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节课太香了”

 剽悍前行 2024-03-29 发布于广西
01
小谭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是——“这节课太香了。”
我一脸疑惑地问:“太香是什么意思?”
他笑嘻嘻地说:“就是上得好啊。”
你们知道吗,来自孩子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多么鼓舞我心啊。
其实,这节《赵州桥》我并未精心做过设计。只是,我个人蛮喜欢这篇课文,喜欢的原因不是语言多么优美,而且这篇文章结构清楚,语言精炼。
课堂开始,我问孩子们在生活中哪些桥?给他们看了几张现代桥的图片。
如果让你介绍一座桥,你会介绍什么呢?(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刻意练习他们拿到一个题目可以写什么,为写作做铺垫。不能每次都靠我给写作框架呀,总归是要学会自己构思,学会自己走路的。)
然后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和刚刚看的桥比起来,这座桥实在太普通了。
然后学习第一自然段,提取了关于这座桥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名称,设计者,距今时间等。
第二段最耐人寻味。本段围绕着“这座桥非常雄伟。”展开。孩子们自己读,齐读,然后围绕着“哪里雄伟”展开讨论。
孩子们很厉害,找到了桥的长度,宽度。最为重要的是,读着读着,觉得李春在隋朝能够想到用单拱桥的设计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他还想到了在桥的两边设计了两个小桥洞。孩子们不禁感慨,古人智慧啊!
谈到这座桥的材料时,孩子们说,现在的桥是钢筋水泥做成,有机器有工具,但那个时候建造这座桥都靠人工打磨石材,一块一块石头砌成,太伟大了。
聊着聊着,再读本段,孩子们的感情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读着读着,就下课了。
“啊,这么快下课了?”辰辰喊道。
哈哈,这节课,好像什么都没教,就下课了。
今天的感受是,日常教学一定不要贪多。一节课,围绕着一两个目标,把学习过程展开,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让孩子学透,学到家,这样点点滴滴的家常课,就会汇聚成汪洋大海。孩子们以后面对文本时,自会自觉地读,自觉地品味,自觉地琢磨课文的语言表达。
教师首先要对语言文字敏感,找到“怦然心动的感觉”。自己找到感觉以后,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课堂,真香!
02
今天听一节年轻老师的课,颇有感触。
年轻老师们很辛苦。初入职场,很多在没有师父的带领下,自己摸索着前行,对课渐渐找到感觉。能看出来,年轻老师在课后下了不少功夫。想来,我当年上公开课实在很笨拙,只会背教案,一步一步跟着教案上。如今的年轻老师普遍素质高,上课从容自如,很有范儿。
课后,让我提建议。我没有建议,只说,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书不读熟不来讲”,意思是要在学生把课文读熟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理解课文的教学。近两年,我深以为然。
课堂上,多种形式让学生把书读起来,内容熟悉了,理解课文轻松了,语感培养起来了,背诵任务无声完成了。
一定要重视读书,重视朗读指导,很多时候,课文不是老师讲懂的,是孩子读悟出来的。
03
下午没有延时。真感恩学校,让我得以在周三下午终于有了一整块备课的时间。
听了黄吉鸿老师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非常清晰,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非常喜欢。
现在我认为清清楚楚的课,就是好课。
黄老师从初读课文,找到概括这幅画的自然段入手,带着孩子课文了解第一自然段的主要信息。接着是了解整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解每一段写了什么。第三板块是找到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找出关键句,梳理理由,练习说四点理由。这个环节学生表达清楚,从说清楚一两个理由到能说清楚全部的复杂的理由,教学有梯度,有层次,学生有收获。
接着黄老师以第2自然段为例,带孩子理解这一段是怎么把“人物多”写清楚的。学生总结方法,迁移运用方法自学3自然段,再进行全班交流。
哎呀,我就喜欢这样清清爽爽的课。照着黄老师的样子,自己做了一个PPT。
难道男老师上课就是清楚一些么?嘿嘿,得学习这种思维清晰的路子。
附黄吉鸿老师上课流程:
一、引入
1.齐读课题;这篇课文是向我们介绍一幅画。板书:介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任务(一):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已经大概地介绍了这幅画,自由读课文1遍,请把它找出来;
2.梳理第一自然段,每句话分别介绍了这幅画的什么信息;
(①年代,画家②画名,内容③历史及目前保存情况)
3.试着改变顺序介绍这幅画。
三、了解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1. 学习任务(二):自由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幅画的什么内容?完成《练习单》第1题;
图片
2.交流汇报;
师:抓住关键句提炼。
板书:人物多、街市热闹、桥北头情景
3.再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三):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中各有一个句子,写出了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请用波浪线画出;
4.交流汇报;
图片
5.让学生试着以“《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名扬中外呢?因为……”的句式。分别结合这三句话。
(1)用一个理由。
(2)用两个理由。
(3)三点理由。
(4)第四个理由?
图片

介绍可以分点回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四、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一)学习任务(四):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多”写清楚的;
图片
2.生说,师板书
(1)有……有……(7个有)
(2)……
(3)总起+内容+总结(总分总结构)
3.师生配合读
4.对比理解(平时列举三个)
5.发现(最后一个有,不一样?)
图片
小结:最后一个有变化,作者表示就不一一列举。
(末句有变化)
(二)学习任务(五):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街市热闹”写清楚的?
图片
(1)先……
(2)后……
(3)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