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摄影之外的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 – 李晓西的影像世界

 zdjphoto 2024-04-01 发布于上海

图片

OFFICIAL WEBSITE

 WWW.KASEOPTICS.COM 

图片

自小,我心就为艺术躁动,终是无胆以艺术安身立命。以理工之技度过天命之年后,始学唱歌玩摄影,探索生活新天地。秉承科学学习、理性思考、认真实践的态度,能唱美声一两曲,得美片三四张。再每日三省吾身,浪漫之情不少,艺术创作力不够、想象力欠缺,虽入了艺术之门,离艺术殿堂甚远。权且,唱歌只为天籁洗我耳,摄影只为美景染我目,开阔眼界,广交朋友,足矣!

图片

图片

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包括除了摄影之外的其他爱好。

我曾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在测绘行业从事复杂而枯燥的天文测量大地坐标的计算工作,当复杂的人工计算被计算机代替后,制作数字地图和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成了我退休前的新工作。

我曾经希望在工作之余学习绘画、书法、声乐等某种艺术丰富我的生活,但直到退休之前的5年,才选定了声乐取代排球运动作为我工作之外的爱好。跟专业老师学了三年后,在西安音乐学院一次性考过了'’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最高级别十级。后来,渴望在旅游的时候能留下美景的强烈愿望,让我开始了摄影之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是什么机缘让您爱上了摄影?哪些最重要的经历对您的摄影艺术产生了影响?

摄影曾是年轻时候想做的事情,只是没有时间和精力。2004年带着一个傻瓜相机和朋友们去了西藏后,激发我买了一部入门级单反相机。真正认真投入摄影是在2015年,在多伦多上了Henry Liu 老师的风光摄影课后才开始的。

图片

图片图片

您在很多摄影题材上的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能告诉我们您最喜欢的摄影题材是什么吗?是什么原因让您对这个摄影题材产生了浓厚兴趣?

非常高兴我的作品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尝试的摄影题材很多,风光、动物、人文、建筑、微距、静物等等,每一个种类我都喜欢,但精力有限,所以近几年来我主要拍摄风光、野生动物和人文。这三者之间,又重在拍人文。原因是这个世界里多元化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习俗很让我着迷,也因为人文摄影更容易拍出情绪和故事感,容易拍出万花筒般不可重复的作品,避免作品出现同质化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的人文摄影作品,画面不仅仅意境优美,也散发出耐人寻味的故事内涵,您在摄影创作中,如何考虑作品形式和内涵之间的关系?

让一张摄影作品既要有形式美,还要有故事内涵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难就难在它是一件长期而巨大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快餐文化。我自己的基本做法是,首先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持续关注和欣赏摄影之外不同艺术门类的作品形式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然后撷取有用的养料为我所用,另外就是在摄影现场有意识地借鉴小说散文中的情境、诗词歌赋中的意境、电影戏剧中的画面、经典绘画的构图和色彩,并把脑海中忽闪出来的这些感觉和要素直接或变通地应用到我面前的现实场景中来,然后使用适合的镜头和视角,过滤和规避杂乱无意义的画面元素,尽量给平凡普通的拍摄对象赋予高于生活的情感、情调和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的摄影作品,表现手法多样,您怎样把电影和戏剧艺术的手法应用到摄影中?

最近电视剧《繁花》的上映被摄影界津津乐道,这说明了电影和戏剧是我们学习摄影的最好教材。一般来说,我们在电影中既能看到恢弘震撼的大场景构图、又能看到中景远景的布局,还能看到细腻的人物特写以及丰富的光影变化;在戏剧、话剧、歌剧、舞剧的舞台上,能看到既艺术又简约的布景、人物在舞台的位置、灯光对人物的塑造以及人物在故事中的情绪和表情。所以多多揣摩戏剧,尤其是歌剧和电影的经典片段, 可以帮助我提高摄影构图的能力,帮助我们以点睛之聚焦、大气之斧凿、神来之视角进行构图和用光,甚至调度拍摄对象,帮助我把繁乱具象的平凡场景拍成大气脱俗的画面,拍出感人之情、撼人之像、殿堂之气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觉得还有哪些艺术的表达形式,可以在摄影创作中被用来借鉴?

艺术是相通的,对各种艺术门类关注欣赏得越多,艺术通感就越强,艺术眼界就越宽,应用和创造摄影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摄影现场的反应速度就越快,所以诗词歌赋甚至音乐艺术都可以被用来借鉴,比如多听经典音乐,可以滋养情绪,帮助培养摄影者的艺术情感和气质,也能帮助摄影人感悟景象中的韵律、线条、旋律和节奏;借鉴文学中的成语典故、神话童话和诗词歌赋做为摄影创作的可用语境,可以帮助我们让作品产生内涵和情感;借鉴古代诗歌“赋、比、兴”的创作原则和表现方法,能帮助我们产生联想、遐想和比喻,并激发诗意,使摄影作品不说“大白话”,让摄影主体生动有情,形象饱满,过目不忘;借鉴绘画技术更能直接帮助我们摄影人提高构图能力,和进行后期的色彩调整和影调处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可以介绍一下您在人文摄影创作经常使用的器材吗?您觉得器材的选择在人文摄影中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我拍人文用的镜头并不特别适合拍人文。这些年我手头只有尼康的14-24、24-120和35定焦头,所以我拍人文就凑合用这几种。好在人文摄影的弹性比较大,这些镜头似乎在拍摄人文题材作品时并没有太大的掣肘。人文摄影最好带两机两镜,方便随时根据场景换镜头,或者根据镜头选内容。对镜头尽量做到取长避短,如果避不了短,就用适合的拍摄技巧来补短。使用镜头是灵活的事情,也是创造性的事情,绝不要自己束缚自己,也不要被他人的经验所束缚。

