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李建春老师绝句五十六法专辑】第393期诗词艺术天地

 诗词艺术天地 2024-04-01 发布于吉林

诗词艺术天地编辑部

总编:九月天

副总编:紫韵幽兰

顾问:徐岩

主编: 魏敏彩  云时代 牧羊女  爱在心中 带花边的云彩 

诗词宣传部长:李淑霞


七言绝句五十六法出自于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所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冯振心先生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他收集整理了历代七言绝句佳作1381首,按类比法分成五十六法,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

作者简介:

李建春,1970年出生。现在吉林省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雪韵文学会副秘书长,湖光诗社副主编。诗词作品发表于《长白山诗词》《湖韵涛声》《湖光诗刊》《超然台上诗选刊》《延边晨报》等刊物及多个文学网络平台。

绝句56法第一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七绝·童心

文/李建春

少小童心映彩霞,胸怀大志闯天涯。

而今历尽沧桑后,却忆童心灿若花。

绝句56法第二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七绝·秋

文/李建春

色彩斑斓独爱秋,果蔬稻谷喜秋收。

枫林染赤千山醉,入眼秋光吟不休。

绝句56法第三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七绝·感怀

文/李建春

寸寸光阴应自珍。飞霜染鬓不饶人。

当年已叹韶华逝,又逝韶华第几春。

绝句56法第四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较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七绝·雪

文/李建春

风吹一夜玉花飘,破晓山川似素描。

莫道寒冬无艳色,寒冬雪景更妖娆。

绝句56法第五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七绝·野菊花

文/李建春

昨日芬芳野菊坡,忽来风雨夜如何。

今朝举目坡前看,依旧娇姿艳蕊多。

绝句56法练习:第六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七绝·酒

文/李建春

昨夜群朋共举杯,欢声笑语酒频催。

今朝胃痛头晕胀,赢得床前药一堆。

绝句56法第七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七绝·故乡

文/李建春

依山傍水小乡村,快乐童年梦里温。

今日重回桑梓地,两间草屋已无痕。

绝句56法第八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七绝·雾凇寒冬

文/李建春

不见桃红舞蝶蜂,更无雨后俏芙蓉。

只今惟有河堤柳,串串冰花绽雾凇。

绝句56法第九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七绝·同窗

文/李建春

四载同窗情谊长,今朝零落各他乡。

天涯学友如相问,唯盼重逢共举觞。

绝句56法第十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七绝·读《锦瑟》有感

文/李建春

千古无双绝美诗,朦胧意境惹人痴。

而今试问谁曾解,除却义山哪得知。

绝句56法第十一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七绝·问柳

文/李建春

寒风瑟瑟百花凋,逝去青春影自遥。

欲问披霜昏睡柳,几回梦得绿千条。

绝句56法第十二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七绝·忆江南

文/李建春

三月江南着彩装,风光最美是苏杭。

几时兴起重游去,再赏园林醉水乡。

绝句56法第十三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绝句·王勃

文/李建春

自幼神童美誉扬,命途多舛亦疏狂。

滕王阁序谁持笔,书尽千秋锦绣章。

绝句56法第十四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七绝·读史

文/李建春

史册三千血雨腥,岳飞韩信尽悲鸣。

如何舍命报家国,不得安身享太平。

绝句56法第十五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七绝·初春

文/李建春

桃红李白绽娇颜,芳草萋萋绿染山。

嫩柳随风摇曳舞,如何紫燕不回还。

绝句56法第十六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七绝·感怀

文/李建春

俗事千般乱似麻,光阴易逝叹韶华。

何如欲老田园去,也学陶公赏菊花。

绝句56法第十七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七律·杏花

文/李建春

一树繁花雨后新,粉红万点美无伦。

不知俏丽千娇女,艳冠人间几度春。

绝句56法第十八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七绝·秋雁

文/李建春

人字排空声嘹唳,征程万里诉艰辛。

不知此去何时返,杨柳春风草色新。

绝句56法第十九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七绝·秋

文/李建春

又见山林遍染黄,穿云雁阵向衡阳。

不知风雨携秋至,一夜残荷凋碧塘。

绝句56法第二十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第四句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少年

文/李建春

一湾碧水荡浮萍,夹岸风柔芦苇青。

年少不知勤学早,河边犹自捉蜻蜓。

绝句56法第二十一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七绝·西湖

文/李建春

苏堤春晓柳枝柔,曲院风荷碧叶稠。

一别西湖逾廿载,不知何日再重游。

绝句56法第二十二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七绝·梅花

文/李建春

朔风漫卷雪皑皑,冷艳孤芳独自开,

温室群葩空羡妒,不知傲骨苦寒来。

绝句56法第二十三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七绝·诗趣

文/李建春

只缘酷爱宋唐诗,引得他人笑我痴。

搜索枯肠寻妙句,此中乐趣有谁知。

绝句56法第二十四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七绝·春声

文/李建春

午后闲来河岸行,身心惬意似云轻。

耳旁冰裂声频响,知是春风入小城。

绝句56法第二十五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七绝·垂钓

文/李建春

两岸春风芳草薰,晚霞浴水炫黄昏。

不如学做垂纶客,去钓天边那片云。

绝句56法第二十六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七绝·感怀

文/李建春

流水光阴日夜催,纷繁琐事付尘埃。

清茶不及宽心酒,笑向花间醉几回。

绝句56法第二十七法:

