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后第一部禁书《腹地》,究竟写了什么,使作者郁郁而终

 12345csdms 2024-04-01 发布于北京

关姐说历史2024-03-30 19:46河北

建国后第一部禁书《腹地》,究竟写了什么,使作者郁郁而终

建国初期,随着“左”思潮的盛行,许多真实反映生活的著作被禁止出版,或者即使出版了也遭到了禁止。

据说,建国后第一部被列为禁书的作品是来自河北作家王林的《腹地》。

王林出生于1911年,出生在河北衡水,他在青岛大学就读期间,以秘密身份加入了共产党。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冀中军区,并担任了火线剧社的社长以及《冀中导报》的编辑记者。

正是在抗战期间,王林创作了一部小说,名为《腹地》。

这本小说以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一大扫荡”为背景。当时,上级要求王林等人立即转移,但王林却决心留下来,他表示要亲自见证这次“反扫荡”,并记录下抗日军民在此次事件中的伟大历程。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辛大刚,他原是八路军战士,因在战斗中受伤而留在了村里,并与村里的一个名叫白玉萼的姑娘相爱。

这个村子的支书叫做范世荣,原本是地主家的后代,后来参加了革命,并骗取了组织的信任。为了得到白玉萼,他诬陷并攻击了辛大刚。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日军展开了“五一大扫荡”,范世荣惊慌失措,躲到了亲戚家里,而辛大刚则挺身而出,带领村民们与日寇斗智斗勇,最终取得了“反扫荡”的伟大胜利。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本小说的内容确实十分丰富,既包含了中国军民与日寇的外部冲突,又描绘了革命战士和投机分子之间的内部纷争。具体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都相当引人入胜,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然而,回顾那个时代,这样的写作手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长期的战乱,这部小说一直未能见诸出版。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王林被安排到天津担任总工会文教部部长、文联党组副书记,才有了将这部小说出版的机会。

王林将手稿寄给了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请其帮忙推动出版。周扬看过后认为,这部小说生动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应该出版。

于是,1949年9月,这部小说正式问世,名为《腹地》。

然而,出乎王林意料的是,这部小说并未给他带来荣誉,反而给他带来了一场灾难。

1950年,《文艺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的副主编陈企霞,对《腹地》进行了全面批判。

陈企霞指出,小说中的主人公存在私心杂念,村民被描绘成小丑,而村里的干部更是被塑造成负面形象。尤其在小说中,抗日战争发生在一个具体的村子里,但党的领导却几乎被否定,党的作用几乎不可见,党内的斗争充斥着无原则的纷争。

这样的批评在当时几乎是致命的,因此,《腹地》很快就被各大书店下架,王林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王林感到委屈,向天津宣传部长吴砚农诉苦,表示这些批评纯属无中生有,自己根本没有写出这样的内容。

然而,吴砚农却劝告他不要过于纠结于是非之辩,而是应该积极地改正错误。

王林依然感到不满,于是写信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公正地裁决。

然而,这封信并未直接送到毛主席手中,而是由宣传部门回复,告知他们将对这本书进行讨论,并让他在家中等候进一步消息。

在那段时间里,王林接连写了八份自我检讨,几乎是对这本小说的全部否定,才得以获得通过。

尽管如此,王林依然没有放弃对这本小说的信心,一直在不断进行修改。他寻求了许多朋友的意见,并对书稿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以至于最终的版本与最初相比已经面目全非,连他的儿子都不愿意阅读。

直到改革开放的时代,王林终于决定再次拿出修改后的《腹地》,希望重新出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能够在世时见到这本书再次问世。直到198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次年,这本书才最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可惜,他已经不在人世。

幸运的是,王林的儿子保存了父亲当年写作的原始手稿,并认为这个版本比经过多次修改的内容更具意义。因此,在2007年,恰逢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之际,他自费出版了这本书,算是实现了他父亲一生追求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