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汉之交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家族

 握中悬璧 2024-03-31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大汉荣耀四百年目录(1-71章)
(七十二)汉成帝无子之谜
(七十三)王莽的崛起
(七十四)真实的汉哀帝
(七十五)王莽篡汉的前奏

(七十六)刘崇、翟义之乱

在汉代,各郡中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一般在八月或九月举行,这种演习被称为都试,因此这一天军队以及郡中适龄男子都会被集中起来。

居摄二年(7年)九月,适逢都试举行,前丞相翟方进次子东郡太守翟义集结郡中战车、骑兵等应急部队,拥立严乡侯刘信做皇帝,随后将檄文发给各郡国,檄文中声称王莽毒害汉平帝,擅自代理皇帝职位,妄图葬送汉朝江山,因此将奉天命,讨伐王莽。

各郡国闻讯大震,而翟义也一呼百应,部队很快扩充到十万之众。

两年前,汉平帝刘欣重病,王莽非常虔诚地为其起祈祷,甚至表示要以自己换取天子的平安,只不过这虚情假意并未挽回刘欣的生命,这也是《汉书·王莽传》的说法。

不过根据为《汉书》作注的颜师古的说法,由于刘欣渐渐长大,对王莽禁止其生母卫氏进京一事大为不满,二人生出嫌隙,于是王莽对天子起了杀心,在刘欣的酒中下了毒。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来源于某种传言,因此翟义起兵时以此为由来增强号召力。

那么刘欣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王莽所害呢?

其实王莽的野心虽然早已昭然若揭,但若说他行大逆之事毒害天子,大概率是子虚乌有之事,因为这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所谓“孝平之世,政自莽出”,王莽已经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而此时他代汉自立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维持现状是对他最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王莽才极力将自己的女儿推上皇后之位,目的就是要她尽快生下刘欣的继承人,这样一来,日后王莽就可以以天子外公的身份继续把持朝政了。

倘若害死天子,授人以柄不说,还要面临重新选择新君继位的问题,这样变数太大,不如维持现状更加稳妥。

另一方面,刘欣自幼患有先天性疾病,这也是《汉书》中明确记载的,因此在年少时突然发病而死可能性很大。

总之,王莽毒杀天子一事大概率是子虚乌有。

在刘欣死后,元帝一系已经绝嗣,按照血缘最近的原则,只能在宣帝子孙中选择继承人。当时宣帝曾孙为王者有五人,为侯者有四十八人,不过王莽认为他们他们都已长大成人不易控制,便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由,要求从下一辈中选择。

最终,王莽选择了宣帝曾孙中年纪最小的广戚侯刘显之子,年仅两岁的刘婴。

到了这一步,王莽接下来想做什么就已经路人皆知了,因此他也不再掩饰。就在平帝驾崩的这个月,武功县长孟通在疏浚水井时挖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明显是在王莽授意下打造的虚假祥瑞,在为自己将来篡汉进行造势。

此时的王太皇太后必然也看出这个侄子的野心,因此表示:“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于是王莽的堂弟太保王舜对她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目前大势如此,这件事已经无人可以阻止了,不过王舜倒也没有完全不给姑母的面子,于是又补充了一句,“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填服天下耳。”意思就是王莽只想要个摄政之位,不敢心存他念,算是退了一步。

事实上篡汉需要一个过程,王莽并未打算当时就称帝,取得摄政之位暂时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才故意提出一个令王太皇太后绝不可能接受的方案,等遭到拒绝时进行部分退让,对方便无法再次拒绝了。

很快,王莽便“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而年号也在第二年改为居摄。

王莽大逆不道,妄图篡汉自立,虽然朝中几乎无人敢于反对,但在地方上却激起了很强烈的反弹,于是先后发生了刘崇、翟义起义,而这两次反抗王莽的起兵并不是简单的因王莽居摄而临时起意,事实上其背后有着一个庞大家族的影子,其的影响力贯穿了整个两汉之交的历史。

这个家族就是大名鼎鼎的舂陵刘氏,舂陵刘氏的始祖是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侯刘买,到了刘买之孙刘仁这一代,这一家族开始扩张,与从弟巨鹿都尉刘回和其余宗族聚居一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舂陵侯家为核心,由诸多相对独立的舂陵刘氏旁系组成的集团,由此拉开了舂陵刘氏与王莽的长期斗争的序幕。

早在平帝时期舂陵刘氏就对王莽的野心有所警觉了,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5年)春,“祫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百余人征助祭”。