图片

图片

图片

摄影过程中,是影像后的情感、故事性重要还是技术上的提升更重要?作为观察者,您与主题的关系通常是什么?

我认为初学摄影时,技术是第一位的,技术熟练后,影像中的故事和情感就更重要了。万一技术有点失误,还有故事和情感做支撑,但只有技术没有故事的影像,就没有那么耐看和有意味,也容易被人忘却。

做为观察者,如果我要拍摄的主题本身(动作、情绪和环境)已经天然完美地形成了我想要的情绪、故事和构图,我就做一个自然摄影人,按下快门就行了。如果主题和画面不匹配,也不符合我心中想表达的意念和观念,我就把自己变成导演,利用现场要素,调度拍摄对象的情绪或行为,营造高于现实生活的场景,浪漫的、抑郁的、欢乐的、悲伤的、沉静的、寂寥的等等。当然这是我拍艺术摄影或观念摄影的做法,如果拍纯纪实片,就不会干扰或没有必要干扰拍摄对象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期是当今摄影创作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摄影创作中,您怎样来掌握摄影后期的尺度?尤其是在人文摄影作品的创作中?

我自己对摄影后期把握尺度是灵活的,是根据拍摄质量、拍摄内容和追求的作品风格决定的,不确定一个固定的尺度。比如,对于融入自己观念、具有创意风格的作品,后期的尺度可能就会大一些。对比较写实的作品也许稍做一点后期就行。后期的尺度完全取决于想给作品赋予什么情感和内容和风格来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摄影初学者您的建议是什么?如何入门?能告诉我们您的拍摄经验吗?

从我自己一路过来的经验来说,初学时,最好先找个好老师,掌握扎实、有效、高级的摄影知识和技巧,这是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的不二法门。再次就是多拍片,啥都拍,训练自己的摄影眼和构图的能力。另外要学习摄影史、了解摄影诞生以来的各种流派、各种作品,各种风格,然后将其营养吸取到自己的作品中来。更要多观赏顶尖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和其它艺术门类作品,要力求三高:眼界高,目标高,素养高。如果说“取其高者得其中,取其中者得其下”,那么设定了这“三高”,所拍作品就至少不会太低级或平庸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没有您比较喜欢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对您产生过什么影响?

喜欢的人文摄影师很多,说不过来,只列举一二吧。

我喜欢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极具电影感的作品。他拍摄的场面宏大而深邃,所拍主题深刻而不平凡,他史诗般的作品《地球之盐》、《创世纪》,每看每震憾。

国内著名摄影家李泛(摄影专业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的作品和摄影风格也给我很多启发。他的系列作品中既有自然抓拍的场面,也有精心摆拍的故事。他常常不受传统构图的约束,把主体摆放在画面出其不意的位置,令人叫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一般的光线下,也能把故事渲染得感人至深。

奥地利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是一个喜欢用诗意和洒脱的手法 、以印象派、超现实主义以及未来主义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摄影创作的大师。当我对自己某些作品不自信或怀疑时,通过观赏他的作品,便能找到自信和自我肯定。

国内摄影师王庆松是极具个性的摄影家。这些年来,他已不直接拍摄现成的社会场景和人物,而是人为地构建的场景,拍摄他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他在外部世界给不了他想要的情境和氛围时,他不向现实的摄影环境和对象妥协,坚定地从内心出发,自己充当作品的角色,用自己的方法定义摄影。他的作品《跟我学》《跟你学》《跟他学》就是对传统摄影的颠覆。他给我的启示是:要敢于打破规矩拍极具个性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您未来有什么具体的拍摄方向或希望实现的特定目标吗?

我一直是把摄影当成业余爱好,所以从未给自己设立过目标。如果真要确定目标,那就是进一步学习大师们的摄影理念和方法,让自己的作品能更生动一些,让摄影内容更丰富一些,让摄影风格更加多样化。另外,我会继续以中国画的艺术评价标准来追求自己作品的质量:能品—形象生动;妙品—技法娴熟 ;神品—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 ;逸品—无法之法(奇异思想+妙手偶得)。难度很大,但即便做不到,一点一点去追求,也不枉迷恋了一场摄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大西洋摄影家协会公众号推出的第四十二辑摄影师专访,希望这样有个性、有内涵、有视觉故事的摄影瞬间可以延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期图文版权归作者及大西洋摄影家协会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