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与春天同行 2024-03-29 发布于青海

紫霄宫,又名“太元紫霄宫”,明代宫观建筑,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较完整的皇家庙观建筑群,同时是武当山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武当山紫霄宫

在道教中,紫,象征天上紫薇星座,居中央,为帝星。霄,九霄之意,紫霄宫在道教中意为天地中央之紫坛。就是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中央,高出九霄的大殿。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武当山紫霄宫

(一)紫霄宫来历

紫霄宫是继唐太宗建五龙祠之后,武当山又一处帝王敕建的宫殿。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公元1018年,宋朝事情,皇城汴京的玄武祠旁,涌出了一股清泉,宋真宗为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心,将玄武“将军”升格为“真君”,封号为“灵应真君”。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宋徽宗继位后,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即位第二年,徽宗就给水神玄武的“灵应真君”的封号前加上“佑圣”二字,他希望武当山的主神,保佑自己平安无忧,同时还令人在武当山寻得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于是东神道上建起了紫霄宫。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紫霄殿

宫殿落成后,宋徽宗称其为国家祈福之廷。

今天的紫霄宫,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他毁于战火,又数次重建。

明永乐十年敕建时改成“太玄紫霄宫”是武当山现存的最完整的宫殿之一。

它坐北朝南,背靠太子、玉清、太清、悬空诸岩,俯视三公、五老、宝珠、照壁、福地诸峰,右有雷神洞,左有蓬莱第一峰。周围山势形成二龙戏珠宝椅状,紫霄宫如同龙之戏珠座落于群峰正中。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更有禹迹桥、禹迹池、福地殿伏于宫前,太子亭立于宫后,万松亭、赐剑台分列左右,加之建筑上采取欲扬先抑,先疏后密,首尾相顾,中轴对称的手法,紧依山势,层层而上,居高俯下,十分宏伟,透出雄居于武当之威严。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二)主要宫殿及供奉

紫霄宫坐西北朝东南,共有建筑29栋,建筑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从八字宫门开始,数百级饰栏台阶层层迭上,四座“琳宫珠殿”,依山势屹立在十二重高大的饰栏丹墀崇台之上,气势壮观,威严肃穆。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坊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殿中供奉青龙、白虎神像,各高丈余,身着胄甲,手持戈戟,怒目圆睁,威严肃穆。青龙、白虎神像是道教的护卫神,这里的塑像是武当山宫观的守门神。据考证,这两尊神像为元代著名塑像家刘元一派的传世作品,为武当山泥塑艺术珍品。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龙虎殿后为龟碑亭,亭内有两座石龟碑雕。一为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为保护武当山道教活动而亲笔写的圣旨;另一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修葺道宫碑记。龟高各3米,长4米,宽2米,龟背上树有约6米多高的石碑,总重量达90多吨。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图片来自网络

龟甲、龟腹有明显的质感、龟头、龟脚表现出负重着2的形态。像这样用完整的巨石雕制成的石目,十分罕见。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图片来自网络

紫霄殿是紫霄宫的正殿,建在三层高大的石台之上,砌筑有白石雕栏。殿为木构建筑,面宽和进深均为五间,重檐九脊,红墙绿瓦。檐角装有鳌鱼、金凤、飞龙,殿背上装有连升三戟,有天马、雄狮、麒麟、仙鱼。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紫霄宫大殿真武像 | 图片源自百度

重檐坊上刻有道教故事。殿内额坊、斗拱、天花,均绘有彩色图案,藻井浮雕二龙戏珠,三十六根杉木巨柱顶立其间,整个建筑,飞金流碧,富丽辉煌。殿堂正中神龛安放在石雕须弥座上,神龛双柱饰有二龙戏珠,双凤朝阳。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道教故事

龛内供奉玉皇大帝和明御制铜铸鎏金真武像四尊,一尊为真武的武身坐像,另三尊分别为中、青、老年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以及赵天君、关天君、马天君、温天君、水火二将等八大神师,均系明代御制铜铸鎏金,神态各异,是明代艺术珍品。左右龛内还供有不同规模的真武像28尊。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道教故事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道教故事

真武大帝为道教信奉的神灵之一,亦称佑圣真武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为职司北方之天的尊神。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紫霄宫彩塑 | 图片源自百度

紫霄殿后为父母殿,殿内供奉着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左右神龛内供奉着观音、三霄娘娘、送子娘娘。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父母殿

此殿五间,为清光绪年间重修。宫内还有西宫院弄东宫院,近年来都修缮一新。西宫院为道舍,东宫院为武当山道协会所在地。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父母殿

同时东宫,也是宋代紫霄宫遗留下来的唯一一个院落。东宫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两层小楼,它完整的保存了宋代宫观建筑的特征。历经数百年风景,曾经被宋王朝视为洞天祈福地院落,古朴而又优雅。

(三)紫霄宫拥有众多珍贵文物及景观

如紫霄大殿四周的上百尊元、明、清代铸造的神像和供器;

殿前有一座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铸约2米高的铁铸香炉;

紫霄宫还珍藏着一部历时500多年,仍崭新如初,金光闪耀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1982年,武当山出土为明建文元年(1399年)湘王朱柏所造的一条金龙。

武当山沿途宫观都是文物宝库。这里众多的塑像、法器、几案、供具、经书、碑碣,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研究中国道历史,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明代香炉

另外,紫霄宫还有“龟脖吐水”、“金银沙坑”、“日池观鱼”、“金蛙叫朝”、“双瀑悬空”、“银线穿珠”、“梭梦藏月”、“喜鹊迎宾”、“紫霄霁雪”等景观。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紫霄宫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1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攻克均州后,驻扎武当山。红三军司令部就设在紫霄宫。父母殿曾是贺龙的卧室和办公室,至今殿内西耳房仍挂着“红三军司令部”的小牌,屋内保存着当年贺龙题赠紫霄宫全山道总徐本善(又名徐伟樵)的对联:“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

武当山(二)紫霄宫,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位于武当山中轴线之上

紫霄宫红三军司令部 | 图片源自百度

紫霄西宫曾是红三军后方医院,当时红三军战略转移,有七位红军伤员,为保护战友,挺身而出,在西宫外银杏树下壮烈就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烈士遗骨移葬在宫门前的赐剑台,并建烈士亭,供人瞻仰。道长王教化一直珍藏着当年红军伤员送给他的30枚银元,1980年献给政府作为革命文物保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