彼时距离王莽居摄还有一年时间,在这次大规模宗室朝祭活动中,当时的舂陵侯刘敞与安众侯刘崇进行了一次密谈。

刘崇和刘敞同出自长沙王一系,因此关系相比比较亲密,于是刘崇对刘敞说道:“安汉公擅国权,群臣莫不回从,社稷倾覆至矣。太后春秋高,天子幼弱,高皇帝所以分封子弟,盖为此也。

这句话说得已经非常直白了,刘崇就是在表达自己将要起兵反莽的志向。

不过相比起略显冲动的刘崇,刘敞还是稳重得多,他清楚地方宗室在经过推恩令的打击下实力早已羸弱不堪,莫说是一个小小侯国,就连王国也绝不是朝廷的对手,因此贸然起兵对抗王莽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对刘崇的想法只是“心然之”,而并没有深度参与其中。

但仅管如此,刘敞很可能还是在私下对刘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帮助,据《后汉书·刘敞传》记载,“及崇事败,敞惧”,如果他在朝祭活动后就切断了与刘崇的联系以示撇清关系的话,大概不会如此恐慌,因此他很可能在暗中与刘崇有联系。

而这大概也是刘崇敢于起兵的主要原因之一,否则若真的是只有那区区百余人的力量,我想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不会自寻死路,而长沙王一系在南阳地区树大根深,在得到同族的暗中资助后情况或许会好一些。

但仅管如此,刘崇这次起兵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刘崇败亡后,刘敞被免去了庐江都尉一职,随后被召至长安,这令他感到了恐慌,但按照《后汉书·刘敞传》的记载,之后他“欲结援树党,乃为祉娶高陵侯翟宣女为妻”,让儿子刘祉和翟方进长子翟宣之女联姻。

这是一个有些难以理解的决策,要知道翟氏家族随着翟方进的自杀就已经衰落了,在朝中完全没有什么影响力,刘敞若只求自保的话,和翟氏联姻意义实在不大。

因此可以推断,刘敞此举必有深意,而结合翟义之后的举动,刘敞的想法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在刘崇失败后,继续暗中帮助下一个有反莽倾向的集团对抗王莽,而这个人就是翟义。或许是翟义没有女儿,因此只好通过翟宣来和他取得联系。

翟义起兵后,由于他拥立的刘信之子刘匡已经过继给东平王一系,因此凭借这层身份,义军很快兼并了东郡东南部的东平国,随后转而向南进入山阳国,此时大军已经扩充到十余万人的,规模远胜于一年前的刘崇起义。

在听到翟义起兵的消息后关中大震,多达二十三个县的盗贼一起发动叛乱,赵明、霍鸿等人自称将军,私处攻城略地,杀死右辅都尉及斄县县令,人数多达十余万。

王莽闻讯大为惊恐,他一边抱着刘婴在宗庙中昼夜祈祷,一边连忙调兵遣将对义军进行镇压,两军在陈留遭遇,而最终翟义不幸战败。

按照《汉书·翟义传》的说法,翟宣似乎并不赞成弟弟起兵,而且他认为翟义行事鲁莽,可能会惹出大祸,因此还劝自己的后母回娘家避祸,但后母却拒绝了。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有一个逻辑上的漏洞,倘若翟宣确实是这个想法,那他就应该趁翟义起兵前尽快逃离长安,否则无论翟义胜败,他都难以幸免。

而若是因为怕引起王莽的警惕的话,将后母送走同样有这种隐患,因此这件事很可能是翟宣为了给弟弟争取时间不惜牺牲自己,《汉书》中那些玄之又玄的描写并不足信,翟宣大概是知情的,而深明大义的后母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

翟义失败后,王莽对翟氏家族进行了残酷的杀戮,翟宣之女也在诛杀行列,因此便牵连到刘敞之子刘祉。

这是舂陵刘氏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危机,不过或许是因为刘敞的谨慎,他是否参与起义并无直接证据,因此这便给了他一定的操作空间。

于是刘敞立刻“上书谢罪,愿率子弟宗族为士卒先”,及时亮明自己的态度。

而对于王莽来说,若想实现篡汉这一终极目标,刘姓宗室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刘氏还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否则若是杀戮过重导致天下刘氏齐心反抗,篡汉就很难实现了,因此王莽“欲慰安宗室,故不被刑诛”,舂陵刘氏再次逃过一劫。

不过尽管如此,舂陵刘氏还是在王莽篡汉之际遭到了沉重打击,等到刘敞去世后,刘祉的爵位遭到废除,而且不允许他做官。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益遭到侵夺的舂陵刘氏不会无动于衷,双方的对抗在未来的某一天仍将继续,而这也导致舂陵刘氏成了两汉之交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家族。

只不过在刘姓宗室中,虽有不少愿意对抗王莽者,但与之合作者亦不在少数。

PS:推荐一个优秀的历史类公众号,很多原创内容值得一读,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