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速记】百日咳诊治要点 | 合理用药

 周原樵翁 2024-03-30 发布于北京
最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近几个月百日咳的发病数、死亡数明显上升。百日咳的诊治要点应全面掌握。

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鼠疫等传染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的通知》,其中包含“百日咳诊疗方案”,“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以此为蓝本总结核心要点,供临床参考。

【速记】百日咳诊治要点 | 合理用药

【国家卫健委】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

中医内外合治百日咳

百日咳诊治要点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一、百日咳的病原学
(1)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
(2)百日咳鲍特菌为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阴性,为两端着色较深的短杆菌,无鞭毛。
(3)百日咳鲍特菌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PT),具有促分裂活性,影响淋巴细胞循环,并作为细菌与呼吸道纤毛细胞结合的黏附素。
(4)百日咳鲍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6℃ 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百日咳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三、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后,首先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上,在局部繁殖并产生百日咳毒素(PT)等毒素,引起上皮细胞纤毛麻痹、细胞变性和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导致小支气管中黏液及坏死上皮细胞堆聚潴留,分泌物排出受阻,刺激呼吸道周围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反射性地引起连续痉挛性咳嗽,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
四、病理改变
主要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的损害,鼻咽部、喉和气管亦可受累。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一般为7~14天。
(一)卡他期
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持续1~2周。
(二)痉咳期
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2~3周。
(三)恢复期
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四)并发症
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亦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
六、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在卡他期末及痉咳期可见白细胞增多,痉咳期最明显,多为(20~50)×109/L,少数可达70×109/L以上,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婴幼儿。
(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1)细菌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可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鼻咽拭子标本阳性率高,病程3周以后阳性率较低。既往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且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者病程超过3周的患者,检出率较低。
(2)核酸检测:鼻咽拭子或者鼻咽洗液标本中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发病3周内阳性率高。
(3)血清学检查:末次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间隔超过1年的病例,单份血清百日咳鲍特菌PT特异性IgG浓度超过诊断急性感染的标准阈值,对于咳嗽≥2~3周的百日咳病例诊断价值大。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恢复期血清PT-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近期接种过疫苗)适用于回顾性诊断。
七、百日咳的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
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紫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2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二)临床诊断病例
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疑似病例,且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正常范围。
(2)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周,与百日咳确诊病例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与首发或者继发病例发病间隔5~21天)。
(三)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培养到百日咳鲍特菌;
(2)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阳性;
(3)PT-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婴幼儿1年内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或既往感染)。
八、鉴别诊断
(一)百日咳样综合征
副百日咳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肺部影像学表现可与百日咳类似。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二)慢性咳嗽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气管支气管异物及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也可引起刺激性阵发性咳嗽,但通常无典型咳嗽末吸气性鸡鸣样吼声。可根据血常规、肺部影像学、病原学进行鉴别。
九、百日咳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痉咳严重者可鼻饲,避免误吸。缺氧者进行氧疗。做好气道护理,预防窒息。
(二)病原治疗
(1)阿奇霉素:优先选择口服给药,口服不能耐受,选择静脉给药。

(2)红霉素(口服):儿童10mg/k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g/d),成人500mg/次,q6h,疗程14天。红霉素有引起新生儿肥厚性幽门狭窄风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3)克拉霉素(口服):≥1月龄儿童7.5mg/kg/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d),成人500mg/次,q12h,疗程7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4)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口服):≥2月龄儿童4/20mg/kg/次,成人160/800mg/次,q12h,疗程14天。
知识拓展:(1)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2)鉴于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2月龄的儿童和成人,若存在使用大环内酯类的禁忌证、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或感染耐大环内酯类的菌株,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用药期间注意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3)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国内研究报道对于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感染,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细菌清除率高,可以考虑用于治疗耐药株感染的2月龄以下小婴儿。(4)对疑似病例可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发病1~2周内接受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三)并发症治疗
出现百日咳脑病时,酌情应用镇静止痉剂及脱水剂,治疗同脑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时,根据致病菌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治疗
百日咳之核心病机为外感时疫,内蕴伏痰,时邪与伏痰搏结,阻遏气道,肺气上逆而为病。临床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论治,中医药具体治疗方案,详见“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链接:国家卫健委 |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
十、预防
(一)一般预防措施
(1)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
(2)做好住院患者所在房间通风,并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暴露后预防
(1)以下人群建议暴露后预防: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
(2)在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暴露后1~2周内)接受药物预防或者紧急接种疫苗预防(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我国尚无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药物选择、剂量、疗程与治疗相同。
(三)疫苗接种
(1)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2)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