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文创 | 城市微更新,当艺术成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

 新用户3530iZjD 2024-04-01 发布于北京

艺术诗意栖息

为城市写诗

艺术,是城市的调色盘。它用美学点亮了城市,让城市中的一切都变得绚烂。

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相伴相生。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向深层次推进,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也开始向更多场域延伸。


用艺术的方式

为城市讲故事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往往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下共生,但从现状来看,历史形成的城市空间和物质空间都是当时需求的产物,而物质变化的速度远没有经济社会文化变化快,相应就必然产生物质功能与社会现状需求的错位或脱节。

同时,城市更新中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形式单一,缺乏对文化更深层次的解读,历史建筑的价值得不到很好地体现,风格趋于同质化,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

一座伟大的城市对于艺术最伟大的贡献即在于,它为发现美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为创造美提供了活态的舞台,为守护美肩负了深情厚意的使命。

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一定是它所带给我们的美好经历,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打动了我们的内心。文化与艺术的追求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

在此背景下,城市美学不断走入人们视野,艺术正在为城市更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也在为激发消费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

世界上的知名城市,都注重将美学与艺术融入城市建筑与规划,以艺术之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文化。米兰是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和时尚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是世界歌剧圣地、世界艺术之都;

佛罗伦萨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方面均有突出成就;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有上千个剧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7.8公里长的壮美的中轴线上,陈列着银锭桥、钟鼓楼、天坛祈年殿、故宫建筑群和天安门前的华表、石狮等雕塑。

艺术在各类城市空间的实践,既可以创造临时或长期的共同体,也具备生产瞬间历史的能动性,从而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潜力。

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将艺术运用到城市更新,通过艺术的介入,构建空间的文化吸引力、景观的情景感染力和人群的活动聚集力,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历史、地域特色。


在城市文化特性中

寻找创新点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城市的发展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要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追求相适应。

艺术在于尚美,社会向美而行。艺术日益全方位走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表达城市的价值、定义城市的文化、塑造城市的品牌等方面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扩大化的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指一件公共艺术作品,而是公共空间里的艺术氛围。公共艺术可以依托很多形式作为载体,将文化、艺术、情感等希望城市拥有的属性与城市建设中的空间结合。

“可以是雕塑,是装置,甚至是一颗艺术化的树木和花草,尽可能缩小距离感,将艺术作品跟建筑、环境、人的参与相结合,注重其应用性、交互性、科技性,向具有动态的、融合特征的方向发展。”

这种方式把艺术融入到生活当中,融入到城市当中。进而使得公共艺术不仅能塑造环境,更能通过环境来塑造身心健康的人。

正如上海新天地,它开创性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做法打破了城市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并持续以内容赋能空间、以艺术的方式激活城市。

而上海安福路这条老马路,有着特别的历史沉淀,它堪称一条闹中取静的马路,也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之一,它在历史风貌区的整体气质上加以个性化的艺术设计元素,使其形成独特的街区风格迅速出圈。

Citywalk的大火,位于东城区红星胡同的5棵穿着彩色针织“毛衣”的大树火了。慕名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纷纷用相机、手机定格下美好的瞬间。毛衣色彩靓丽,选用红、黄、绿、蓝等低饱和色系,撞色搭配后呈现出别样的美感。

随着赵雷《成都》而声名鹊起的成都玉林街也是艺术与城市共生的典范,它代表着成都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发展进步的象征和生活方式的样板。

作为成都另一个城更街区代表就是猛追湾,城更之后的猛追湾积极用文化赋能,践行“艺术进社区”的理念,巧妙利用“一坊一里两街三巷”的场域特点与头部文化IP相碰撞,打造了独特的街巷文化艺术和城市地标标签,成就了成都全新的城市事件发生地。


艺术介入如何

让物理空间重塑精神文化

城市更新最终要回馈给城市居民,不能单单只是体现这里原有的,更要让他们知道,未来这里会变成什么样。

这就需要艺术的介入,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展示在地、在文、在人。不能在更新的过程中把原来居民眷恋的东西扔掉,他们是充满情感的。

某种程度上,做物理的城市更新是在做一个建筑,但城市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所以进一步,要考虑到这块空间今后的可持续运营,让更多人愿意过来了解,也让住在这里居民为自己生活的土地而感到骄傲。

由此艺术和设计对于一座城市的更新,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前段时间疯狂出圈的“宛平南路600号”,这个词更多是因为大众的调侃和玩笑而出圈。到了前两年,它因为一款“600号”网红月饼,再次走向话题风口。

那个经典的“600号”门牌,通过简单直白的艺术表现方式,让很多人看到了宛平南路600号的另一面,这也是城市微更新的一部分。从简单到花里胡哨,再到现在的实用,这是设计发展的一个历程。

艺术一旦介入城市更新,就必须考虑实用性。如若仅从美观角度,来介绍这块区域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么住在这里的市民通常很难接受,而他们的看法,其实是城市更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定要把艺术融入日常,让生活艺术化。

如何平衡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艺术家与设计师进行磨合。一方面,艺术家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另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将这些与当地的各类规则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诞生一套美观又实际的改造方案。


共建共享共生

艺术营造社区美好

社区介乎城市与人中间,城市更新许多项目都涉及社区,在这类项目中,要注意通过多类型艺术与社区形成互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在稀松平常的社区场所更能体现艺术的普适性。

在合理的范围内,将一定的公区过渡给商家或者居民使用,通过宣传、沟通、合作,重视就地性的需求、鼓励多元参与,注重广泛共享,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营造出游乐的、好玩的、休闲的、艺术的市井文化展示区,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更多适于人居的人文特质,让人除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外享受自由空间里的闲适和愉悦。

一种方式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些艺术化的改造和展示,另一种是根据现有区域进行作品创作,甚至包括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群众也可加入,这些活动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不同的呈现,让来这里游览、参观的人每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给群众不断的新鲜感。

文化活动是城市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持续性地举办文化活动、艺术节会,例如成都双年展、蓝顶艺术节、创意设计周等,政府主导与民间活动百花齐放,各显特色。

特别是民间艺术活动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参与性,艺术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发生联动,艺术走进校园,与学生共创作品和项目,蓝顶艺术节一届就做过五十多场活动,全城开花,直接参与人数近万名。


做好“顶层设计”

方能取得品牌效应

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关键是要打造差别化,最怕千篇一律,不能急功近利,要打造标志性的公共建筑。

资源禀赋如何转化成创意的内容是国内的城市更新在设计时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特色产业资源最终还是要规划到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在规划中如何实现IP的开发和孵化,同时更要关注主题理念。

即园区有没有核心价值,城市更新所要传播的理念和受众的深层文化是不是契合顶层设计需要考虑的思路。而这里所说的城市更新顶层设计,体现为意识形态,也就是产品所指向的核心价值,涉及理念和受众的情感认知。

显然,迪士尼是一个园区运营产业化和资本化的典范,同时也是IP运营产业化和资本化的一个典范。

相较而言,国内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形成城市品牌自己特有的产业规模效应,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品牌,仍是未来发力的难点,需要专业的团队介入进行顶层构架。


结语

国内历史文化型项目的更新已经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城市发展的注意力,正从钢筋水泥的新城建设,转至深挖在地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城市街区更新;讲好“艺术新生”故事的同时,用更具创新的模式,焕发项目活力,融入城市肌理,从而使得城市更具有生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