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对科学的四个错误认知

 遇事明言 2024-04-01 发布于甘肃
        政治、经济和科学,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三位一体”,也是当今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这三种认知,关乎着我们的生死和贫富。
相比政治、经济的巨大分歧,国人对“科学”的争议似乎最小。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科学是实现经济繁荣、政治强大的必要手段”。
然而,越是“一致同意”的重要观念,越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当今的大众传媒和“科普读物”,在讨论“科学”时,普遍存在着四个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一:技术表象与科学本质不分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移动网络、电子支付、人工智能等发明应用日新月异,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些发明应用,就是“科学”。
但其实,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是当下的智能手机,都只是技术或应用,而不等于科学本身。
从本质上说,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求真理的精神、一种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
正如吴国盛《什么是科学?》一书中所说:科学讲究逻辑、理性、实验、数学公理化表达,背后是追求自由的意志、求真的精神,乃至征服自然的雄心。而具体的科技发明,或者是出于能工巧匠的匠心,或者是具体应用,都只是科学的副产品。
把表象的、零星的技术应用,当成了科学的本质,必然导致急功近利。
比如试图通过政策规划、资金扶持,实现“弯道超车、赶美超英”;以“大干特干、多快好省”地实现技术更新迭代……结果耗尽了无数人力、物力和财力,却离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
分不清“技术表象”与“科学本质”,是对科学最常见的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分
近几百年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以强大的力量改造了自然,也改变了人类社会。很多人就以为,思考和改变社会问题,也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受这种思想的鼓舞,计划经济、社会管控甚至改造人性的“社会工程”接连出现,在20世纪达到顶峰,甚至引爆了世界战争。
但其实,人类社会的复杂度远超一般自然界,人性更是不可改造的。把有思维、有道德、有独立意志的人,当成无意识的物品来研究,完全脱离了科学事实。
正如思想家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所言,认为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数理计算改造社会,是一种理性的僭越、致命的自负,是对科学最严重的歪曲。
另一方面,很多人眼见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就把社会科学贬低成“诉诸经验直觉,可以随意解释”的学科。
事实上,社会科学虽然很难精准到数学化的地步,但也依然需要自然科学所具备的逻辑、理性和数据经验。
正如乔晓春在《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一书的总结,讲证据、讲逻辑、讲理性,是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在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科学”“非科学”乃至“伪科学”的现状。导致人们对社会问题的争论,都变成了只顾立场、不论是非的“胡说八道”。
分不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与边界,这是对科学的第二个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三:当下与历史不分
所有思考过中国科学现状的人,经常提起那个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古代技术如此发达,却没有诞生科学?
事实上,现代科学体系是一个很晚近的产物,不仅古代中国没有,其他地区也没有。所以说,“李约瑟之问”其实是个假问题。
正如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威廉·拜纳姆《耶鲁极简科学史》对科学史的梳理,都不约而同的发现——
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古代社会,都有丰富的博物学和技术应用;但是科学作为一种理性精神和思维方式,诞生得非常偶然,只出现在古希腊
现代科学实际上诞生于中世纪后期,它是希腊求真的理性精神,中世纪唯命论革命的哲学基础,近现代实验方法论、数学量化表达,经过漫长时间演化的结果。
最终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时代才逐步成型。个别具体领域,比如医学、生物学,出现的时间更晚。
以为科学是理所应当的东西,既容易形成历史误区、错判古人;也容易忽略当下,忽视了现代科学的不易,不加珍惜。
忽略当下与历史,是对科学的第三个常见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四:虚假的危险与真正的危险不分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如果不详加区分,就会沦为一句正确的废话。
大部分人反思科学,往往只能发出“生态破坏、人文萎缩”等文青式呻吟。而反击他们的人,则是怀着盲目的乐观主义,把科学当成科幻,甚至当成包治百病的魔法。
外来科技涌入过快国家,这样的撕裂尤其明显。由于人们对学原理的发现、推导过程,缺乏直观的感受,于是低估科学的人以为“技术发达就是科学厉害”,而惧怕科学的人,则是无法接受世界的飞速变化,视科学为吞噬文明的洪水猛兽。
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是极端化的想象。科学的真正危险,在于它对人类世界观的破坏。
正如学者金观涛在《赛先生的梦魇:新技术革命二十讲》中所指出的,无节制、无反思发展科学,会打破人类赖以生存的三个真实性:
首先,“上帝存在”的真实性被打破了。随着现代科学的起飞,上帝的存在感越来越弱。科学成了人们的新上帝,开始全面接管人类世界;
其次,“伦理生活”的真实性被打破了。现代的生物学、基因学、博弈论等等,都将人类都归结为“基因”、“激素”,把人类描述成没有自由意志的物品;
最后,就连人类“主观感受”的真实性也被打破了。脑神经等新科学,已经把人的情感、思想、意志视为神经元产生的幻觉。赫拉利等人甚至认为,人类的一切意识都是幻觉。
简言之,科学可以杀死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真实性,让人彻底滑向了虚无主义的深渊。以上其中的任意一个后果,都可能导致文明的衰亡
大部分人仍然停留在200年前的认识,只知道警惕“空气污染”“物种灭绝”等细枝末节的小事。这是对科学的第四个错误认知。

在全人类都被“科学”裹挟的当今世界,对科学的认识,不仅关乎个人的贫富、国运的兴衰,更关乎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读懂科学的本质,认清科学的进程,全面审视科学的得失,越发显得重要而紧迫。
但令人焦心的是,当今的网络、传媒乃至“科普读物”,几乎都是迎合人们猎奇、消遣的通俗著作,既缺少知识性,又缺少收藏价值。而某些学校所谓“科学教育”,更是在批量制造排外、仇恨和迷信

        为此诚挚推荐——读懂科学七书
著名科学史家吴国盛教授,写给中国人的两部著作(含签名):
《什么是科学》对“科学的本质、科学与国运”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正本清源;
《科学的历程》以“追赶世界科学潮流”的中国视角,全面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当代的科学史,帮助你厘清人类进步繁荣的底层密码。
金观涛《赛先生的梦魇:新技术革命二十讲》(独家)中国“新启蒙”领军人物金观涛先生在港澳台三地讲学的集萃,洞察科学前沿,反思真正的危险。
乔晓春《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独家、签名)揭示了中国社会研究充满“伪科学”的现状和根源,还系统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独家)哈耶克摘取诺奖的思考起点,清算数理计划思维,洞察复杂人性的利器。
威廉·拜纳姆《耶鲁极简科学史》(独家)耶鲁极简系列的巅峰之作,将五千年科学探索浓于一,在斩获无数国际大奖,是世界顶尖高校首选的科学通识读物
理查德·德威特《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纵论人类科学两千年,探索科学起源、演进,包含了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掌握的科学思维和哲理。
七本书通俗好读,内容涵盖自然、社、科学史、科学哲学,视角贯通中西,是提升思维和素养的绝佳套装。既适合青少年的科学启蒙,也适合成年人的科学反思,是送礼、收藏的绝佳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