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毫太多的茶叶,喝完会刮舌头,刺激性强,根本不好喝?

 小陈茶事 2024-03-30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鸠摩智是天龙八部里讨人嫌的坏和尚,是个对美食没有一点兴趣的人。

同时,也不喜饮茶。

书上有一回写,某日鸠摩智和段誉到姑苏慕容家做客,阿朱、阿碧请他们喝茶。

茶叶的名字很特殊,叫“吓煞人香”。

这也是后世出了名的碧螺春。

书上写,端起茶碗,迎面扑鼻一阵清香。

淡绿茶水中飘浮着一粒粒深碧的茶叶,生满纤细绒毛。

绿茶界里,碧螺春的“毫多”是出了名的。

因为采摘细嫩多茶毫的鲜叶做加工原料。

制作工序里又不像龙井那般专门“辉锅”去毫,所以大量细绒状茶毫便留在茶汤内。

当时,两人都没见过这种茶。

段誉的反应是很开心,品尝后“满嘴清香,舌底生津”。

而鸠摩智呢,打死都不愿喝。

书上给出的理由是,他喝惯了粗老叶制成的黑色茶砖,见到此等碧绿带茸毛的鲜嫩茶叶,心底先是吓一跳。

然后犯起了疑心病,总觉得里面有毒,一口都不尝。

接下来,阿朱又请吃四样点心: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

光听名字,就知道做得美味、精致、细巧。

段誉在一旁猛吃,吃一件赞一件,大快平生。

而鸠摩智还是死扛,一块也不吃。

好茶当前,美食当前,一概兴致缺缺,丝毫不感兴趣。

光从这描述,就能看出鸠摩智这样的人物,一点不讨喜。

换成现实生活里,这样两个性格天差地别的人,结伴一块旅游。

话不投机半句多,妥妥是一场灾难。

《2》

茶叶圈内,以“毫多”著称的春茶,不止碧螺春。

白茶里的白毫银针,亦是银毫密披,白毫密密的“多毫型”茶叶代表。

春茶季上山时,某次,赶上老S在烘茶。

烘的是一批白毫银针。

整个车间,就像进入了雪花球,满屋子都是茶毫。

老S闻声出门时,蓝口罩上盖了一层白,肩上一层白,眉毛上也是一层白。

袖子是白的,鞋面也覆了一层白。

见此打扮,忍不住调侃。

这要是戴上白胡子,就能穿上红衣服,在圣诞夜送礼物了。

白毫银针的茶毫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当茶友们成箱成罐将银针买入手,拆开外箱,打开袋子,取出干茶。

期间也能直观看到,受到静电的吸附力影响,袋子内壁攒了一层絮状物。

知道内情的人,会暗叹,白毫真多!

不知内情的人,也许还会闹误会,怀疑里面是掺了灰尘。

但这不必多虑。

这是茶毫而已,作为白毫银针怎能没有毫?

细巧、纤细、密集的茶毫,能发散出独特气息,形成白茶的代表性香型——毫香。

也承载着许多游离状茶氨酸。

而茶氨酸作为基础茶味组成,能提供清甜、鲜爽的茶汤滋味。

故而,买白毫银针,挑着毫多的下手,肯定没错。

毫越多,毫香越馥郁。

毫越多,茶氨酸含量越丰富。

毫越多,鲜爽茶味更突出。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白茶的茶毫数量正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

但到了喝茶环节,部分茶客对“多毫型”茶叶抱有心理障碍。

见到汤中浮满纤细茶毫,忍不住后退一步。

像开篇提到的鸠摩智喝茶心态。

心里先是暗暗生疑,觉得茶水当中的“毛毛”不能直接喝。

前段在某段短视频,正正听到这般描述。

“茶水当中的茸毛太多,喝下后会刮舌头,咬舌感很重,刺激性太强,不好喝……”

这听上去有些惊悚。

按这歪解形容,茶汤当中的毫会在你喝茶的瞬间,化身为江湖十大暗器里的“暴雨梨花针”。

待喝汤的那一瞬,数不清的梨花针,密集地刺向舌面。

天啊,这画面,太可怕了。

整个就是茶界版《聊斋》。

但这形容,与现实喝茶体验,背道而驰。

喝白毫银针,尤其高山银针,半点都不刺人。

相反,茶汤柔润细腻。

沸水泡之,速速出汤。

即便头道热身,汤中也有淳和质感。

啜茶入口,汤水细润,有温泉汤般的水滑细腻感。

汤水柔、糯、鲜、淳,连喝几杯,连舌头都柔了下去。

这般至鲜、至柔、至润的香汤,又怎会化身成可怕可怖的“暗器梨花针”?喝下后会有咬住舌头般的刺激感?

此等污蔑,空口白牙,断不可信。

《4》

好喝的茶,会让舌尖有顺滑的触感。

像喝一碗胶质丰盈的老火母鸡汤;

像一盅炖了许久的银耳雪梨羹;

也像品相极佳的燕窝,炖煮出来的补汤。

小口喝入时,汤羹在舌面一滑而下,纵享丝滑,丝毫没有阻碍。

反观劣质茶,它们存在一个通病。

即,喝了让人感觉不爽、不舒服。

有些时候伪装颇深的问题茶,它的表面一切尚好,勉强能过得去,挑不出大的毛病。

反复闻了几遍,都没有闻出任何怪味。

仔细反复看干茶,也没有任何故意掺杂、用料粗糙的嫌疑。

但泡开试喝,就是不对劲。

因为喝下茶汤那一瞬,自己的亲身体验很不好受。

这种不好受的感觉,又可进一步细分,诸如磨、刮、叮、刺……

茶水在尝入口后,快速地被粗糙的茶味,磨过或者刮过一遍。

甚至,饮茶后没半点生津回甘,喉间微有刺痛感。

这等体验,简直不要太可怕。

忽而想起一则旧闻,准确来讲是一个旧段子。

某主播在卖岩茶时,现场描绘岩茶的韵感。称,岩茶的岩韵,就是用舌头去摩擦岩石的感觉。

一听这话,顿时呆住。

忍笑半晌,还是控制不住笑出声。

真乃神人也!

除非在武夷山景区里,狠狠跌了跟头,否则这种舌头去岩石摩擦触碰的体验,常人肯定不会有!

武夷岩茶的韵,涵盖系列美妙回味。

与这听起来无厘头的“摩擦岩石”,毫无瓜葛。

这等脱离实际,颠黑倒白的比喻,断然不可信!

《5》

泡茶时,遇到喝了后很刮舌的茶。

刚将茶水喝下,立马能感觉自己的舌头变粗。

这种刮舌刺激的糟糕体验,就像冷不丁,自己咬到了舌头上。

所以,网上也能看到有关“咬舌感”的调侃形容。

不过,不论刮喉还是咬舌。

这种刺激感太强的茶,一应不是好茶。

真正好茶,理应是润的、柔的。

不论香润、鲜润、醇柔、绵柔,还是刚柔并济,都不离不开喝完后,口腔感受舒爽的宗旨。

那些喝完后,满口都感到很刮、很刺的茶。

往往是内部含有刺激性物质过多。

最典型的,是涩味物质占比过重,而茶汤当中有益成分极少。

两相对比,显得无比刺激。

碰到这种喝完后感觉“很刺”,恰似如鲠在喉,浑身不爽的茶。

不论它名头多响,包装多高端,价格多贵。

论内在,都是草包一个!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