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舆丨终极关怀

 过山岗2022 2024-03-31 发布于河南

《存在之道》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终极之惑

人类及其存在的重要表征,体现于始终处于未臻“圆满”的“失衡”状态,未能像“物”那样自然而然地存在,而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之存在保有觉察与疑问。事实上,宇宙似乎有着已被锁定的宿命——科学给出了宇宙从“大爆炸”到耗散或坍的命运,但恰恰是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及未来的命运是未知的。因此,人们不仅仅需要“自在”地生活,而且还要关心宇宙与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图“自为”地生活,这就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是人对终极之惑的艰苦挑战,“终极”问题不是人类无病呻吟之问,而是人类生存的真实之困。如果人们不能在头脑中或心灵中生发出这个问题,也许到是一件咄咄怪事。

人类是宇宙目前已知生灵中唯一具有终极之惑的族裔,他们在终极关怀——寻求存在之义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旅程。

图片

一、终极关怀

人的存在,大异于“物”之存在。人的存在,不单单是一个“物”或“物理”的过程,而是一个“生命”的“生存”过程,即一个从始至终充满了自我选择的演进过程。

然而考察人生境况的难度并不亚于考察“物”,抑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既被抛到这个世间,在获知生存意义之前已经在生活,而多数人的生活也不是在明确的根本性的目的性之下展开的,尽管他们并不缺乏一个个具体的生活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考察人之“生活”?

事实上,无论从应然性之“意义”切入,还是从实然性之生活实况切入,我们都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依据或标准,因此人生的实相也未必可以获知。我们能看到作为个体的人必有一死,作为整体的人类文明会不断向前演化,但演化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一切意味着,人生之谜与宇宙之谜是等同的,甚至是更难的那个。

但在此,我们仍只能选择以实然性的生活实况作为思考与探寻的开端,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实际而切近的开端,是可以被我们每个人亲历并加以验证的,尽管我们未必确知其意义。

这一思想进路在态度上是坚定的,我们需要抱持这样的信念:存在的意义可以(或只能)从对人的生活的考察中导出。

然人寄于世,意义为何?

我们只能从人的生活本身去观察和审视。

先放下意义,关注于人的需要。人寄于世,必有所关怀。

人所关怀者大体有三:物质关怀、精神关怀与终极关怀。

物质关怀,即人于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需求,这是为了满足人类存在的生理所需,是生存与繁衍的基本前提。

与动物不同,于物质需求之外,人类尚有精神关怀,即满足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关怀,包括享用和创造精神文化,其中包括对知识、道德、理想、信仰、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追求。

不过,作为宇宙中的独特造物,人在满足了物质与精神层面需求后仍感不足,人类尚存终极关怀,即人类具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深切渴望,希冀以其有限生命获得不朽之价值或意义,这就是终极关怀。

人们最大的困扰,在于意识到自身存在是有限的,而这不仅仅在于人之必死,而是在于不清楚生之意义。

终极关怀,非是天外之物,而是来自于人之内在需求。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Democritus,约公元前460—前370)说,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也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则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近代哲人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曾说:“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永恒更能使他惊心动魄的了”。(帕斯卡尔:思想录)

终极关怀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莫大“悲剧”,即个体存在之局限和有限,人强烈地意识到在有限的自身之外存在着某种无限与永恒,从而向往和追求无限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显然是人心灵不安与痛苦的根本肇因。

哲学意义上的“终极”,是指世界和事物存在的时间一维性的最终状态,也是世界和事物共时态的空间存在状态的最深刻的唯一“本质”。因此,终极关怀是人类生存最高层面的关怀,是对存在及其意义与人生意义的关怀,是人类的最终向往、最高追求,是生命中最高的超越性活动。

但是,无论终极关怀如何高蹈超迈,它仍未超出人的内在需要。因此,终极关怀无论走出多远,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本身,即要为人生设定最高的价值目标和根本意义,以便让人把人生寄托于这个目标之上,形成贯穿于整个人生过程的一种精神关照。

在这里,我们可以轻易地检视出宗教和哲学,作为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形式,它们显然都直接服务于人类的终极关怀。

当然,有关终极关怀的命题不是一个全称命题,在理论层面也许只适用于少数人。当然,也不能排除在更多的人那里,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不乏这一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