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壤团聚体

 昵称37581541 2024-03-29 发布于江苏
表层土壤中团粒结构体的形成具有高度动态特性。团聚体的分散和聚合受土壤条件变化影响,小团聚体比大团聚体更稳定。大团聚体是大量小团聚体形成的聚合物(微团聚体→次级微团聚体→原始颗粒)。

图片图片来源:搜狗图片搜索

大团聚体:直径>0.25mm的团聚状结构单位。
微团聚体:直径<0.25mm的团聚状结构单位。
稳定性团聚体:抗外力分散的土壤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抗水力分散的土壤团聚体。
非稳定性团聚体:外力易分散的土壤团聚体。
较大的团聚体直径约0.25~5mm,较小的团聚体直径约2~250μm,微团聚体由几个微米大小的黏粒和有机质颗粒组成。除了氧化土和新发育的新成土大多数土壤中都存在团聚体的层次性。
除了砂质严重、黏粒缺乏的土壤,团聚过程都始于黏粒絮凝成微小的土块或絮状物, 絮凝过程受生物活动和离子影响。

土壤生物活动
与团聚体相关的生物过程中,最主要包括:①土壤动物的挖穴和 塑形活动:②根系和真菌菌丝的黏性网络对土壤颗粒的缠绕:③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产生的有机胶结物。蚯蚓和线虫扰动周围土壤颗粒,摄取这些颗粒得到养分,同时产生丸状结构体或排泄物。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也促使其周边的土壤颗粒移动,导致土壤颗粒间排列更紧密,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活动形成孔洞,作为土壤中的大孔隙,孔洞起到破碎土块、分割较大土壤结构单元的作用。
土壤结皮
暴雨和灌溉过程中,暴露于土壤表层的团聚体破碎,进入土壤中的水稀释盐分导致黏粒分散。一旦团聚体分解,小颗粒和分散的黏粒被水分冲洗到土壤孔隙内使孔隙阻塞。土壤表层被一层细小而无结构的物质覆盖,这就是土壤结皮(表层封闭)。
图片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1.需要有足够的细小土粒细小的土粒包括微团聚体和单粒。土粒越细其粘结力越大,越有利于复粒的形成。过砂的土壤不能形成团聚体。

2.胶结作用:指土粒通过有机和矿质胶体而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土壤中胶结物质有两大类:一类是有机胶物质。如有机质中的多糖、胡敏酸、蛋白质等。一类是矿质胶结物质,如硅酸,含水氧化铁、铝及粘土矿物等。腐殖质是最理想的胶结剂(主要是胡敏酸)与钙结合形成不可逆凝聚状态,其团聚体疏松多孔,水稳性强。含水氧化铁、铝、粘粒形成的团聚体是非水稳性团聚体。

3.凝聚作用:指土粒通过反荷离子等作用而紧固的过程。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相互排斥呈溶胶状态,但在异性电子Ca、Fe等阳离子的作用下,使胶粒相互靠近凝聚而形成复粒,这是形成团聚体内的基础。

4.团聚作用:指由于各种力的作用使土粒团聚在一起的过程。主要的外力有:

(1)植物根系及掘土动物 对土粒的穿插、切割、挤压而促使土块破裂,根系、掘土动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微生物、菌丝体对土粒的缠绕起到成型动力的作用。

(2)土壤耕作的作用 定时的合理耕作、中耕、耙、镇压等措施具有切碎、挤压等作用,有利于促进团聚体的形成。

(3)土壤的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 干湿交替指土壤反复经受干缩和湿胀的过程,冻融交替指土壤反复经受冷冻和热融的过程。农民对板结的土壤常以晒垡(犁冬晒白)、冻垡来改善土壤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4))有机质将矿物颗粒结合成颗粒状的土壤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肥沃土壤松散、易于管理。土壤有机质中对稳定这些颗粒特别有效的部分是由包括植物根在内的各种土壤有机体产生的某些胶状物质组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