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联大在叙永|愚人节趣事

 叙而永之 2024-04-01 发布于四川

秦泥执笔:《联大叙永分校生活纪实》,1984年11月1日,载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校史编辑委员会编:《笳吹弦诵在春城——回忆西南联大(第一集)》,1986年,第233页。

(叙永)文化娱乐活动极端贫乏。春节期间,学校放假唱了几天京戏,戏班子是爱好京戏的同学自己组织的。春季,组织过一次到远郊一座有庙宇的山(名叫红崖)上去春游。

野外地质旅行,于叙永红崖,供图/联大叙永级学生许冀闽,1941-04-14。图片来源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四级毕业五十周年纪念集》(内部刊行),1994年。

这天不知什么人贴出一张大布告,说是这座山上发现一株高大的奇异植物,开着不知名的各色大朵的花,许多人闻讯赶去,却是什么也没有看见。

回校一看,布告署的日期是4月1日(外国流行的“愚人节”),这才知道受了骗。

------
可能今天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多有趣。对于联大学生,当时在“文化娱乐活动极端贫乏”的叙永县城,已经算是趣事谈资了。

就如另外联大学生周明道所言,“在这偏僻地方,毫无娱乐或传播设施”。

周明道:《联大叙永分校补记》,张闻博、何宇主编:《西南联合大学叙永分校建立五十周年纪念集(1940-1944)》(内部印行),1993年,第32页。

叙永分校是仓促间建立的,物质条件极端匮乏。校舍就分设在这些破败的庙宇里:校本部及大部分教室设在文庙,男生宿舍设在春秋祠(即关帝庙),女生宿舍设在帝主宫,食堂设在城隍庙。学生们就这样终日伴着一些泥菩萨学习和生活。

在原城隍庙位置,还能见到一些庙基、风火墙、柱础的残存。当时,这里曾经是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食堂。解放后,这里是叙永的粮食局所在地。摄/刘朝勇,2023-08-26。关于城隍庙的更多记录,还可参考文章 寻访|叙永西城的城隍庙

因为战争,绝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断绝了,全靠学校发的贷金糊口。贷金分甲、乙、丙三种。金额最高的甲种贷金,也只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为了维持生活,不少学生给初创的分校作些零活,如挑水、挑粪以及抄抄写写的工作。运气好的,还偶尔在城中找到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的差事。

大多数学生营养不良。没有膳厅设备,学生们一律蹲在地上用餐。每餐吃的都是生虫掺沙的陈仓糙米,难得吃到一点荤菜。只是个别家里有接济的人才能有时上小馆子打打“牙祭”。一般人偶尔吃上一碗“抄手”(即馄饨)和炒米糖开水,就算是不错的点心了。学校的用水,是从永宁河里挑来的浑水,用白矾沉淀后才能饮用。因此患肠胃消化系统病的人不少。

学生们的衣着极其朴素,有的甚至称得上是褴褛的程度。西装革履极其少见,一般都穿布衣,打补钉的不少。要添置一套新衣是很困难的。夏季天热,同学们都爱穿当地老百姓编的价廉实用的草鞋,女同学也不例外。

西南联大叙永分校学生们的穿搭。图片来源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九四四级毕业五十周年纪念集》(内部刊行),1994年。我们要注意,这两张照片是在联大学生许玉卿葬礼拍摄的照片(重感冒发高烧的华侨女同学,打错针剂而死去),应是学生们正式穿着,日常的穿着要更为简单。吴晗先生在《叙永杂谈》中也回忆到:“有不少学生穿白衬衫长裤,底下是草鞋,干净利落真可爱。”  吴晗先生所记的“叙永琐话”

即使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同学们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秦泥执笔:《联大叙永分校生活纪实》,1984年11月1日,载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校史编辑委员会编:《笳吹弦诵在春城——回忆西南联大(第一集)》,1986年,第232-233页。

虽说是联大学生在叙永的“愚人节趣事”,但更是为记录他们在那艰难岁月中的乐观精神!谨此纪念。

...  The End  ...
欢迎交流讨论
叙而永之
让我们慢慢去发现关于山河&岁月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