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写给女儿的信(原文)

 烟雨客栈图书馆 2024-04-01 发布于四川

万般苦,一身伤

万古人间四月天

每到四月,人们总会想起那句“人间四月天”的诗句,人们津津乐道的,似乎总是那些风花雪月的逸闻。然而她的身份总被人忽略,她是耀眼的诗人、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是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这时远在他乡的林徽因更与女儿长久分离着,作为母亲,她只能将自己无限的心声写于纸绢,寄托珍重。在时代面前,她只剩下了独立和坚强。

1937年7月,林徽因写给女儿梁再冰的信

日寇狰狞,思念无处,远在五台山考察古建的林徽因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了这样一封信。

(向上滑动启阅)

原文:

宝宝:

妈妈不知道要怎样告诉你许多的事,现在我分开来一件一件地讲给你听。

第一,我从六月二十六日离开太原到五台山去,家里给我的信就没有法子接到,所以你同金伯伯、小弟弟(指金岳霖和梁从诫)所写的信我就全没有看见(那些信一直到我到了家,才由太原转来)。

第二,我同爹爹不止接不到信,连报纸在路上也没有法子看见一张,所以日本同中国闹的事情也就一点不知道!

第三,我们路上坐大车同骑骡子,走得顶慢,工作又忙,所以到了七月十二日才走到代县,有报,可以打电报的地方,才算知道一点外面的新闻。那时候,我听说到北平的火车,平汉路同津蒲路已然不通,真不知道多着急!

第四,好在平绥铁路没有断,我同爹就慌慌张张绕到大同由平绥路回北平。现在我画张地图你看看,你就可以明白了。

注意万里长城,太原,五台山,代县,雁门关,大同,张家口等地方,及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平绥铁路,你就可以明白一切。

第五,(现在你该明白我走的路线了),我要告诉你我在路上就顶记挂你同小弟,可是没法子接信。等到了代县一听见北平方面有一点战事,更急得了不得。好在我们由代县到大同比上太原还近,由大同坐平绥路火车回来也顶方便的(看地图)。可是又有人告诉我们平绥路只通到张家口,这下子可真急死了我们!

第六,后来居然回到西直门车站(不能进前门车站),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清早七点钟就到了家,同家里人同吃早饭,真是再高兴没有了。

第六(原信有两个“第六”),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一次日本人同我们闹什么。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现在两边兵都停住,一边在开会商量“和平解决”,以后还打不打谁也不知道呢。

第七,反正你在北戴河同大姑,姐姐哥哥们一起也很安稳的,我也就不叫你回来。我们这里一时也很平定,你也不用记挂。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第八,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要好,读书要好,别的不用管。现在既然在海边,就痛痛快快的玩。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过几天如果事情完全平下来,我再来北戴河看你,如果还不平定,只好等着。大哥(指梁再冰的大表哥)、三姑过两天就也来北戴河,你们那里一定很热闹。

第九,请大姐(指梁再冰的大表姐)多帮你忙学游水。游水如果能学会了,这趟海边的避暑就更有意思了。

第十,要听大姑姑的话。告诉她爹爹妈妈都顶感谢她照应你,把你“长了磅”。你要的衣服同书就寄来。”

妈妈

一九三七年七月

信中林徽因写到:“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动荡的年代,林徽因通过书信告诉孩子,要勇敢,面对困难时不退缩。

孩子只有8岁,林徽因将信件分成10点,叙述了自己的行程,手绘了地图。

林徽因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的手绘路线图

客栈笔记:细细看过先生人生经历的人大概是不会将她与那些风花雪月联系起来的,她是有才学有民族气节的一个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的是什么。战争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她和丈夫梁思成踏遍中国多个省份,就是要为中国古建筑在国际上争得话语权。日本人说中国没有唐以前的木质古建筑,若要看就要去日本,先生是绝不信的,果然他们历经艰苦在山西找到了佛光寺。尤其是佛光寺考察中,爬上屋脊,踩着棉花般积了上千年的灰尘,成群蝙蝠盘踞,木材上臭虫更有千万。在漆黑与恶臭之间,借着手电光工作了数日.....这一幕,深为之动容,佩服先生之大毅力。先生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也有男性的舒朗坚毅,与那个年代许多女性学者是大不相同的。那些流言蜚语,大概是因为她的早逝,评说只能任由不知前情的后世人,为了自己的低级趣味和个人利益随意添油加醋。

今天,又到四月一日,林徽因先生逝世六十九年忌日,感谢先生为古建筑做出的努力,不仅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建筑的卓越成就,也捍卫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尊严。

△1922年7月,北京,21岁的梁思成和18岁的林徽因

△1936年6月,林徽因在山东兖州测绘兴隆寺塔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测绘唐代经幢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

1937年,五台山,林徽因与佛殿施主宁公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烟雨客


-朝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 -
新浪微博:烟雨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