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的秘密藏:“无”为何物?为什么无所不在

 扫地僧一一 2024-03-31 发布于江苏
  生命本悟    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    智慧本光
  听光中文欢迎关注图片

中华文明道脉传光,“无”这个概念必须明白。
古人非常智慧,很早就认识到这个“无”。
这个“无”也几乎等同于“道”,或者等同于“一”。
老子描写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在历史上,大众认知的通常逻辑是:这个世界是“确确实实”的物质世界,哪来的“无”呢?荒谬!消极!
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则越来越容易理解这个“无”了。
世界观也越来越先进了,“无”这个概念其实一点儿也不荒谬,一点儿也不消极!
因为现代人知道,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到、伸手摸不着的事物到处都是。
而且,经过科学“显微”,这类事物在物理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现,真的是“无所不在”。
比如波粒态,比如纳米态,比如量子态,比如至精至微态,比如无穷小态……

图片


古人还说,至有即至无,至无即至有。
而现代科技也告诉我们,无穷小等于无穷大,无穷大等于无穷小。
那么,什么是“无穷”?,什么是“至有至无”的“至”?
略加通俗解释——
相对于更小的无穷小,无穷小仍是无穷大,仿佛“一花一世界”;
相对于更大的无穷大,无穷大仍是无穷小,仿佛“须弥藏芥子”。
其实,并没有确定的无穷大,也并没有确定的无穷小。
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的无穷大,也并没有真正的无穷小。
连“无穷”的概念也是个“无”。
那么,无穷小和无穷大,至无和至有是如何统一的呢?
叫“一以贯之”。
即无穷小也好,无穷大也好,至无和至有也好,都是这个“一”构成的,都是这个“无”构成的。
所以这个“无”,其实“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所以这个“无”,其实“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图片

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