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七绝·农家院

文/李建春

小菜成畦着绿妆,满园桃李沐秋光。

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农家蔬果香。

绝句56法第二十八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七绝·蟾宫

文/李建春

人间伴侣爱心柔,月里嫦娥独自愁。

莫道仙庭无限好,蟾宫不及土砖楼。

绝句56法第二十九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七绝·春游

文/李建春

蝶舞芳丛碧草萋,观红赏绿日偏西。

分明记得来时路,不见黄鹂树上啼。

绝句56法第三十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故里

文/李建春

重回故里意如何,再聚群朋笑语多。

老柳枝头家雀舞,分明还唱旧时歌。

绝句56法第三十一法:

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七绝·田园

文/李建春

轻盈紫雀唱桃枝,威武青蛙跃稻池。

一种田园心各乐,你能劳作我能诗。

绝句56法第三十二法:

“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七绝·除夕

文/李建春

爆竹声中除旧岁,佳肴美酒诉情怀。

温馨一种团圆夜,妻看联欢我打牌。

绝句56法第三十三法:

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第四句其所忆之事也。

七绝·蹉跎

文/李建春

岁月匆匆逐逝波,悲欢历尽叹蹉跎。

而今犹忆童年志,耳畔豪情壮语多。

绝句56法第三十四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七绝·感怀

文/李建春

枝头又见梅含笑,镜里常愁鬓染霜。

莫叹光阴如水逝,诗心一缕意飞扬。

绝句56法第三十五法:

“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第三句先说明其意者也。

七绝·大寒

文/李建春

北国山川万里封,冰霜挂柳朔风凶。

大寒节令应如此,莫向苍天怨冷冬。

绝句56法第三十六法:

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七绝·春

文/李建春

匿柳黄鹂啭脆音,春声诱我动诗心。

不须苦觅桃源境,入眼风光惬意吟。

绝句56法第三十七法:

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七绝·诗情

文/李建春

惆怅秋霜染鬓丝,无情岁月去如驰。

浮生若问何时好,把酒花前觅小诗。

绝句56法第三十八法:

“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七绝·学诗

文/李建春

唐风宋韵惹人痴,平仄推敲午夜时。

莫说夕阳斜照晚,扬帆学海不言迟。

绝句56法第三十九法:

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七绝·感怀

文/李建春

往日悠悠如逝水,闲愁淡淡似浮尘。

一壶酒外无他事,万卷书中老此身。

绝句56法第四十法

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七绝·杏花

文/李建春

两岸花开恣意欢,粉红洁白景奇观。

无端一夜风兼雨。满树芬芳尽打残。

绝句56法第四十一法:

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第四句或用“依旧”“犹还”以呼应之。

七绝·落红

文/李建春

斗艳争奇一梦空,残花泣舞北风中。

多情最是东流水,依旧潺潺伴落红。

绝句56法第四十二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七绝·秋山

文/李建春

林幽径曲草萋萋,鸟语泉声惹客痴。

最是游人陶醉处,满山红叶任题诗。

绝句56法第四十三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或“任”“总”,第四句或用“只”“终”“亦”“也”“犹”“又”等以呼应之。

七绝·梅花

文/李建春

暗香疏影小楼前。玉靥娇姿夺目鲜。

纵使雪欺风肆虐,亦留雅韵满诗笺。

绝句56法第四十四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七绝·梅

文/李建春

一树梅开绽笑妍,迎霜傲雪小桥边。

寒天纵有西风烈,难阻娇枝香暗传。

绝句56法第四十五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贪官

文/李建春

枉法贪官自古多,滔天欲望已成魔。

囚身囹圄暗无日,纵有金山可奈何。

绝句56法第四十六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七绝·时光

文/李建春

不堪临镜叹衰容,才赏枫红又别冬,

怅恨时光如柳絮,随风荡影去无踪。

绝句56法第四十七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第四句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诗情

文/李建春

青春一去不知还,两鬓飞霜枉自怜。

唯有痴心仍未老,时时觅句入诗篇。

绝句56法第四十八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诗花

文/李建春

柳盼春风绿意裁,遥望西岭雪皑皑。

嫣红姹紫无寻处,惟有诗花浪漫开。

绝句56法第四十九法:

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七律·咏菊

文/李建春

不与群芳争俗艳,金黄娇蕊绽霜秋。

自从陶令东篱醉,赢得清名千古流。

绝句56法第五十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新冠

文/李建春

谈阳色变众心惶,三载新冠肆虐狂。

好是今朝魔影杳,人间烟火又如常。

七绝56法第五十一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七绝·金秋

文/李建春

稻谷翻波瓜果鲜,丹枫似火染云天。

若为借得生花笔,题尽金秋锦绣篇。

绝句56法第五十二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七绝·雪花

文/李建春

青女翩翩下九天,情丝万缕续尘缘。

等闲一夜随风舞,绽放枝头朵朵妍。

绝句56法第五十三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春色

文/李建春

一川芳草水潺潺,紫燕啾声没柳烟。

正是枝头花绽蕊,蜂迷蝶恋舞蹁跹。

绝句56法第五十四法:

第三句一二及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七绝·元宵节

文/李建春

神州万里共婵娟,焰火花灯映九天。

如此良宵如此夜,亲朋把盏乐无眠。

绝句56法第五十五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七绝·游子

文/李建春

残花枯叶落无声,衰草披霜柳梦惊。

日暮凭栏风断续,又听征雁几悲鸣。

绝句56法第五十六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七绝·巨变

文/李建春

衣单鞋破不知愁,冰棍甜心口水流。

卌载光阴欣巨变,土坯房到大高楼。


徐岩,原名徐彦,1969年生,祖籍浙江衢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文旅部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办备案国礼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5届、第7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金奖艺术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高级画家(2013年考核通过),全国书画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培训基地秘书长,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院国学文化传承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央美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艺术顾问。诗词艺术天地顾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