰邵州。二年置长泉县,是年,以长泉隶怀州,后省。五年省亳城入垣。贞观元年州废,省清廉入垣,来属。龙朔三年隶洛州,长安二年复旧;贞元三年隶陕州,元和三年复旧。) ]由上可见,唐代绛郡“有府三十三”,由上下数第三十二府为“武阳”。  查《晋书·地理志》,平阳郡领十二县:平阳(旧尧都。侯国。)杨(故杨侯国。)端氏(韩、魏。赵既为诸侯,以端氏封晋君也。)永安(故霍伯国。霍山在东。)蒲子、狐讘、襄陵(公国相。)绛邑(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濩泽(析城山在西南。)临汾(公国相。)北屈(壶口山在东南。有南屈,故称北。)皮氏(故耿国。)可见,晋时平阳郡十二个县中无武阳。然而第八个县为绛县。唐代时,平阳郡无绛县,绛县归绛州绛郡。郡内有七县,领府三十三,其中含武阳府。武阳不为县而为兵府。兵府设在县城,也设在县以下之村镇。武阳不为县而为村镇。  以上形成如下推理逻辑:晋平阳下属有绛邑县——绛邑县唐时入绛州绛郡——绛郡中有武阳村——故法显“平阳郡平阳县”说拟改“平阳郡绛邑县” 说,成为一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