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 国画欣赏(2)

 书楼寻踪馆 2024-03-31 发布于河北
北宋 李成《茂林远岫图》画心3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 李成《茂林远岫图》画心2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 李成《茂林远岫图》画心1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宋 李成《茂林远岫图》画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水墨,纵45.2厘米,横143.2厘米.《茂林远岫图》描绘的是夏日山水景色,其中峰峦叠翠,奇峰矗立,远山奇峰崛立,空远清旷;近处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中景山谷之间殿阁林立,塔影隐没其中,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整幅作品呈现了一派寓闹于静的景致。《茂林远岫图》就绘画技法而论,刻画细腻,神形有致;画面构图“三远”法的并用,构景主次疏密的安排等,无不透露出北宋山水画风貌的典型气息。《茂林远岫图》绘夏日景色。近景溪桥流水,轻舟泊岸,客舍隐现,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处山腰间瀑布飞泻,溪流潺潺,云气弥漫,宫殿密布。画心无作者款印,右上部及前隔水均有乾隆题诗曰:淡沱苍山蔚古枝,惟应造物与为师。何人著论名无李,是处营邱放笔时。拖尾有南宋向水跋:曾祖母东平夫人实申国文靖公之孙,枢使惠穆公之女也。右李营丘成所作茂林远岫图,即祖母事先曾祖金紫时奁具中小曲屏。大父少卿靖康间南渡,与赵昌、徐熙花携以来,今皆保藏。敬书所自,以诏后世。嘉定己卯岁冬至日,古汴向水若冰因再装池,以示友人姚子晦、徐元海、夏齐卿、朱仲几、刘宋儒。元倪瓒跋:李营丘平生自贵重其画,不肯轻与人作画,画故人间罕得。米南宫至欲作无李论,盖以多不见真者也。此卷林木苍古、山石浑然,遥岸萦回,自然趣多,类荆浩晚年合作。至正乙巳六月廿日,吴城卢氏楼观,延陵倪瓒。明张天骏跋:李营丘作茂林远岫图,倪云林评其有浑然天趣者也,东平夫人之曾孙尝识其曾祖金紫时小曲屏之具。今观其峰峦叠翠、草木联青、舟车往还、亭馆森郁,有无限真赏,良可嘉也。内监吴公用诚得之,不啻拱璧,余特识之如右云时,弘治三年秋八月廿五日也。文华殿直之暇云间张天骏。
 
南宋 萧照《秋山红树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28厘米.萧照靖康后随大画家李唐南渡,从之学画,山水、人物及奇松怪石,种种皆精妙,绍兴中入画院为待诏。萧照《秋山红树图》,深得李唐艺术真传,对比观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李唐山水画中的斧劈皴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深刻影响着南宋的画坛。萧照作品中明显的继承了北派山水典型的斧劈皴技法。萧照,绍兴中补迪功郎,画院待诏。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等,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风格酷似李唐,几於乱真,系李之嫡传。宋高宗曾给他的画《山水小景》“白云断处斜阳转,几曲青山照画屏。”的诗名,可见他当时是很有名气的。
 
南宋 萧照《秋山红树图》(画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纵26 X横26厘米.《秋窗读易图》绘古时文人隐士远离尘嚣,沉浸诗书的理想生活。图中古松参天,霜叶如花,秋江澄静,远山苍茫,有高士于山川胜景中结庐而居,临水读《易》。历代归隐山林的文人,便是在这水光山色、枫丹松绿间,体悟自然之道,并孕育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及风雅的生活情趣。该图生动地展现了隐逸文人的日常生活图景,不愧其“院人中绝品”之名。
 
南宋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画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马和之《月色秋声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29×22cm.《月色秋声图》描绘了月华秋色下,白衣士人于白沙绿树间临水而坐、独饮遐思之景。笔法清灵,别具高韵。画面左上方有元代赵孟頫题跋,所书内容“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二句化用自李白的五言诗《题宛溪馆》,题跋不仅呼应画题,而且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想象和意境表达,有“画龙点睛”之妙。此图展现了文士丰盈敏感的内心世界与追求诗意栖居的情志理想,彰显出宋画雅逸的审美追求和浓郁的人文情怀。
 
南宋 马和之《月色秋声图》(画心)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8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7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6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5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4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3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2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1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宋高宗赵构书马和之画《鲁颂三篇图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绢本设色 26.2cmx542.8cm. 马和之,中国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高宗时期(公元12世纪)。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1131-1162)中登第,一说官至工部或兵部侍郎。画院待诏,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周密:"御前画院仅十人,和之居其首焉")。擅画佛像、界画、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仿"吴装"创用柳叶描(一作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轻淡,笔法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出入古法,脱去习俗,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